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2017-12-01周广营
周广营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基础文学知识,运用语言发展独立表达能力,朗读无疑是学生训练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小学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程 朗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14-0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中国的一句俗语,朗读课本范文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语言实践过程,经过反复的朗读锻炼,课文中一些精美的语言、丰富的表达方式会潜移默化成为学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语文考试成绩,而忽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进而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创新与改革,进而打造有效的语文朗读课堂。
一、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属于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生也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学习习惯。教师应在这一阶段扮演引导者角色,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有效的朗读,帮助小学生梳理足够的语文知识点,进而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及文字书写水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因此,为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朗读计划,挑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积极性,进而在不断的实践参与中把握语文朗读能力。
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读”的重视程度还有些欠缺,这也就导致小学生课堂朗读中存在一些问题。
二、语文朗读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小学生对朗读的意义认识不清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状态是教师教,学生听讲,但这种状态也造成大部分学生不懂提问,对老师教授的知识全部接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朗读,学生只是重复机械的朗读,对朗读的意义认识不清,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方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意义不大。而且在学生朗读后,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论,这样长期以往更容易让学生阅读没有目的性。
(二)教师没有进行科学引导
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内容有感情朗读,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指导,但关注朗读声音的大小,忽略内心的情感表达,忽略了语文的文学内涵,制约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恰当指导小学生分角色、分钟或集体朗读,不再仅仅注重表面技巧,而关注能力培养。
(三)朗读教学流于形式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朗读时并没有完全投入,这导致了学生做事三心二意,没有明确的目的。另外一部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导致学生不理解作者的意图,机械性重复课本中的某段表达。
(四)朗读教学方法不当
朗读教学的方法是影响朗读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不当会导致小学生朗读的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甚至引起反感。大多数教师的领读、演示等只会导致小学生的盲目效仿,效果不理想。
(五)朗读教学评价不足
一般来讲,语文考核大都以最终的试卷形式为主,不考核朗读能力,这也是导致朗读教学质量不佳的关键所在。
(六)学生参与度低
多媒体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和教师成为了多媒体课件的听众,失去了教学主体的地位。
三、解决小学教学朗读问题相关对策
(一)教师应引导朗读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教师应精心挑选经典文章,让学生先通篇理解文章内涵,把握文章情感线,首先动脑思考几个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朗读和理解,用心去领会作者写文章当时的情感。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草原》这篇文章时,教师应依据课文的内容制作课件,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内容,进而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锻炼逻辑思考能力。
(二)教师进行精准范读
教师应该做好精准的示范以引导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示范朗读后应与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哪些地方读的饱含情感,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等等。
(三)朗读环境情景化
教师需要根据课文设置相对应的朗读情境,激发朗读者培养该情境下的对应情绪,這样自然而然会在阅读中流露真情实感。
(四)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朗读形式
选择合适的朗读教学方法对引导有效朗读很是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制定更为贴切这个群体的朗读教学方案,通过一些趣味性、个性化的优化设计,吸引小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应加强阅读形式的多样化,防止学生任何文章均采用同一种语气与情感。
参考文献:
[1]王翠兰.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