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学习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2017-12-01刘子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词汇事物

【摘要】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要分析一下事件发生的主题。因为历史事件的名称,一般都概括了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学会分析主题名称,也就能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历史事件里常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关键字眼和关键词,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汇或者核心概念词汇,就有助于我们能更高效的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

【关键词】概括能力 历史学习 思考 自身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061-02

学习历史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整个高中历史教材围绕世界及中国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用高度概括的方式将人类文明建设以及中国历史发展以书面形式呈线给我们高中生。很多同学都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去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其实这都是学习历史的误区。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将浩如繁星的历史事件都详尽了解后,如果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梳理,系统化总结,并得出自我的历史价值观,这才是学习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意义,即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概括能力概述

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与手段,概括是指把抽象出来的若干事物的共同属性归结出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能力,概括是指发现关系的能力,即发现具体事例中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新旧知识之间关系的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门学科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水平。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所谓概括是指按照某种特定的要求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本质的,同时又是科学的、周密的整理和加工,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分散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集中归纳到一起,使某类历史事物的总体特征明鲜地呈现出来;一类是把复杂繁多的历史内容按某种要求扼要叙述,使某类的历史事物的大致轮廓或运动轨迹清晰可见。

二、具备良好思维概括能力的基本要求

概括能力是学好高中历史必备的能力之一,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想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概括能力,对我们自身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一)良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重点语句透彻理解的能力;对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思想内容和观点的把握能力,还有对言外之义的理解能力;对所读内容表现手法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各类文体的认识,对文章立意、结构、构思、语言的认识。

(二)信息搜索能力

信息搜索能力是指对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多渠道多方法进行搜集寻找,针对目前的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文字搜索能力、图片搜索能力、声音搜索能力、这些都是最直观的信息,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信息。

(三)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包括整体思考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想象力、类比力、直觉力、解释力。

整体思考的能力是指学习需要借助积极的思维活动,弄清事物的意义,把握事物的结构层次,理解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需要对学习材料作整体性的思考。

洞察问题的能力是指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对问题要具有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的材料,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想象力、类比力是指正如想象可以让知识插上翅膀一样,想象力可以让个体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飛升。而类比力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的能力。同类事物具有相似之处,也具有相异之处,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直觉力是个体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而展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有些东西是要靠直觉把握的,学习有时也要靠直觉。直觉力高低对学习效果好坏有时也起重要作用。

解释力即解释经验现象的能力,也就是运用观念进行逻辑推演的能力。学习需要将学到的知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过程转化为自身的一种东西,并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是判断一个人理解力高低的最重要标准。

(四)逻辑分析能力

逻辑分析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一种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视角,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的能力。首先是学会“同中求异”的思考习惯:将相同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在某个方面的不同之处,将相同的事物区别开来。同时还必须学会“异中求同”的思考习惯: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在某个方面的相同之处,将不同的事物归纳起来。

三、如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自身思维的概括能力

(一)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主题

每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都要分析一下事件发生的主题。因为历史事件的名称,一般都概括了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学会分析主题名称,也就能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比如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公园1911年,农历辛亥年的一场改朝换代的革命运动。如果拆开标题来解读:革命就代表着起义,革新一个时代,那么就注定要推翻一个旧朝代去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再根据时间1911年来推算正处于清宣统三年,也就是清朝末年,于是分析出来必然是一群敢于革命的勇士团体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而这群勇士都是清朝末期的爱国分子,为了结束中国封建统治闭关锁国被列强欺辱的现状而选择了革命的爱国志士,所以只要再将关键人物孙中山等带入分析,你就会发现其实解读历史事件的命名就能基本上通过自己的头脑过滤对这个事件产生一定的了解。

(二)学会抓住关键词语

历史事件里常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些有利条件,学会抓住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汇或者核心概念词汇,我们只需要记住这些核心概念的词汇,然后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核心概念的思维延伸,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运用核心词汇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

(三)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首先,看到历史事件名称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名称?读完每个自然段可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我要如何用简短的十几个字来总结呢?围绕着名称,边读边想,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概括整个内容,总结中心思想,就会觉得容易了。

(四)养成边写边思考的好习惯

读书要边读边想,边分析边概括,完成课业的过程中也要边写边想,边概括边分析。

比如,可以将辛亥革命的发生到结束画成清晰的思维导图,自己边画边思考,这样就能将整个历史世界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有趣效率又高了。总之,要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在读写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历史的学习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思维概括能力是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知晓历史,还要能分析历史,概括历史。提升思维概括能力才是学习历史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东牛.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81-82.

[2]卢鹂.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年时代,2015(8):106-106.

[3]高月新.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概括能力的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0(3):36-37.

作者简介:

刘子菲,女,16岁,就读学校:长沙市南雅中学,科目:文科。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词汇事物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单独中的洞见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