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是,大臣》中体现的官僚主义
2017-12-01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浅析《是,大臣》中体现的官僚主义
陈柏卉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Yes,Minister”(是,大臣)和“Yes,Prime Minister”(是,首相),这两部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BBC情景喜剧,通常被称为“政治讽刺剧”。其内容犀利,台词超绝,表演迷人,充满了政治讽刺、文字游戏,三十年来经久不衰。像很多经典的英剧一样,“Yes,Minister”有着令人叫绝的剧本和精彩非凡的表演。虽然是三十年前的剧,而且故事发生在英国。但它所描绘的内容直到今天似乎还在其原产地以及世界各地不断重演。这两部作品也被当代人编著成书,《是,大臣》是一本讽刺性强,阅读性强的政治学兼文学著作。它不是直接地批评英国政治集团背后的阴影,而是用诙谐的对白来反映权利尖端的人们是怎样争权的。书中主要以哈克在政府中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来展现当时的英国政治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弊端和黑幕。
吉姆·哈克;官僚主义;汉弗莱·阿普比;改革
《是,大臣》与《是,首相》堪称BBC经典之一。虽然年代久远,但依旧光彩无限。剧中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台词经典,对当时的政治以及公务员系统进行了绝妙的嘲讽,这本书包括了21个相互独立的小故事,总的线索是在野党人士吉姆·哈克当上了内阁大臣。
重点人物:吉姆·哈克(在地区选举中胜出后被首相选入内阁担任大臣,负责行政事务部)
汉弗莱·阿普比(老奸巨猾的官僚主义的代表)
伯纳德·伍利(无法容忍语法错误… 有时候固执木讷得惹人怜爱…)
阿诺德·鲁滨逊(汉弗莱的上级,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1个小故事中,吉姆·哈克和汉弗莱爵士以及伯纳德三人之间斗智斗勇,上演的政界里糊弄与反糊弄的戏码。吉姆·哈克1是内阁大臣,本应是三人中权力最高的一位,另外两人应服从他的命令。然而,他的部秘书汉弗莱是事务官,与其属于文官体系中的两个分支,在种种事情上不配合吉姆·哈克。而公派的私人秘书伯纳德夹在两人之间,忙于应付。故事的背景设立在英国,在英国公务员分为两种,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经考核产生,长期在位,非党派人士,而事务官是名义上的掌权者,在下议院中产生,代表着不同的党派。这样设立两种公务员的本意是保证政权在党派间交替时国家公务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遗憾的是,在上世纪80年,事务官因为长期参与政治事务,有了比大臣更深的资历。所以他们试图凌驾于政务官之上,通过推脱事务和搪塞事实来玩弄大臣于鼓掌之间。大臣曾被摆弄,后崛起向事务官反抗。
这本书揭示了现有的官僚制度2根深蒂固,改革寸步难行。在第三章节约运动中哈克想要改变但对于高官的根本利益根本无法动摇,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被裁员的竟然是端水的女工,完全违背了哈克的本意。在第八章慈善社会中,圣爱德华医院完工十五个月,没看过一个病人,没有医务工作者,却有500名行政管理者。靠着未完工的表象,瞒过了民众的眼睛。哈克决定让部分工作者下岗。却被威胁,如果圣爱德华医院的工人被解雇了,伦敦的整个包间部门将会在午夜举行罢工。正在哈克焦头烂额之际,正好将千名古巴难民安排在了圣爱德华医院,让行政人员们官复原职。哈克在这次的削减人员的改革无疑还是失败的,他还是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了妥协,保障了他们公职人员的身份。在第十章荣誉头衔中,哈克与秘书讨论削减开支的计划,受到重重阻挠,秘书们无法为他想到任何可以削减开支的项目。反而对他提出的可以减少开支的地方提出种种质疑。他们关心的只有授勋人员的名单。哈克只能以此为交换条件。哈克和汉弗莱达成协议,3哈克尽力帮助汉弗莱的母校贝利学院解决外国学生的问题。哈克的愿望是全面削减百分之五的预算。哈克虽然对幕后的交易很不齿,但他依然一步步在向传统的为官作风靠近。在第二十章中产阶级的偷窃中,哈克决定拆除艺术馆来支持足球事业。他发现参观艺术馆的人寥寥无几,平均每天也就十一个人参观。而每星期有一万五千至两万名观众到艾思顿流浪者足球场去。哈克打算把美术馆关闭后卖给平安超级市场,将所得款项作为无息贷款借给艾斯顿流浪者足球俱乐部。汉弗莱觉得资助是商业行为,资助文化能够让文化传统得以保持下去。哈克认为补贴只让汉弗莱等中产阶级获得了利益。补贴意味着他们观看歌剧、聆听音乐会和欣赏莎士比亚戏剧所付费用要比通过票房收入来回收全部成本的票价低。汉弗莱等人认为,少数中产阶级人士需要观看歌剧和芭蕾舞,国内其他各阶层应当资助他们行乐。而哈克认为文艺补贴是中产阶级的剥削行为。治理国家的中产阶级把补贴用于自己的娱乐。当哈克成为负责文艺的大臣后,他的立场完全变了,他成为了享乐并乐于享受特殊待遇的中产阶级。拍卖艺术馆的事就搁置了下来。哈克本来是打算解决中产阶级的特权问题的,但当利益牵涉到自己时,无情的放弃了原本的改革。再回头看第三章节约运动中哈克的表现,哈克步行回到家,告诉妻子他主动退掉了办公室的豪华家具,也没有了公配的汽车和司机。妻子怀疑他是不是辞职了。说他傻,熬了二十年这些都没有。哈克说是为了仕途。妻子讽刺他当了首相将来也要搭车。哈克在众人的不解中,内心在不断的改变,他从单纯的为公民而改革,到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了改革的因素考虑之内,这正是一个官员从新手到老手的变化,他的心态在变,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在影响人的改变。
小结
书中作者通过对政府官员的语言细致描写,来展现官员复杂的外交辞令,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告诉读者简单的公共行政的实战理论。同时这本书揭露了当时英国的政治现实,他只是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哈克的职位是最高的,但他却一直被秘书设计玩耍,一个高官配备过多个秘书,实际真正做事的是秘书而不是大臣,这些在书中出现的行政问题放到现在的中国政治依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1] 周发源.直击官僚主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3.
[2] 孙越生.官僚主义的起源和元模式[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92.
陈柏卉(1992-),女,汉族,吉林人,在读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