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2017-12-01卫兴国阳建新覃龙军

长江丛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移民机制

卫兴国 阳建新 覃龙军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路径分析

卫兴国 阳建新 覃龙军

近年来,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之后进入了后移民时期,普遍面临着文化心理机制共同体建设的问题。然而,生态移民社区是一个混杂与融合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文化建设存在自然生态机制、社会经济机制与文化心理机制的路径依赖,通过依赖因素及文化变迁特性的分析,笔者提出要在平等宽容的伦理原则下,通过文化调适机制与社会化机制建设移民社区文化。

少数民族 移民社区 路径依赖 文化堕距 社会化

我国古代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目的,曾经将大量的人口调离原属地。这些移民行为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了相应贡献。但是,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移民。国外的生态移民是基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产生了复杂的环境问题,并且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的生存,这些不得不迁移的人易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我国关于生态移民的社会事实到来相对较晚,生态移民的研究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伴随着生态移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并未获得与之相应的幸福感,其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移民社区内没有建成文化心理机制共同体,这是后移民时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以张掖市肃南县明花乡生态移民社区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以明花乡的家庭(户)为抽样单位进行概率抽样,组成样本。对明花乡进行实地调研,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社会统计软件SРSS 20.0,建立数据库,并运用频数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混杂的移民社区

后殖民理论的主要代表性人物霍米·巴巴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了各种时空,纯粹和单一的文化时空已不复存在。整个世界的文化都日趋间隔化和杂合化,民族是叙述的建构物,它来自不断冲突的各文化要素之间的混杂与相互作用。[1]我国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区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高度重叠,少数民族生态移民之后所形成的社区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同一空间以合作、冲突等形式进行着互动。这与霍米·巴巴所描述的“杂糅空间”十分相似,即各个移民族群(也包括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在其中混杂融合,最后各个族群都会保持一种经过“混杂”的自我形象,这个形象是那种“杂合”了其他文化特质却没有“趋同”于其他文化的“杂种”。

每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有不同的文化生态系统,每个民族都按一定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并世代传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中段的狭长地带,南靠青海的门源县回族自治区,西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东与天祝藏族自治县接壤,境内有多个民族混杂,居有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满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共11个民族。诸多的因素,使得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为西北地区典型的农耕与游牧相结合的多民族混杂区域。

三、路径依赖理论简介

所谓“路径依赖”(Раth Dереndеnсе),本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强调的是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2]

路径依赖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或技术的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或技术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会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3]沿着既定的路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等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继续往下滑,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而停滞。而事物发展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抽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四、文化建设的路径依赖分析

文化是复杂的系统,主要由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文明四种基本要素构成。在文化心理机制的建构过程中,由于文化在变迁中存在一种自我强化机制,并且这种强化机制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路径依赖。

(一)自然生态机制路径依赖

文化建设和自然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少数民族生态移民文化建设对自然生态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对之前居住环境的依赖。移民前的居住地往往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域,与外界的相对区隔。这个地域内,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活动的一般是在历史固有的场所和社区中进行。其中历史固有的场所中举办的活动主要是自发的、传统的,社区内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政府负责的、现代的。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也曾眼见明花乡小海子裕固族移民的祭鄂博活动,一家人带上必要的物品在固定的时间到沙漠里,祭鄂博所在的沙漠与小海子移民居住的社区距离较远,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距离因素改变之前固有的场所。

(二)社会经济机制路径依赖

社会经济机制对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社会机制的依赖和经济机制的依赖。

(1)社会机制的依赖。文化建设对社会机制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社会力量对文化的影响。其中主要的便是权威人物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维护。生态移民之初,少数民族移民远离之前的居住空间之后,他们中会有人出来领头继续维持着原有的传统活动,让这些传统保持下去。同时,少数民族移民在面临非少数民族移民时也会从传统的文化中寻找自己身份的标识。最后,国家保护民族文化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维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工作。

