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培育

2017-12-01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人民大众公民道德延安精神

赵 飞 张 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培育

赵 飞1张 艳2

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形势下我们传承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一种高度凝练和对现实的真实参照。传承和培育发扬延安精神的内涵,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和时代充分挖掘延安精神的丰富的时代内涵,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依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契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培育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 培育 延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1]延安精神不仅是新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影响,是我们当下大力构建社会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培塑道德的重要源泉,对于我们建设和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一、延安精神的新内涵对于我们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情怀和优良作风的集中展现。“一个社会不应局限于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它不能脱离思想概念而存在。”[2]伴随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侵蚀着人民大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容易导致人们对社会产生价值混乱、疑惑、不解甚至误解,最终迷失方向和信仰缺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我党审时度势,在尊重差异中寻找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寻找共识,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长效机制,因势利导,正本清源,进一步彰显文化价值和进步文明,蕴育和倡导社会文化新风尚。“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3]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

延安精神所包含的道德风尚是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展示和重要体现,培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延安精神的先进文化作用。传承和挖掘延安精神的价值和丰富内涵,结合实际,增强人民大众的认同,内化为自身行动。坚持以一种现代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实现其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立足实践,回应大众关切,解答大众困惑,与人民大众同命运、共呼吸,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大众乐于认同和信仰,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以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为精神纽带,要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要通过力求易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等多种形式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在人民大众的这块土壤生根发芽。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培育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高度升华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传承伟大的延安精神,关键是在于我们能否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条件,赋予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一)新时期贯穿于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延安精神的实质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新形势下,挖掘和探索延安精神的底蕴,说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延安精神崭新的时代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延安精神,说到底其实质上就是我们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的升华,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传承呢过延安精神,就是要不断加快推动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进步伐和普及力度,用大家易懂的语言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现阶段我们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得行动指南。

(二)新时期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延安精神自身不断发展和追求的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不谋而合。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增强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认同,在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寻找共同的理想信念,构筑正确的道德规范,在人民大众的实践中逐渐达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真正的走进人民大众的心灵,真正为人民大众认同、接受和践行。

(三)新时期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延安精神的价值和内涵,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相互一致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理论在新时期的融合和发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延安精神价值的升华,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挖掘和把握延安精神重要底蕴和时代内涵,在人民大众的实践中逐渐构建道德规范,在实践中践行和发扬延安精神,内化为自身实际行动。

(四)新时期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决定必须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尤其是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地改革发展进程中,改革开放需要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理论需要和他们的现实利益诉求,回应大众关切和关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道德基础,特别是注重以榜样和优秀典型的力量,感召和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文明道德风尚,在改革发展深化进程中推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的基本路径

(一)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延安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已不能没有理论思维。”[4]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园大力和积极营造学习先进知识理论,掌握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逐步形成践行正确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在大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发挥和挖掘延安精神“凝心聚力、激发斗志”的优势,依托高校作为重要教育基地和平台,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发挥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拓展宣传领域和宣传载体。

(二)提升公民道德素养,是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保证

延安精神在我们道德范畴中一种精神支撑,这与我们建设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社会中普及和宣传公民道德,丰富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和创新形式,迸发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力和生机,使延安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增强延安精神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延安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升各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们在现阶段大力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社会和谐文化建设,是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支持

建设社会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塑和谐价值,这是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在这一进程中的价值体现和理性升华。传承和培育延安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激励和培养共产党人的党性,强化党性锻炼,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培育先进文化为契机,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积极协调各方的利益。因此,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先进文化,培塑和谐价值,建设和谐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实践进程,“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应不断地、创造性的构建传统。”[5]用平实质朴、大众化的语言普及和宣传核心价值观,深入人民大众的实践,与时俱进地弘扬延安精神,逐渐完善和健全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教育机制,为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价值和内涵,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支持。

“没有价值体系,就没有可以再生的社会集体。”[2]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人民大众中的影响力,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中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我们坚持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动力支持。

[1]姚泽卿.大学生当作延安精神的传人[N].光明日报,2016-03-17(11).

[2]吉尔·利波维茨基,塞巴斯蒂安·楚雄夏尔.超级现代时间[M].谢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1.

[3]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5]韩震.思考的痕迹:文化碰撞中的思想生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89.

1.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飞(1985-),男,汉族,陕西富平人,法学硕士,昆明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张艳(1985-),女,汉族,云南昭通人,法学硕士,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人民大众公民道德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设计为人民服务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延安作家转型对网络作家的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
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