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叙事话语研究

2017-12-02阚周洁

电影新作 2017年4期
关键词:王家卫话语

阚周洁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叙事话语研究

阚周洁

王家卫作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参与者,以城市和明星作为时代的符号,用视觉修辞构建心理空间,后现代的碎片化剪辑,渴望被认同的人物独白,用影像叙述出当时社会的映画。构建了后工业社会,在社会快节奏下,城市中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九七回归前后,港人角色的重新确认和文化归属感的焦虑。

王家卫 影像 叙事话语

一、电影叙事话语的语境

影像叙事不仅仅向受众呈现剧情,还以故事来建构话语。对于影视和话语的关系,麦茨认为“影像也是一种话语,如果我们看到它与电影制作者的意图,与其对观众的影响等因素有关联的话。但是它的确切性质以及它作为一种话语的效力的秘密在于,它抹消了话语陈述的一切标记,并伪装为一种故事的形式。”①

从地理位置上讲,香港作为远离陆地的岛屿城市,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人员构成混杂,既有90%左右的华人,又有马来和印度移民,以及少部分的西方殖民后代。在这个东西方交融之地,形成了中西文化,东南亚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生态。因此,造成了港人缺乏文化归属和无根的漂泊感。另外,在社会主流文化上,自1842年以来,香港作为英属殖民地,实行着长达150多年的西方政治经济制度。西方文化掌握着主流社会的话语霸权,而香港原生的东方文化,则是他们语境中的他者。

作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参与者,王家卫早期电影呈现出后现代特征。自60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秩序开始解构。社会结构逐渐分层,流动性加大,给香港社会带来潜在的挑战性。在社会快节奏下的后工业社会,城市中个体的生存呈现出人际关系的隔阂与冷漠。再加上,香港九七回归前的时代语境,造成这一时期的电影多表现港人对九七回归的焦虑,反映当时港人的精神漂移,失根情结加重身份,以及他们对社会角色的重新确认和迷惑的生存状态。

二、叙事的视点:电影作者

作为电影作者,王家卫影视叙事的视点反映了他的价值预设。即把自己和对人生的思考和世界的认识,融入影片的话语构建中,通过影片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从一开始,王家卫就力图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扮演一个与众不同的作者角色。如此说来,影片中的主人公,旭仔、警察223、西毒欧阳锋、堕落天使或天涯游子,这些影片形象都是导演的个人人格映射,是作者王家卫假借他人的杯酒浇灌自己之愁。

王家卫喜欢即兴制作,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影片拍摄方式,体现了他创作意图的矛盾。王家卫在影片拍摄时,甚至都没有完整的剧本,他想到哪儿,就拍到哪儿。因此,常使合作者感到疑惑,他们根本不了解王家卫到底想拍成什么样,因为他的创作意图和对影片的理解随时都在变。人们时常惊叹,在他的影片里那些即兴创作中匪夷所思的神来之笔。王家卫曾说:“就我自己的电影来说,好像所有ART FILM(艺术片)的元素都必备了,但我仍不能讲出一个确切的THEME(主题)来,我最怕别人问我,你这个电影要表达什么东西。我记得费里尼在他拍的《八又二分之一》里,借着马斯楚安尼口中说过,‘我不知道我自己要讲什么,可能我现在不知道,可能我知道就不会拍,也许就是我不知道,我才拍这个戏’。”②

图1.《东邪西毒》

王家卫电影经常表现角色的思考,这与他的经历和身份认同的不确定有关。他出生在上海,5岁随父母移居香港。作为后取地位的个体,他需要介入和适应完全不同的社会群体,思考个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由于本质上他是上海人,有上海男人的细腻,这带给他情感上面的敏感。到香港后,他也是经过一段自我的奋斗。这样一段比较曲折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创作经历,使他体会到了香港经济起飞后,商业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他对人的自我空间的压抑,对社会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经常表现精神上的压抑和伤感。《花样年华》里的情感是王家卫自身的精神和情绪的写照。萧萧的细雨,狭窄的巷道,想爱而不能爱的那种情绪,配上忧郁的音乐和周围喧嚣的声音。这种气氛将王家卫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与情绪,完美地在声音和画面中流淌出来。

