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12-01王丽君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大学生

王丽君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丽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在今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让民族的文化得到认同和传承发展是异常重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民族的精英群体,承担着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任。文化自觉理论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观,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化自觉 少数民族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文化与文化自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它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创造、发展的重要源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民族文化不是静止、恒久不变的,它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发展中。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经济高位运行,思想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和应有,对我们的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大变革时代,如何将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文化自觉这个概念是由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文化自觉’这个概念可以从小见大,从人口较少的民族看到中华民族已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势,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而言,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入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内地普通高校学习生活,那么相对于他们吱声所熟悉和了解的“母体文化”,汉文化无疑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当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周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突和体验。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当面临外在的“强势文化”压力时,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应对方式。第一种应对方式是逐渐被“强势文化”同化。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普通高校后,在巨大的“它文化”压力下回逐渐淡化自身的民族意识,切原来所具备的民族文化特征也会逐渐消失,这种情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十分不利的。第二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正好相反。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以其他“强势文化”为主导的环境中,会极大的刺激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这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使下,会让这些民族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民族特征。他们更需要外界环境的正面评价,一旦受到负面刺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弹,甚至对“它文化”产生强烈排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得以保存,但却不利于对其他民族先进性文化的借鉴和学习。第三种情况就是费教授所提到的,产生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这是最理想的一种情况。当这些进入内地普通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本民族文化与周边其他民族文化存在的差异,那么就是产生了文化自觉意识。一方面,他们会学习继承本民族温暖当中优秀的文化遗产,而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着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使本民族的文化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二、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取向;文化自觉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他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2]

建立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唤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以汉族为主体的大学校园后,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这就需要及时地进行文化调适。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丰富多彩而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这些校园文化活动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各民族的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其次,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开放包容、和谐共处的文化价值观。全球化以及中国社会的高数发展是每一个民族都无法回避的社会客观现实。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是选择封闭自守还是开放包容,这无疑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都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固步自封是没有前途的,时代不会等待任何人的脚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经验,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是要去融合到自己的民族文化当中去,这也正是文化自觉意识的题中之意。所以,学校、社会在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时,应当培养一种拥有文化自觉意识、开放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重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统一。文化是文明的尺度。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社会上下都在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甚至在民族文化发展上也包含了经济效益的目的。有很多少时民族的文化在追求经济目的的要求下被过度包装,炒作,而这丧失了少数民族文化当中的自然状态,而走向了低俗化和商业化,这不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而是破坏。

要培养少时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文化的消亡是永远不可避免的,重要的努力使每一种文化寻找到新的生机,而不是守旧不前。少时民族大学生无疑使每个民族群体当中的精英人群,就需要承担更大的民族责任。将本民族需求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1]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