(2)经济机制的依赖。文化建设对经济机制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的是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态移民之前普遍是以放牧方式为主的牧业文明,移民之后普遍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少数民族在移民之后面对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普遍不适应,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时间的安排、产品的市场交易等。牧业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牧业文化会影响着移民社区新文化的建设。

(三)文化机制路径依赖

文化建设对文化机制的路径依赖主要体现在“文化堕距”上。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了文化堕距理论,他认为,文化是由具有相互关联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当文化出现变迁时,文化内部各个部分发生变迁的速度是不同的,这使得文化内部各部分之间出现失调、不平衡。[4]

文化堕距对文化建设的影响表现为非物质文化发展的落后并制约物质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内部各要素发展不协调从而影响非物质文化整体发展。少数民族生态移民之后首先便是住宅、工具等物质文化发生了变迁,但是由于制度、规范、观念的滞后,少数民族生态移民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物质文化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区环境。

五、文化心理机制建构的策略

(一)坚持平等宽容伦理原则

就生态移民社区内各种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分为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中,对待优质文化我们应该在平等原则下发扬,劣性文化则应当适当舍弃。同时,针对与行为方式、习惯、习俗思想联系的非评比性文化,我们更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以宽容的心态接纳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平等宽容的伦理原则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移民社区文化的识别与舍弃上,还体现在营造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促进社区文化繁荣上。这些只有在形成宽容的社会氛围后,大家才会毫无芥蒂的将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己习得的技术全面展现出来,在不断地交流、融合过程中发展出具有特色的文化共同体,实现移民社区文化的大繁荣,增加移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坚持发挥调适机制的作用

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主流与非主流三个方面。坚持调适机制,不回避矛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调适。传统文化并非都是过时的,现代文化也不全是优性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着冲突,但是这种冲突有可以协调的成分。传统与现代只要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人们便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实现真正的“优胜劣汰”。如在明花乡小海子所见,移民之前的裕固族祭鄂博是骑马绕圈,现在他们普遍开着车绕圈,这便是传统与现代的具体结合。

(2)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调适。“文化堕距”理论指出: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非物质文化内部的变迁速度也不一致,从而已形成文化发展的不协调。然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人类是在一定的文化观念及社会规范的引导下创造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规范和观念。因此,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协调是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两者要在相互发展中进行调适。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调适。在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内因各民族成员的数量不同、经济地位差异同样存在着主文化与亚文化。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社会限定为移民社区这个地域内所形成的小社会。由于主文化对社区内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因此主文化对亚文化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虽然亚文化一般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但是坚持主文化与亚文化的调适对于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社区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坚持发挥社会化机制的作用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发挥社会化机制作用的基础是文化的可习得性特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等社会化主体的作用,使移民社区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平等宽容的伦理原则、力行文化调适机制、努力发展创造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在这里根据进行生态移民时移民的年龄将移民社区内的居民分为两类:一种是在十八岁以后从原居住地迁移过来的居民;另一种是十八岁以前就开始在移民社区内生活的居民。针对前一种移民,我们主要是发挥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的作用,后者主要是发挥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同年龄的移民社会化主体的划分有助于文化建设工作的更好进行。

六、结语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行为下所形成的移民社区是一个充满着混杂与融合的“杂糅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建设文化心理机制存在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三方面的路径依赖。笔者希望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主要通过发挥社区成员(这里界定为是广义上的:含社区群体及机构)的作用,在价值观上平等宽容对待各种文化,在实际行为中坚持调试机制与社会化机制,尊重差异,最终推动社区文化共同体的建成。

[1]生安锋.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裘伟廷.网络教育发展中的路径依赖[J].远程教育杂志,2006(4):9~12.

[3]陈鹏飞.试谈"路径依赖"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几点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2):106~107.

[4]黎家娴.论"文化堕距"与农村经济发展——兼谈《江村经济》的合作工厂[J].法制与社会,2016(5):267~268.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610742016)。

卫兴国(1993-),男,四川广元人,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阳建新(1996-),男,江西萍乡人,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覃龙军(1995-),男,广西宜州人,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移民机制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移民火星
少数民族的服装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内陆移民(外二首)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