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小说中的乡土情怀
2017-12-01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曲阜 273100)
论张炜小说中的乡土情怀
王子昕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00)
张炜在不同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不同的,但在他的小说中却有着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乡土情怀的坚守。从少年的诗意描绘到壮年的愤怒之思再到中年的回归之情,他对乡土情怀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化层层递进,或浅或深的乡土情怀一脉相承。
乡土情怀;大地;自然;回归
改革开放后文学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知识分子也由此变得浮躁和盲目。但是以张炜为代表的一些作家却始终怀揣坚定的精神理想,坚守自己的写作天地,创作40多年来,张炜始终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保持高涨的创作热情,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贯穿始终的创作主题“乡土情怀”。
1 乡土情怀的文本呈现
1.1 诗意美景的描绘
在张炜早期创作的作品中,往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而这种对大地、田园的迷恋更是透露出了他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他创作的 “芦清河”系列小说可以看作是张炜小说乡土情怀的最初体现。在他笔下,无论是“葡萄园”“玉米地”还是“芦清河”,都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在作者笔下,这是理想化的大地,表达出作者在创作初期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家乡曾在作者的记忆中那么美好,使得作者在初期创作的作品中无不透露出自然的淳朴与人性的单纯。
1.2 愤怒之思的审视
张炜的《古船》可以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奠定其在文学界地位的作品。在这一创作阶段中,作者已经抛弃了对乡土自然的纯情歌咏,而着笔于阐述家乡因时代发展而面临的巨大挑战,并对在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进行深刻的反思。这部作品透露出了作者对苦难大地的思考,由之前对大地的由衷赞美转变成了沉思、愤怒与反抗。《古船》讲述了隋、赵、李三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真实地再现了在那个特殊年代里人性的扭曲以及改革开放的大潮对那片乡土的冲击。作者通过描写乡村大地上的苦难来警醒世人乡村才是人生的热土,更是通过这种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的浓厚感情。乡村中有悲有喜,有爱亦有恨,走向乡村才是走向幸福。
1.3 回归之情的慨叹
20世纪90年代张炜创作出了又一部力作《九月寓言》,而这一阶段正是张炜乡土情怀表达的自觉阶段,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张炜对乡土的描写已经延伸到我们自然皈依的精神家园。作者认为乡土是人的安居之所,是万物生长的地方,并相信我们能从这获取足够的力量来抵抗金钱、世俗的诱惑。“人本身是不自足、不‘完整’的,是土地的生物,也只有挨近热土、融入野地才能接通与根源的联系,才能生存的‘完整’。”[1]P70张炜把大地上生存的欢乐与苦难真诚写出,此时大地情节和乡土情怀不仅成为张炜小说的创作主题,更成为作者寻找解决大地苦难以及其他问题的主要途径。
2 乡土情怀的构建方式
2.1 意象的营造
在张炜小说创作中,他始终根植于自己脚下的土地,他所表现的乡土情怀就是通过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韵味的乡土意象,从而弥漫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进而引领读者走进张炜脚下的土地,感受他笔下浓厚的乡土情怀。张炜在小说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意象群,这些贯穿作品始终的意象能够带领我们身临其境,去切身融入到作者刻画的世界中来,与作者同在一副画面中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感情。
2.2 人物形象的塑造
张炜笔下的人物可谓各自鲜活。在小说中,人物大都具有特定的人物性格,如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流浪者形象,还有美丽善良、散发着母性光环的女性形象。《九月寓言》在开篇就描写了一群年轻人在夜色野地中奔跑:“谁知道夜幕后边藏下了这么多欢乐?一伙儿男男女女夜夜跑上街头,窜到野地里。他们打架、在土末里滚动,钻到庄稼深处唱歌,汗湿的头发贴在脑门上。这样闹到午夜,有时干脆迎着鸡鸣回家。夜晚是年轻人自己的,黑影里滋生多少趣事。”[2]P6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深受其自身经历的影响,母爱是张炜童年生活最主要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张炜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他曾说:“在过去的生活中,我愿意相信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女性带给了我们许多温暖。”[3]P104由此可见,张炜通过对美好女性形象的塑造来表达自己对母性的眷恋之情,也是其表达乡土情怀的一种方式。
3 乡土情怀的缘起
3.1 “叶落归根”思想及齐文化的浸润
乡土观念是人类的共有意识,而“叶落归根”思想是中国人骨子里带有的民族情节,而由这种情节延伸出的对民间的认识,也影响了张炜一次次的创作。他曾说:“民间蓄藏着一种生力,像土地一样有繁生茂长的可能。文学离开民间就只能相互模仿——只有回到民间才能放松。”[3]P32融入自然、融入乡间的写作为张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想象力,也成为其创作主题的重要源泉。
3.2 对现实问题的直面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社会中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盛行,人类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张炜作为一名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作家,他敏锐的观察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开始对现实和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力图找到拯救他们的方向和道路。作者认为只有融入野地、回归自然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在张炜的世界里,乡土才是人们精神得以寄托的最终归宿,可以成为心灵避风的港湾,因为它具备着真诚与质朴的品质,乡土代表了永恒。
[1] 张新颖.打开我们的文学理解.大地守夜人——张炜论[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2] 张炜.九月寓言[M].重庆出版社,2013.
[3] 王尧,林建法.张炜王光东对话录[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4.
王子昕(1993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