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山水诗作文化精神初探

2017-12-01李秀娟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作济南山水

李秀娟

济南山水诗作文化精神初探

李秀娟

一座城市除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街市可以看作城市的表象,而城市中处处彰显的文化氛围、文化素养等所带来的对城市文化理念的影响,则是城市形象的灵魂部分。一般而言,首先对城市的首先看到的是街衢、公园等“硬件”部分,而后则是对城市的文化在心理形成的不同的印象,因而建立起城市形象的总体特征。有充分文化个性和文化深度的城市才能增加城市自身的辨识度。

济南 山水诗作 文化精神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驻地,是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享誉世界的泉城,山水相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自古以来深受齐鲁文化的浸润形成的人们醇厚质朴的人文环境,成为济南独特的地理标识。当今的济南,处处彰显着现代化的气息,城市整体形象的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发掘其独特的山水人文精神,以便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扬它悠久的历史魅力也成为每一个热爱济南的民众的关注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已在中国文明中盛行千年,文人以诗抒情咏怀、记事言理、写景状物,且均以能诗自得。每个时期和每个地域的诗作都会有自己的时代和地域特点。中国人的山水精神、水意识、山水情感可谓自古有之,感情弥厚。畅游于山水间,感悟天地变化,与自然相契合,真正实现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最美梦想,也是人类生活的最高境界。

济南诗作作为地方性的诗歌吟咏,不仅收获了众多作品,也不乏名篇佳作。济南诗歌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济南独特山水文化的抒写。诗歌的记录很多可谓是济南山水风貌的变迁史,也渗透着人对山水的审美意识。济南的山水不是奇山怪水,它不妖艳、不媚俗、朴实厚重,带有人间烟火气息,不超凡、也不脱俗,富有人情味。济南秀丽的山水给历代文人提供了诗思和素材。仅有自然景观的美,是单一的,残缺的。济南的好处在于山水胜迹中处处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吟咏济南的山水的诗作通过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拉伸了济南山水的历史厚重感。比如在吟咏趵突泉的诗作中,对泉水来自王屋的故事,历代士人都津津乐道。提及华山则很多诗作都描写了齐晋鞌之战中三周华不注的历史故事。

诗歌的记录很多可谓是济南山水风貌的变迁史。以描写鹊华景观的诗歌为例。济南城北的鹊山、华山一带,原为唐、宋时期的风景名胜之地,后因城北大面积水景的消失而逐渐沉寂,但“鹊华”意象却根植于济南的历史文化传统,甚至成为济南风光的典型代称。杜甫的《暂如临邑,至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后世人形容鹊华为“海门风雨”认为海上云气东来,故使济南北郊的晴天也烟雨蒙蒙。

济南北郊最早见诸文献记载,是商王武丁时期的一片卜辞:“…以多…泺。”泺是济南北郊的一条重要的河流,这条河流流入济水的地方,就是后世所称的泺口,那里在商代就有一个重要的城镇叫乐邑,商朝后期商王东征夷方往返所经过的“乐”,就是指的这里。春秋时期,北郊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公元前589年齐晋鞍之战中双方军队“三周华不注”。《山海经·东山经》记载,泺水出岳山(岳山即药山,岳、乐、药古音相同),“东流注于泽”,泺水注入的湖泽即泺泽,后世称之为鹊山湖。鹊山湖位于济南北部,东至华山、北至鹊山、南至标山,烟波浩渺,气象万千。

唐代鹊山湖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故又称莲子湖。李白在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被赐金放还后不久,他来到济南游览了济南美丽的湖光山色,写下了《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湖阔数十里,湖光遥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在李白诗中,鹊山湖就有北湖之名。那是因为湖居城北的缘故。城内大明湖(西湖)形成后,鹊山湖相对于大湖明湖,称“北湖”更是名正言顺,于是到了北宋,北湖似乎也就成了鹊山湖的正名。孔平仲《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中有两首分别题名为《西湖》、《北湖》也恰恰说明了在北宋后期仍然有鹊山湖。

元太宗七年(1235)夏,元好问游历济南写下了《历下亭怀古分韵得南字诗》,诗中咏道:“东秦富佳境,北渚擅名谈。兹游亦已久,才得了二三。南山压城头,十里奁与函。洑流出地底,城隅满泓潭。金丝弄晓光,玉玦响空嵌。清涟通画舫,秀水深云龛。华峰水中央,郁郁堆烟岚。荷华望不极,绿净纷红酣。毒热非山阳,卑湿无江南。承平十万户,他州隔仙凡。劫火土一丘,树老草不芟。巧尽露天质,到眼皆奇探。千年历下亭,规摹见覃覃。怀贤成独咏,胜赏何由参?” 因此,尽管金元时期鹊山湖已不复存在,但济南北郊依然是济南风光的“绝胜处”。由于湿地水泊调节气候,济南故此在诗人心目中是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城市,有如仙境一般。元好问诗云:“平生鱼鸟最相亲, 梦寐烟霞卜四邻。羡煞济南好山水, 几时正作卷中人。”又有诗云:元好问《杂诗十首》中的第十首:看山看水自由身,著处题诗发兴新。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诗人倾心济南山水而“有心长作济南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济南北郊以泉水为主题的生态环境之美好。

诗人们从对景观的赞美、对历史人文的歌咏等多角度展开诗歌创作,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解读诗歌,理解诗歌也是对诗歌文化接续和开拓。围绕济南诗歌传承的这一新思路,增强诗歌文化传承的力度,对城市的内涵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力。济南诗作文化精神以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影响济南市民和每一个走进济南、热爱济南的人,发掘济南诗作的文化魅力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济南文化。济南诗作中形成的人们济南山水文化、济南名仕文化、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以及了解济南自然景观和人文的变迁,都是大有裨益的。

山水是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而文化则是它的内在灵魂。在济南这样一个山水共融的城市,市民们安谧的生活,安详的笑容,和谐的氛围,传递着欢快的音符,处处展现着祥和的画面。游览于山水之间能够深切感受到生命律动,深刻体会到山水之美。从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而言,完美地实现了天人合一,对人的精神发展来说能起到良好的美化与净化作用。身处济南,可以纵情于山水,聆听曲声悠悠,感悟济南文化,可谓最适宜居住的人文环境之一。现代城市的竞争将逐渐转移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济南是一个传统文化韵味十足的城市,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山水中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山水文化精神。“山水济南”作为城市一大品牌,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塑造推广,以此为契机,将会全面提升济南旅游业发展质量和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济南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结合当前的回归城市特色的呼声中,发掘城市本身的魅力和深厚人文传统是城市文化创新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让济南诗作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合理的彰显和顺利的表达,保持传统与现代对话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盲目的建设导致了精神的迷失和灵魂的荒芜,如何在大地上诗义的栖居,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从长远的角度客观评价和阐释传统诗歌的经典思想和人文精神。根据新时期、新形势、新社会的实践需求,进行创造性解读。在对济南诗歌的诠释中可以让我们对泉城的印象的到得到修正和补充。这种诠释是面向未来,创造更高、更好的人文济南的前提。通过对济南诗歌文化的挖掘以期对济南诗歌文化内涵做出更全面的、更深入的、具体的理性认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形象宣传,为人们了解泉城奠定基础,增强泉城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本文系2016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济南诗作文化精神的传承与融合问题研究”(编号:JNSK16B40)的阶段性成果。

李秀娟(1981-),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诗作济南山水
《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毛泽东诗作《七律二首·送瘟神》(书法)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Paving Memory Lane
述说
徒步·丈量济南之美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