三、故事核:微妙的后现代人际关系

1995年,王家卫在金马奖影展特刊的发言中说:“连续五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③

在后工业社会中,瞬息万变的城市景观,人们生活中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深的生活境地。在这种社会语境中,王家卫的早期电影,多围绕拒绝和逃避作为故事核。通过他对时间、空间和记忆的认识思考,主导叙事构建话语系统,建构起来的一种视觉图式,以表现后现代生活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微妙。

影片常展现后现代社会个体的生命意志,对城市空间异化和生存的处境的无奈。《东邪西毒》中,欧阳锋独白:“看着天空不断地变化,我才发现,虽然我到这是很久,却从来没有看清楚这片沙漠。以前看山就像知道山的后面是什么,我现在已经不想知道了。我是孤星入命的人,从小父母早死只好跟着哥哥相依为命,从小我就得懂得保护自己,知道要想不被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绝别人。”影片反映了快速生活节奏下,城市景观瞬息万变,人际关系冷漠,使个体交流困难,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

很多人常说:“我和他擦身而过,我们之间的距离有多少?”王家卫以此为创作原点,他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做人的速度太快了,很多东西都没有留意到,原来在你身边其实有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你没有留意。在电影里,表现很多和速度有关的东西,你会将一秒拉得很长,你会将一厘米拉得很长或者很短,其实故事就是讲述这个。”

四、城市、明星:时代的符号

城市是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像。其意义正如他所说的,“是的,在这两部电影里(《堕落天使》《重庆森林》),主角不是那些演员,而是香港这个地方,只有它(指香港)永远都不变,那些人在某个相同的生活空间里来来去去,今天发生这个故事,明天发生那个故事,但是它永远都是默默地站在那边,让这些事发生”。④因此,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所有的背景和场景都在街角。如果把街角比喻为人,她就像目击者一样。在这里的故事里,他们的交叉是同一个地方,只是人物不同。

为了能让创作人员更好地体验香港城市的社会氛围,在电影《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拍摄前,导演王家卫领着所有主创人员,做了全港的旅游,搞得大家几乎精神崩溃后,才确定拍摄地点。重庆大厦是最重要的拍摄地点,它是香港九龙尖沙咀的一座楼宇,位于弥敦道36—44号,1961年落成,由5座17层高的大厦组成。“重庆大厦是一座城市中的城市。商铺及寓所就是城市中的地段……各有不同的背景,有拉着行李箱的旅客、非法/合法移民、商人、外地劳工等等,他们的生活相互交融,但又能保留各自的传统,使重庆大厦成为香港一个独特的空间——既杂乱无章,又充满生机。”⑤它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亚洲最能体现全球化的地方”,也是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⑥

图2.《重庆森林》

重庆大厦是人员混杂的城中城,是香港社会变迁的重要见证。每天都有各种故事在这里上演,是给王家卫童年记忆和创作源泉的地方。《重庆森林》的故事也是根据发生在重庆大厦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在重庆大厦里,有一个在香港贩毒的印度人,为了摆脱警察的追捕,他们就劫持人质,希望能见这个人一面。他将一张带有女明星的报纸交给警方。另外,在表现空间的时候,尤其是广阔的空间当中,王家卫经常选择阴天来拍摄。用处在阴云笼罩底下的高楼大厦,来表现他内心的苦闷焦灼感。

除了城市的建筑外,明星文本作为时代符号,王家卫常作为社会的映像来表现。当时红极一时的明星阵容,成了王家卫电影的主角。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牌电影明星。这种明星启用是他有意识的,比如80年代,在他的第一部电影,1988年的《旺角卡门》中的明星,张学友在当时乐坛上炙手可热,刘德华是正当时的风云人物,张曼玉的名气也方兴未艾。王家卫同时请这三个人,再加上《阿飞正传》的刘嘉玲出演,这些都是当时风头最劲的演员。

