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
2017-12-01周梦霞
周梦霞
让幼儿教育回归生活
周梦霞
幼儿教育十分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紧密结合,提倡“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让“教育回归生活”也是各界社会人士共同的呼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深刻地体现了“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的思想,为我们回归教育原点指明了方向。
幼儿 教育 生活 回归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从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便是教育。将教育融入生活,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一、亲近大自然,寻找生活教育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活书?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是活书。”可见大自然真的是人类的一本“活字典”,课堂上的学习,往往吸引不了幼儿的兴趣,而进入大自然,去感受它的神奇,却能让幼儿深入其中,学习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一次,我带孩子去寻找春天,我问了一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春天有些什么呢?”“有柳树,有桃花,对了,还有菊花。”小志回答说。“菊花是春天的吗?”我反问道,小志仍旧自豪地说:“是的,我还见过它呢。”接着,又问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的回答都令我非常的惊奇,想不到,对于最熟悉的春天,他们知道的却很少。于是,我准备利用空余时间,带领他们去寻找春天,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带孩子们出来散步,和他们一起感受春天的气息。小朋友们兴奋地念着儿歌,一遍遍地问着我问题,在大自然中,他们学得了更多,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亲近大自然,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我们将狭小的教室转为广阔的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引入丰富的源泉,去荡涤幼儿的智慧,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贴近周围生活,捕捉生活教育素材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向幼儿的真实世界回归,努力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有机融合。
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数字,他们会觉得很难理解,很枯燥。但或许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让他们进行记忆,“今天,老师教给你们好多的数字宝宝,他们会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里,回去将他们找出来,明天带给老师,看谁找得越多越棒。”
明天一大早就有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找到了,看188,这是我家门上面的数字宝宝,我把它带来了。”“老师,我也找到了,这是家里的日历,上面也有数字宝宝。”“老师,我找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道。生活,赋予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贴近生活,走进教育,放飞梦想。
“生活教育”理念,使我们克服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教学,通过让教育回归生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幼儿的思维逻辑性,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关注师幼互动,共享生活教育资源
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影响师幼之间教育信息的相互传递,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活动,重视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瞬间产生的想法予以肯定、支持和诱导,并做出决策,进行生活教育。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孩子与老师之间存在着某些误会、隔阂的情况下,孩子是不会认真听讲老师上课的内容。一次活动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大部分孩子都高举着小手。可我发现了明明,已经很多天没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以前每次我提问,他都会高举小手,可是现在却一个人默默低下了头。于是,下课后,我找到了明明,询问他原因,一番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上次我说话语气太重,伤害到他小小的自尊心了,我诚恳地向明明道歉,并希望他能够继续举手发言,明明微笑地点了点头。误会消除后,明明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样子,又能够在课堂上看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了。
生活即教育,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幼儿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存在与快乐。
四、走向大社会,扩展生活教育的空间
社会生活多姿多彩,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大社会也是幼儿的大世界,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真实的生活知识。陶行知先生说过:“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之所”。幼儿身边的街道、商店、朋友,亲人,无一不是幼儿教育的资源。我们需要关注周围生活的点点滴滴,细心观察,努力寻找,争取拓展生活教育的空间。
我曾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路上都在为孩子介绍沿途的风景,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答案,一切的答案都源自于生活,教育的根源也来自于生活。幼儿通过这些社会性的体验,使他们能够更自然的融入社会,体验到社会最真实的内涵。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使教育回归生活,对幼儿来说,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它荡涤出了教师的智慧,滋养幼儿茁壮成长。教育只有追随幼儿的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来,才能称之为幼儿的教育。因此,教育就在幼儿多彩的生活中。
[1]陈玲.让我们的孩子回归生活[J].新课程(中旬),2011(10).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正仪新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