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桃花扇》中杨龙友形象的转变

2017-12-01

小说月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侯方域李香君孔尚任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 133000)

论《桃花扇》中杨龙友形象的转变

李君

(延边大学吉林延边133000)

杨龙友在《桃花扇》中是重要的串联人物,但在作品中的杨龙友与历史上的杨龙友有不同的地方。在对历史和《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进行对比后发现,孔尚任对历史上的杨龙友形象进行了改变,本文进而论述了作者改变的原因,从而使大家对杨龙友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借助史籍的记载,从他作为一个文人和一个民族英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一下杨龙友的历史原型。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双面人物以及整部剧的“枢纽”,将正反人物串联了起来。

第三部分从剧情和社会背景两个方面对孔尚任改变杨龙友形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桃花扇》;杨龙友;历史原型;形象转变;转变原因

《桃花扇》是清代戏剧作家孔尚任的巨著,他满怀民族大义,三易其稿,完成了这部恢弘的历史剧,同时也成就了他誉满文坛之传奇。该剧创作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且都形象不一,性格各异,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的人物也绝无雷同之处。例如同样是武将,二刘投降,高杰无能,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比忠心,但却少了几分谋略,轻率地挥兵东下,黄得功争权夺势,但誓死不向北兵投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那便是在两方力量之间巧妙周旋的杨龙友,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作好作恶,皆有他在。并且他在剧中的每一次出现,皆是剧中情节出现重大转折之处,可以说他在整个故事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先声》中,作者借副末之口概括了此剧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他说《桃花扇》记叙的主要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①这就说明了作者所写的《桃花扇》中的人物和故事在历史上确有其真人真事,并非虚构。既然如此,那么历史上的杨龙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1 杨龙友的历史原型

1.1 琴棋书画皆精通的才子

据考证,历史上的杨龙友其实是一位琴棋书画皆精通的才子,尤擅长诗文和绘画,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文书画中看出他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据《明史》卷二百七十七记载,杨文骢,字龙友,贵阳人。他的父亲杨师孔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后来又到浙江担任左参政一类的官职。据记载,其父尤其钟爱摩崖题写,经常游历一些名山大川,并在上面题写诗画。在父亲的影响下,杨龙友在年少的时候足迹就已经踏遍了长江南北,大河上下,感受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所在。②他也曾说过“余生长万山中,而家大人又癖嗜山水,故名山大川,往往性情相习,亦往往机缘相凑,所谓得之习惯,亦根之胎骨也。”③他从大自然中的灵性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在这个游历的过程中,他写下了传世著作《山水移》和《洵美堂集》。他的母亲越氏,品德贤惠。可以说,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与履历,给杨龙友的影响颇深,他的艺术潜质也得到了极大的熏陶。

杨龙友非常喜欢绘画,在明末被誉为画坛“金陵九子”之一,就连明朝画坛宗师董其昌对他的画都曾给予过非常高的评价。他尤其善于画兰花,并且有过多首咏兰之诗,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高洁典雅,傲骨刚毅而不入俗流,以此拟人,杨龙友性情可见一斑。

1.2 善于交游的文人士子

1624年,杨龙友跟随父母全家搬迁至南京。此后不久复社成立,杨龙友加入成为其早期成员,此时他不仅与复社的领袖都各有交往,而且与当时的“复社四公子”也交情颇深,此后便也成为社中知名人物。《明史》也有记载,说杨龙友为人豪侠自喜,“颇推奖名士,士亦以此附之”。④

1637年,杨龙友担任华亭教谕之时,他恪尽职守,为了鼓励他的弟子刻苦学习,他修建了“养贤堂”,与弟子们一起在这里学习经书与诗文,纵谈古今。

1.3 有谋有略的忠义英雄

杨龙友不仅仅是个诗文俱佳的才子,而且是个有谋有略的忠义之士。

1618年,安邦彦率领军队围攻贵阳城,而贵阳军力不足,杨龙友便跟随其父前去据守。第二年,贵阳城围解,他率部下出城追击,最后大获全胜,战功赫赫,可见他不仅是个诗文书画俱佳的文人才子,而且是个驰骋沙场的英勇将军。