接着,在《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更年轻一代的明星起来了,比如李嘉欣、金城武、杨采妮,都被他很快吸纳到他的创作班子里面去。再如《2046》里,他启用了内地的章子怡、巩俐,港台的梁朝伟、王菲,同时又邀请红极一时的日本演员木村拓哉,一起进入他的创作阵容。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当属对梁朝伟的使用。从《阿飞正传》的结尾,梁朝伟的表演就说明王家卫瞄准了梁朝伟。到了电影合作的后期电影中,梁朝伟的艺术发挥空间很大,所以他后来的几部电影,都让梁朝伟挑大梁。这样大量的电影明星做商业包装,使电影的关注度增加,让王家卫的电影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五、视觉修辞:构建心理空间

在王家卫影像的视觉文化上,由具体场景画面的视角构图,以视觉话语作为主导展现出光影流动,创造出恍惚陌生化的时空意境。铁三角:王家卫的编导,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指导这一长期合作,使其影片在影片画面风格上自成一派,成为华语电影最富个性和创造性的创作组合。难怪有人说“王家卫的电影画面,是光盯着银幕看也能心情愉快的那种”。⑦因为在观看王家卫电影时,有人欣欣然在此新鲜刺激的翩翩视觉芭蕾之中浑然沉醉之感。

通过视觉修辞,利用镜头语言呈现人物内心的情绪。在《堕落天使》中,他展现金城武、杨采妮扮演的俊男美女,用8毫米的超广角镜头和变形的凸透镜,把他们的脸变形地表现出来,呈现李嘉欣的心理状态。在《重庆森林》和《堕落天使》中表现最明显,比如《堕落天使》中,金城武和杨采妮扮演的角色,在饭店里面两个人坐在台板上吃饭说话。前景是用一个8毫米的超广角镜头拍这对俊男美女。正面是他们之间的谈话,用正常速度。后面用抽格摄影的镜头,表现人们在那里打闹、打斗的情景。前景和后景时间的流程的不一样,展现两个人与其他路人不同的心理空间。

图3.《堕落天使》

王家卫在视觉影像方面的创新之处,是使用镜头语言表现人的心理空间,展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最突出的就是在同一空间下,人物处于不同的时间流中。较出名的是《重庆森林》,王菲和梁朝伟两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王菲爱着他,她又不说出来,梁朝伟对她的爱又若有若无,所以他俩处于感情很尴尬的交流中。这时候梁朝伟和王菲的镜头,前景是很多人走来走去,此时“抽格摄影”的速度非常快,人是一种逆光摄影,是一个剪影式的一个人的影子,后景是真实的,现实的。由此表明这两个人的心理空间,跟其他人没法交流,没法沟通。

图4.《阿飞正传》

六、后现代的碎片化剪辑

王家卫在剪辑上,用碎片化的时间组合,展示后现代时间意识的思考。后现代特征之一“拼凑”。这“拼凑”与有意识的组合或蒙太奇不同,“拼凑”背后没有重建某种统一和形式整合的意图;对传统亦流于自觉的利用,游戏至上,不动情感,不讲求叙事主题意义和历史深度,正是“后现代”的另外一个特征。⑧

“线性时间被看做是令人生厌的,技术的,理性的,科学的和层系的。由于现代性十分重视时间,这就从某种角度上剥夺了人类生存的快乐。”⑨王家卫深知线性时间的局限,所以在他的影片中,使用高度自由的剪辑,随心所欲地将现实时空的线性时间顺序彻底打破。反而按照人的心理时间意识,自由表达的需求对影片中的时空进行艺术的重组,造成时空复杂交错的幻觉。

