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的治理

2017-12-02迟宇

中国广播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失范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

迟宇

【摘要】本文以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的治理作为主要研究课题,通过对目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现象的分析总结,提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治理的策略,以期为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治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舆论 失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网络突发事件增多,虽然政府一直以来都针对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做出全力的探索和研究,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却依然表现出严重的失范现象。对此,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基于此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治理的策略。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及特征

(一)网络舆论的定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舆论形式随之出现,即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指公众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就一些事务发表自身观点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是以网络平台作为基础的,为网民意见的总和。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1.表达主体的平等化

网络舆论主体,其表示的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自身观点做出自由发言的个人或组织。网络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限制的互动交流平台,使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因网民多处于匿名状态,所以没有明显的阶层与派别之分,其也许是农民,也许是专家教授,亦或者是政府工作人员等,遍布于世界每个位置。

网络舆论的客体指的是网上所讨论的对象,也就是网络上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以及讨论的热点话题。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表达观点的多种渠道,如贴吧、微博或微信等。

2.观点表达的随性化

网民在对自身意见做出表达的过程中,一般都具备即时性、隐匿性以及情绪化的特征。互联网所涉及到的信息多种多样,每个网民都属于不同的个体,其言论自由、随意,而这便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拥有多种思想形态、多种价值观念以及多种文化类型的空间。由于互联网平台所具备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人们忽视了对意见表达的监管,造成网络各种意见良莠不齐,极易导致网络事故的发生。

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现象

目前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现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网络谣言肆意散布、突发事件难以把控以及网络暴力事件多发。以下作出具体分析。

(一)网络谣言肆意散布

网络具有极为庞大的信息量,当公众处于这些信息当中时,因其自身认知能力的缺乏,通常无法对信息的真假立即做出有效辨别,从而给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散播的空间。另外,由于互联网具备一定的虚拟性,很多用户在网络上都采取匿名形式,这种行为虽然对用户隐私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同时也为个别人提供了肆意散布谣言的便利。与此同时,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之后,通常情况是,相关部门的处置都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网络谣言在这个空隙中却会快速散播。如贵州李树芬案①,相关部门在案件发生后的应对就有一定的滞后,而大量不实信息却在这期间被复制,导致此事件超越了可控范围。网络谣言的肆意散布不但会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处置不好还会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

(二)突发事件难以把控

不管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②、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③,还是2013年的“万宁校长开房事件”④,这些事件都曾在网络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发展使公众具备了时刻关注突发公共事件的条件,大量猜测、臆想、谣言可以瞬间在网络空间传播、弥漫,事件的真实信息却往往被各种不实消息所裹挟。与此同时,在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出密切关注、对事件真相做出积极探寻的情况下,还会基于此事来评价政府的办事能力,对自身诉求做出表达。有一些人甚至会将自身对当地政府所存在的不满肆意地宣泄。而在通常情况下,这些不良言论将会影响到不明真相的网民,导致原本的小矛盾逐渐升温、恶化,最终造成矛盾冲突。

(三)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

2006年2月26日,一名女子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了大量的虐猫照片,遭到很多网友的批判。随之,一些网友开始对这名女子进行大范围的“人肉”搜索。不久,基于网络所具备的强大搜索功能,网民发现了这名女子的所在地,并将这名女子的身份公开暴露在网上。由于受到大量网友的逼迫,该女子就虐猫行为向网民公开道歉。如果说此事是出于道德的角度,对女子不当行为所采取的一种批判性惩罚行为,利用网络力量做出的一种假性正义审判,那么,越来越多的“铜须门事件”⑤的发生,使得“人肉搜索”这种行为逐渐朝侵犯他人隐私以及故意攻击的趋势发展、恶化。这种将网络中的攻击牵连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也对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的治理策略

笔者通过对目前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现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失范治理的相关策略,主要从迅速及时地公开信息、加强政府与媒介之间的合作以及强化网民道德素质建设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迅速及时地公开信息

首先,政府须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发布信息。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在此状况下,当地政府只有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对信息做出迅速及时的发布,对大众在知情权方面做出有效保障,对舆论在主导权方面实现全面把握,才可以将广大民众的舆论朝理性方向进行有效引导。如2014年7月25日,“北京有8个孩子被偷,主要用于非法人体器官交易,朝阳一派出所抓获了2名嫌疑人并供认这次有200余名人贩子进京”的图文消息,这一消息出现在很多人的微博、微信上,关注和不安随即而来。监测到这一信息后,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号“平安北京”的民警迅速开展工作,多方核查,證实这条消息几乎在各地都流传过,而朝阳公安分局和勤务指挥部也反馈并无相关警情。在确定这条消息为谣言后,“平安北京”迅速辟谣,过程仅花了两个小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使网民在了解事件真相的同时,让网络舆情朝合理的方向发展。endprint

(二)加强政府与媒介之间的合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在此状况下,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须对新情况做出快速有效的应对。基于和网络新媒体之间的合作,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失范现象,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政府相关部门须结合网络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优势,利用好主流网络新闻网站,培养其在各大门户网站的公信力,从而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具备一定的舆论引导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主流网站要主动有所作为,选取真实信息来对大众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对舆论气候群做出构建,从而对整个社会舆论气候实现全方位的控制和疏导。

(三)强化网民道德素质建设

对于政府来说,还需重视网络舆论的道德建设,从而形成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网络媒体不但是网络道德的提倡者,也是网络道德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其一言一行都会对网民道德素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在道德素质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要求。对于网络新闻工作者片面追求新闻刺激性而忽视新闻真实性的行为要做出大力核查和控制,从而提升网络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此同时,网民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伦理道德观,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注释

①2008年6月28日零时,贵州瓮安县公安局接110报警称,女学生李淑芬跳河。3时,溺水女孩被打捞上岸时已死亡。因其家属对尸检结果表示异议,在同意协调的同时,却于6月28日聚众300多人上街游行,造成严重社会治安事件。

②2008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原因是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之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三聚氰胺,导致民众的信心指数降至最低点。同时,该事件亦重创了中国制造商品的信誉。

③2011年,年仅20岁的女孩郭美美在微博上多次发布其豪宅、名车、名包等照片,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导致中国慈善公益遇冷。

④2013年5月,海南省万宁市后郎小学6名就读6年级的小学女生集体失踪,经调查是被万宁市第二小学校长陈在鹏及万宁市一政府单位职员冯小松带走开房。事件曝光后,万宁警方虽及时回应,但回应内容前后矛盾、引发民众质疑,不但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加激化了矛盾。

⑤2006年,因为被人指责与人妻偷情,用户名为“铜须”的魔兽玩家遭到人肉搜索,及连锁而来的恐吓和骚扰。事件影响之大,以至于国外媒体都作出报道,玩家这种自发行为更是被上升为文化现象,“网络暴民”一词由此产生。

参考文献

1.孙玮、张小林、吴象枢:《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与网络舆论引导思路》,《东南学术》,2014年第6期。

2.李文冰、强月新:《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网络传播伦理失范治理》,《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3.陈果:《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论治理的困境与突破》,《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

4.胡晶晶:《浅析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新闻世界》,2011年第1期。

5.李尚:《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内蒙古煤炭經济》,2011年第2期。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中心)

(本文编辑:李静)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范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微博传播过程分析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的谣言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