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2017-12-01杨柳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对教育方式改革的推动,学校教育方式越来越注重对在校学生的素质化教育,而对大学生思想素质以及价值、人生观的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引起各教育部门重视。本文将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进行阐述,并进行相关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103-01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激发被教育主体“主动性的自我思想教育”,而大学生逆反心理,主要指“在主体的客观需要与所处环境相矛盾时表现出的一种,具有极强情绪色彩的情绪抵触”。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可以由此概括为“被教育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事宜产生的情绪抵触”。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现状及其表现
(一)现状分析
当今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对进行积极的政治思想养成为主体,着重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大事、积极了解国内外形势以及党的相关政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然而在大学校园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下,仍然有部分学生对其存在抵触情绪。因此,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了解分析也十分具备必要性[1]。
(二)主要表现形式
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性,对外界的刺激相对敏感,面对校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接受态度有差异的现象,其中存在个别学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指出的,对其自身不良习惯的批评指导态度默然,甚至存在越批评,越反抗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情绪抵触,导致其对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其中,大学生对于先进人物和事迹存在含义曲解甚至否定性态度,也是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在校学生进行素质化教育逐渐被加以重视。大学校园中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改革以及增强其实施力度,对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2]。
1.引导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水平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型的教育方式与之匹配。然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教育工作进行中,教师应适时更新课堂教育方式,着重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为目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及时规避消极心理。教师在事后指导过程中,与学生积极配合,引导学生主动评价自我,从而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2.增强学生主体化意识,建立双方平等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工作者,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化有明确认知,明晰对学生的主体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程度,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以大学生的实际思想为基础,配合独立的科学理论系统,从而发现最适当的教育方式并加以实施。同时,教育工作也需要对大学生心理进行重点研究,顺应大学生的心理规律特点,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从而对顺利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推进作用。
此外,教育工作者创建一个可以和学生平等交流的环境,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影响。在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自己与教育者拥有平等的主体关系,才能更主动的接受教育者所述知识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表现。树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方平等观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有助于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削弱,使学生在自尊心得到安慰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接受被进行的相关教育。
3.加强马列主义思想教育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其逆反心理的转变尤为重要,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改革,增强学生对思想误区的自觉抵制性,以马列主义的基础思想理论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改正其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
结论:
由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单纯、身处社会环境较为单一,使得在校大学生普遍容易受消极情绪左右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实际的思想为基础,通过了解学生心理,更新完善原有的教育方式,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疏导,自然的消除其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崔玲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疏导[J].法制与社会,2016,(20):232-233.
[2]欧巧云.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防范[N].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02):101-103.
作者简介:
杨柳(1985年11月-),男,河南省方城县人,201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现供职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