此外,杨龙友还是个危难时刻坚贞不屈的英雄。《明史》中有记载,清兵围攻衢州之时,因兵力不足,杨龙友没能抵御得了清兵的进攻,被清军所俘。但是在生命危难的关键时刻,他也没能够向清军投降,最后不屈而死,并且全家三十六口人也死于非命。

杨龙友所处的时期正是明朝末年,当时虽然阉党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余孽犹存,一些江南士子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组织复社。崇祯皇帝自杀身亡后,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占领北京,此时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贪鄙无远略”的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取年号“弘光”,这也就是历史上短暂的“南明小王朝”。当时南明政权拥有数十万武装精兵,假如当权者励精图治,或许可以自保,但是弘光政权内部党政和内讧从不间断。再加上朱由崧整日沉溺于酒色,马士英的擅权乱政,这也就决定了南明政权的溃败。

因为马士英擅权乱政,致使国家遭受祸难,因此人们非常痛恨与马士英有关的人,再加上杨龙友娶了马士英的妹妹为妻,这样特殊的姻亲关系也就不免让人们对杨龙友颇有微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马士英是个奸臣,作为与其关系亲近的杨龙友,安能独善其身?那么在《桃花扇》中,作者孔尚任塑造的杨龙友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2 《桃花扇》中的杨龙友

2.1 《桃花扇》中杨龙友的形象

杨龙友在《桃花扇》中起着无人可以取代的作用,他控制着整个剧情的发展。他在剧中的出场次数和戏份也很多,作者主要从动作和说白两个方面刻画出了一个亦正亦邪的杨龙友。

(1)左右通融的圆滑人物

在剧中,杨龙友以其特殊的身份在进步与权奸两种力量之间巧妙周旋。

在《传歌》一出中,杨龙友第一次出场。作者借李贞丽之口道出了杨龙友的身份:罢职县令,既是凤阳督抚马士英的妹夫,又是阮大铖的盟弟,这样的身份也就决定了他在剧中左右通融的角色。

接着在《侦戏》中,杨龙友为了替其盟弟阮大铖拉拢复社文人,提出一个办法:让阮大铖为侯方域备置妆奁酒席来迎娶李香君,这也就使得侯、李的姻缘变成了他为阮大铖巴结复社之人的工具,让原本毫无关联的侯方域和李香君走到了一起。这样一来,他既成为了缔结侯、李姻缘的恩人,又成为了巴结阮大铖这种为人所不齿的黑暗势力的反面人物,作者写到这里,已经将一个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的杨龙友展现在我们面前。

(2)阮大铖与马士英等人的“狗腿子”

杨龙友因为拥立福王新朝之功,被任命为礼部主事。为了个人私欲,他又托人去为将要升至漕抚的田仰找李香君说亲。并且当马士英想找一个丽人陪席的时候,他又推荐了李香君,于是引出了后来马士英强娶香君的故事。

在《媚座》一出中,杨龙友阿谀奉承、攀高接贵的丑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马士英叫他进来时,他马上回答道“亲不敌贵”。

从上面可以看出,他就是马士英和阮大铖身边的“狗腿子”,为了个人私欲,他一次又一次地将别人的命运放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3)同情侯、李的“帮闲”⑤文人

作者并没有将杨龙友完全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在《辞院》中,杨龙友善良且富于人情味的一面得到了体现。他自知对侯方域怀愧在心,便提前去通知侯方域叫其躲避,在侯方域仓皇失措、毫无计策的情况下,让他跟随史可法到淮。可以说,这也是他身上正义感的体现,他与马士英一流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骂筵》一出中,李香君立意做女祢衡,乘机将自己满腔积愤尽情披露,把马、阮的罪行一一控诉。杨龙友忙从中加以调解,才使得香君没有受到更大的迫害,这里也反映出了他还有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在李贞丽走后,杨龙友应其之托陪伴了孤苦无依的香君整整一夜,这里又反映了他作为一代风流才子身上怜香惜玉的一面。

