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
——圣丹尼皇家大教堂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哥特式修道院丹尼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
——圣丹尼皇家大教堂

李超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哥特式建筑产生于12世纪,是法国皇家修道院院长苏热所创,他修建的圣丹尼修道院体现出“高、光、数”原则。本文就圣丹尼大教堂的发展及结构特点来阐述其宏伟的气势及影响。

圣丹尼大教堂;哥特式;苏热

一提到中世纪,人们就会想起教堂,而这样的教堂一定会有高高的尖塔直挂蓝天,这就是哥特式教堂建筑。“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它的否定。一般认为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区的圣丹尼市的圣丹尼教堂。

圣丹尼是基督教圣人,殉道者,罗马教廷派往巴黎的大教主,公元250年殉道。后来日内维耶在圣丹尼下葬处修建了第一座教堂。教堂也因其而得名。十二世纪初,巴黎近郊的圣丹尼修道院的院长苏热重修教堂,使之里外焕然一新。教堂修建后的样式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发源。对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影响重大,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圣丹尼教堂还是法国历代国王的墓葬群,基本就是一部法国使,对于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圣丹尼皇家大教堂首次系统地应用了以肋穹结构为基础的新建筑体系。教堂内部的双层回廊并不使得拥挤。扶墙的修建使拱顶向外的冲力被分担,于是教堂内的色彩玻璃窗可以扩大到整面墙。由于负重区域被挪到教堂外部,内部也就更轻巧、空旷,这也使得内部结构在形体上显得优雅而富有韵律了。圣丹尼教堂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和精神,即:强调严谨的几何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苏热在修建教堂过程中一再强调这两点,他认为比例的协调感是美的根源。从这样的建筑体系中不难发现 圣丹尼教堂还表明了一种从本质上区别于罗马式建筑的新的建筑风格。

十二世纪初,巴黎近郊的圣丹尼修道院的院长苏热,从教堂宝库中闪烁的珠宝与当时广泛被使用的色彩玻璃种得到了一个灵感。他认为借着注视华丽的材料或许能够将一般人的精神提升到更能完全注视上帝的国度。他的这种观点,后来将低矮、黑暗、厚重、照明不清的仿罗马式教堂彻底的改变了。其次,运用了尖拱带来的自由发挥空间。在仿罗马式的半圆拱当中,距离中心点的高度和宽度是相等的。不过尖拱因为有几种不同的曲率,即使宽度不同,仍能维持原本的高度,因此拱廊可以有几根柱子靠的近,而拱顶仍然等高。此外,高和宽都不一样的柱子与高和宽都不同的拱顶成直角相接,这样低矮的侧廊就能链接较高的翼殿,翼殿再连接更高更宽的中殿。但这座教堂与罗马式教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轻盈与明亮,这与其窗户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在此窗户不是只在墙上开一个洞而已,它占了整面墙的面积,并且沿用四周,成为透明的建筑。而装饰窗户的彩色玻璃,设计美观,阳光从外面泻进,透过五彩缤纷的色彩,制造出圣洁的气氛。从公元1140年到公元1144年,苏热院长在圣丹尼修道院以尖拱与肋筋的建筑技术建造了半圆回廊。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建筑技术,因此到了十三世纪与十四世纪,人们反而将这种形式的哥特教堂称为现代建筑,认为其设计非常具有原创性,因此圣丹尼修道院的半圆回廊便成为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发源地。

可见,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狂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他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了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宫殿,哥特式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因此可以说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就在这座教堂重修后,这种哥特式风格开始波及全欧洲。出现了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和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等。“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也就成了哥特式建筑中的三个特色。教堂也具有了哥特风的特点与风格。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是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在风格上,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括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而高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哥特式教堂的建筑之美,令人击节赞叹。擎天的高塔将此内蕴外观皆丰富无比的教堂巨构与天地相契合,犹如自然中一片秘密的森林,除了令人心往神驰之外,也为人留下了弥久的感动。

[1] 黄丽.《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浅析》.中国知网.

[2] 刘金祥.《哥特式教堂之美》.中国知网.

[3] 陈丽娟.《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花窗玻璃的宗教寓意》.中国知网.

李超(1993.01-),女,汉族,山西汾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方向:美术史与比较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哥特式修道院丹尼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Fantasy and reality
哥特式浪漫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丹尼的皮坎肩
丹尼和她的动物朋友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张自启中国画——英伦纪行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