最典型的片段就是电影《东邪西毒》(其英文名字为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的开头,主人公一开始就在旁白中开宗明义很多年之后,我有个绰号叫做西毒。这样一来,主人公居然可以在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自由穿梭。这种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式的魔幻时空,当然会让观众不适应,感到时间恍惚,甚至影片叙事的混乱。

七、渴望被认同的人物独白

王家卫的影片人物的大段独白,对电影主人公人物性格呈现和精神世界展现起到独特的叙事作用。在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心理感受及其精神隐秘能够通过其自由心语,而得到直接的呈现。《阿飞正传》中,通过旭仔无脚鸟故事的大段独白,观众才能理解旭仔何以如此渴望飞翔,至死不悔。也只有这样,才能明白《重庆森林》中人物的神神叨叨。与其说电影主人公的大量独白是一种现实人生的牢骚,不如说是人物心灵的一种欲望想象及其伤痛的感应。正因如此,王家卫的电影的独白不仅大大丰富了电影语言,而且也使得电影艺术手段变得灵活多样。

在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心理感受及其精神隐秘能够通过其自由心语,而得到直接的呈现。且看以下一组独白的统计数字:《阿飞正传》共7人次:其中苏丽珍1次、旭仔3次、华仔2次、养母1次。《重庆森林》共32人次:其中警察223有15次、女毒贩1次、警察663有15次、女店员阿菲1次。《东邪西毒》共47人次:其中西毒欧阳锋38次、东邪黄药师6次、盲剑客3次。《春光乍泄》共27次:其中黎耀辉21次、小张6次。⑩可见,王家卫影片人物独白之多,这对电影主人公人物性格呈现和精神世界展现起到独特的叙事风格。

他的电影里面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台词,是言简意赅的。很多语言都是经过凝练,构建了王家卫在个人后工业社会的地位。同时也给观众,尤其是满足了白领阶层观众的期待视野,给予他们人生启发。影片中大量使用独白,将电影影像难以呈现的,丰富的人物性格和精神世界展现出来。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大多孤独而自闭,因为害怕被人拒绝而拒绝为他人所了解,他们喜欢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用精辟而令人遐思的独白语言来展示自己。渴望交流的情感世界,这些精彩的心灵独白,展现了后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人们内心渴望被认同,希望与他人交流的寂寞孤独感。

结语

综上,在电影艺术创作语境上,王家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的参与者。他用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方法,使用音乐电影的摄影风格,移动摇晃的电影镜头,拼贴的画面剪切,反映现代人的内心复杂的情感。他的大多数影片都没有完整的故事性和起承转合,而是以波动的人物情绪和跳跃的思维,代替固有的故事情节,呈现出生活化,心理化,情绪化和风格化的景象。影片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部分,勾勒出情感世界的千沟万壑,把世间的人生百态映射到影视中。构建了后工业社会,在社会快节奏下,城市中微妙的人际关系,以及九七回归前后,港人角色的重新确认,以及文化归属感的焦虑。

【注释】

①(法)克里斯丁·麦茨:《历史和话语:两种窥视癖论》,载《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三联书店,1987年11月版.转引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59.

②栗米编著.花样年华王家卫[M].中国文学出版社,2001:53.

③王家卫.王家卫从得奖说到他的电影[J].世界电影动态,1995(17)

④黄寤兰主编.当代中国电影1995—1997[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8:131.

⑤陈翠儿,蔡宏兴主编.空间之旅 香港建筑百年.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61.

⑥蓝凡著.电影论 对电影学的总体思考 下.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1028.

⑦栗米编著.花样年华王家卫[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2001:99.

⑧姜鑫编著.春光映画王家卫[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66.

⑨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99.

⑩栗米编著.花样年华王家卫[M].中国文学出版社,2001年.附录.王家卫电影经典对白 同时参考有关电影作品或有出入特此注明.

阚周洁,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王家卫话语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的准备
雷人话语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王家卫混搭周星驰奇怪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