(4)明哲保身的文人士子

后来在李香君逃难之际,她希望杨龙友可以帮助她一起寻找侯方域,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杨龙友对她的照顾与帮助也是在不损害其个人利益的条件下才有的,所以为了香君而去得罪马士英和阮大铖这样的权贵的做法,是万万不可能的,这也就有了他在逃难之际说的那句“如此大难,父子亦不相顾的”。⑥原本李香君的一切遭遇都因他而起,但是在危难来临之际,他却只顾明哲保身,弃他人死活于不顾。他这样的做法与苏昆生也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昆生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仍然不忘帮忙打探侯方域的消息,并且还带香君一起去寻找侯郎。这样一个在当时可以算是下层人物都如此大义,相比之下,杨龙友便相形见绌,显得过于圆滑。作者描写这样一个人物,也意在影射在危难时刻,当时的少数知识分子明哲保身的心态与作为,当然,这同时也符合孔尚任“惩创人心”的初衷。

从《桃花扇》的主题思想来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⑦正如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所说“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⑧在孔尚任的笔下,杨龙友是个双面人物,或者说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之所以说他“活生生”,是因为他既不像马士英、阮大铖那样是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也不像左良玉、史可法等属于“含冤的孝子忠臣”,而是在性格方面有缺点的“圆形人物”。⑨他凭借自己灵活应对各种场面的能力,在正邪两股势力间巧妙周旋。

所以,作者塑造的这一圆形人物,打破了以往人物描写脸谱化的束缚,也对后来的人物描写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2.2 杨龙友在情节发展中的重要性

虽然孔尚任给杨龙友安排的,“没有什么重头戏,只是在一些生活和政治纠葛中,让他去掺糖和蜜,或加盐添醋”⑩但是纵观全剧,杨龙友在剧中起了一个“枢纽”的作用,他将整个故事情节完整地串联了起来,他在剧中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剧中情节的一次重要推动,也可以说,剧中侯方域和李香君之间的一系列悲欢离合也是由于杨龙友一步步推动而造成的。

从最开始来看,李香君的名字就是拜杨龙友所赐,他还撮合侯方域与香君,成为其美好姻缘的缔结者。但就在二人新婚燕尔之际,杨龙友又带来了噩耗:马士英要捉拿侯方域,无奈之下,侯方域不得不选择随史可法至淮。在侯走后不久,杨龙友逼迫香君嫁给田仰的举动没有成功,又想出了让李贞丽替香君出嫁的方法,这也就有了香君誓死不从,血溅诗扇的情节。杨龙友在灵感来临之际,在扇子上稍加几笔,便有了“桃花扇”之称。在《骂筵》一出,杨龙友又为李香君积极开脱,才使得她躲过一劫,进入内庭充当了苦役,后来香君又被选入宫,这使得侯、李相遇更为艰难。可以说,到这里杨龙友这个角色的使命也已完成。在串联整个情节的同时,这个人物的性格也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可以看到他圆滑的一面,在清流与浊流两种力量之中巧妙斡旋,亦可以看见他作为一个读书人富有正义感的一面,他就是整个情节的串联者。

所以,作者将杨龙友作为关联剧中正反面人物的角色。在剧中,他既是李贞丽的老相好,又是侯方域的朋友,还是阮大铖的盟弟,同时还是马士英的妹夫。他的这种独特的身份使得他既与剧中正义的一方有所联系,也与马、阮等非正义的一方联系在一起,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剧中的重要的人物都联系在一起。

3 孔尚任改变杨龙友形象的原因

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虽然杨龙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杨龙友在1645年5月以后的一些史实却没有出现在剧中,既然《明史》中的杨龙友大体上是个正面人物,为什么作者又要将其塑造成这样一个左右逢源的人物呢?在探究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清楚《桃花扇》与《明史》的关系。

很多读者在读完《桃花扇》后,都会有一个感觉就是作者把《明史》中的杨龙友形象歪曲了,显得他过于圆滑,其实这种看法是欠妥的。孔尚任在康熙三十八年也就是1699年完成《桃花扇》,而《明史》则是在1679年开始纂修,1739年正式定稿,而孔尚任是在1718年去世的,也就是说,虽然《桃花扇》和《明史》的创作时间大体上相同,但是在孔尚任去世后21年,《明史》才定稿的。这样说来孔尚任是没有接触过《明史》的,所以说孔尚任塑造的杨龙友这一形象并没有受到《明史》的影响。

那么,孔尚任塑造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形象,又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1 为了剧情需要

《桃花扇》描写的是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超越情欲的感人爱情,如果剧中仅仅以描写其爱情为主,那么就会少了些许可读性,使得整个故事主题单一,所以作者便在剧中塑造了杨龙友这样一个人物:他八面玲珑,可以在侯、李与马、阮间巧妙周旋,灵活应对,同时也是他牵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他就是李香君命运的指引者。正如蒋星煜所说:“不出场则已,一出场必有大看头”。杨龙友在《桃花扇》中一共出现了15次,每次出现都是剧情向前发展的时候。

在《传歌》中,杨龙友提出将侯方域与李香君撮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他的这一提议,也不会有后来为后人所赞叹的侯、李间超越情欲的爱情。

在武昌镇守的元帅左良玉由于士兵的粮草供应不足,便计划领兵东下,占领南京,且有窥伺北京之意。因此,杨龙友奉兵部尚书熊明遇之命,托侯方域代其父亲给左良玉发书。在这里杨龙友多少有点多事之嫌,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才导致了后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分别。

所以说,杨龙友这种八面玲珑的性格正是整部剧的助推器。

3.2 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

孔尚任生活的年代正是文字狱之风肆虐之时,文人士子的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言行稍不注意,便会被扣上异端的帽子。据记载,康熙在看了《桃花扇》的第二年,孔尚任便不明不白地被罢官,他自己也说过,“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他自己将这次罢免的原因归于剧中对清军残虐的描写,或是剧中触及到了某些敏感的政治话题,所以杨龙友的形象才被作者改造。实际上我们今天读到的《桃花扇》也并不是孔尚任的原作,而是在康熙看了之后,孔尚任经过反复修改的成稿。

孔尚任是孔子圣裔,出于对圣贤的尊敬,康熙才没有对孔尚任大加责罚,罢官已经是对他最宽容的处理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孔尚任对剧中人设和政治倾向都作了调整,但还是难逃责罚。在文化政策如此残酷的时代,孔尚任将杨龙友塑造成这样一个两面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前面说到的孔尚任塑造杨龙友形象时没有受到《明史》的影响,那么是不是就是说两者完全没有关联呢?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桃花扇》还是《明史》,两者都是在前代史料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所以他们所接触到的材料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对比《桃花扇》和《明史》,我们也可以发现,《桃花扇》中所记的历史事实也与《明史》中所记叙的并没有太大偏差。

由此可见,孔尚任在塑造杨龙友这一形象时,不仅仅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而且也为了剧情需要,才使得这样一个左右通融的人物诞生在作者笔下。虽然与历史上的杨龙友有所出入,但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带有虚构性的。无论怎样,孔尚任打破了以往人物描写脸谱化的束缚,也对后来的人物描写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注释:

①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页。

② 公羽:《被历史误解的杨龙友》,北京大学,2008年。

③ 董其昌:《山水移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④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版,第7103页。

⑤ 帮闲:一些专门陪着大贵族、大官僚、富人等消遣玩乐的人,也叫“清客”。

⑥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85页。

⑦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⑧ 李丽娟:《<桃花扇>的史剧个性论》,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⑨ 圆形人物: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

⑩ 王毅:《由历史人物到戏剧人物——从<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说起》,载《光明日报》,1980年。

[1] [2][3][4]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 董其昌.山水移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0

[6] 孔尚任.长留集[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1.87

[7] 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7103

[8] 蒋星煜.桃花扇研究与欣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3

[9]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3

[10] 李丽娟.《桃花扇》的史剧个性论[C].河北师范大学,2003.

[11] 公羽.被历史误解的杨龙友[C].北京大学,2008.

[12] 王毅.由历史人物到戏剧人物——从《桃花扇》中的杨龙友说起[N].光明日报,1980年9月8日(3)

[13] 章培恒.《桃花扇》与史实的巨大差别[N].复旦学报,2010年(3)

李君(1993—),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研究生,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孙慧欣。

猜你喜欢

侯方域李香君孔尚任
桃花扇
“抉心呕成”还是“画其轮廓”?
——从《桃花扇》序文看孔尚任创作心境的变化
桃花扇
孔尚任:我和清朝隔着一曲《桃花扇》
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侯李爱情书写
浅析《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剧性
《桃花扇》中侯方域人物形象剖析
孔尚任《桃花扇》东传朝鲜王朝考述
桃花扇落,几层妆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侯方域诗歌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