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系彝寨》:音乐剧文学脚本构思与阐述

2017-11-30周特古斯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彝族音乐剧

周特古斯

摘要:《情系彝寨》是笔者为乐山师范学院2017年度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舞台项目而创作的四幕剧。故事主要歌颂共产党对彝族精准扶贫为背景下,以彝族大学生作为第一书记建设彝家新寨为主线的原创音乐剧文学脚本。本文从故事梗概、人物构思、创作思路、剧情设计以及导演视角对剧本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与阐发。本文通过该脚本创作的解读,试图为该剧作曲者的创作提供较为针对性阐发,为演员对角色的认知提供更加准确解读,以及舞美设计、音画构思的创作方面提供可借鉴意义的文本。

关键词:彝族;音乐剧;求学;第一书记;精准扶贫

一、故事梗概与人物构思

(一)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小凉山彝族某个村落——“象鼻村”。彝族男孩阿布,在妈妈和家人的鼓励下,通过艰苦的求学之后成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为了建设家乡舍弃城市优厚待遇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作为第一村支书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在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下,阿布全身心投入到彝家新寨建设工作。期间克服了村民不理解新寨建设的意图、有些老人不愿离开祖辈留下的老房子、群众对新寨建设的信心不坚定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最终将落后的村寨面貌建设为崭新的、现代化的、美丽彝寨事迹。

(二)主要人物构思

阿布:第一村支书;阿芝:阿布女友; 阿果:阿布的好朋友;妈妈:阿布的母亲;其他人物:智者——毕摩、勘探路专家、村民甲、村民乙。

二、创作思路

音乐剧《情系彝寨》文学脚本创作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剧本关照了建设彝族新寨、精准扶贫、求学与梦想、大学生村支书回家乡改变落后面貌、以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因素基础上的音乐、歌舞、亲情、爱情等主题关键词。第二,将彝族青年阿布建设新寨为主线,从艰辛的求学路入手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村支书回寨子、全身心投入建设新寨过程、收获美好爱情、展现幸福彝寨等场面来串联整个剧情,力图打破以往框架式布局,使得场景的转换和情景的设置上更加灵动、丰富。第三,剧本从主要人物——阿芝(阿布女朋友)和阿果(阿布好友)作为故事副线的两个标点,一是通过阿芝为观众呈现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女孩成人礼、彝绣、哭嫁婚俗等女性之柔美,二是通过阿果从城市重回村子为切入点,在阿布与阿果交谈中展现建设彝寨后的美好图景,这样以保证串联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第四,剧本将人物对白,主要集中在少数人上,使得语言更加精炼,交流较为简单,把观众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节目体上。力图音乐意境的创设与编配除了音乐剧常用的手法之外,更加注重小凉山彝族传统音乐因素与流行音乐的多元表现形式之中。另外,剧本创作也关注其它表现形式,譬如,旁白、对白、声乐、舞蹈、音画(背景与器乐合奏结合)、舞台美术(现代舞台背景、特定道具、灯光、音效等),试图多层面表现该音乐剧的现代性和审美性。

三、情景与剧情设计

(一)序:祈福

清晨微光照在一座旧房子墙上,彝族图腾标志忽隐忽现。一位年轻的彝族妈妈,在忐忑不安中目送上学路上的年幼孩子。因为活泼而聪明的彝族小孩阿布、阿芝、阿古相依为命翻越这艰辛而危险的山路才能到达自己的学校。对城市孩子来说,上学是再不过普通的日常活动,但是对于山村孩子而言充满挑战而危险的必须面对的历程。正因这样,母亲每天以祈祷中等待孩子的放学,看到孩子们每天平安归来。这对于母亲来说,是既心酸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二)第一幕:求学路上

孩子们克服了艰辛的山路,到达了学校。伴着铿锵有力的《国歌》节奏,参加了学校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无限敬意。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度过了艰辛而漫长的求学之路,阿布和阿古终于实现了读大学的梦想。晚霞洒满了象鼻村每个角落,风景怡人。背景幕布上划过邮递员的身影,之后“录取通书”画面中定格。阿布和阿古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三)第二幕:大学校园

阿布和阿古就读于同一所大学。因为他们明白对于从大山出来的山村孩子来说,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大学生加倍努力。转眼毕业时分来临,阿布和阿古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同时收到了该城市较好单位的录用聘书。然而,昔日的好友,在毕业前夕结束了欢快而略带伤感的同学聚会后,在是否回故乡工作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阿古劝说阿布:“我们好不容易从大山深处走出来,放弃城市这么好的工作还回到落后的村子吗?”。阿布:“正因为我们学到了建设家乡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回去我们大深处的村子。家乡也是母亲和阿萨的期待”。阿布拿出母亲寄来的一封家书给阿古看,阿古看了非常感动。然而,现实经常左右一个人的抉择,最终阿古选择了留在城市工作,阿布选择成为大学生干部,做了回到象鼻村建设自己家乡的决定。

(四)第三幕:建設彝寨

今天是大学生村支书报道的日子。阿芝很早就在等待心爱的人阿布的到来。阿芝从爬着山路行走身影是看出阿布,她以童年对歌礼节迎接阿布。两人相见,悲喜交加。悲,在于他们走在童年以来上学路依旧是原来的路,家乡面貌丝毫未变。喜,在于阿布以大学生村支书身份回到象鼻村,她们可以一心投入到建设村子的工作。久别的恋人,一路上热烈氛围中商量、讨论建设新寨美好愿望,以及改变传统作业的新产业途径。两位有志青年,在交谈中仿佛看到了新寨在他们眼前拔地而起的美好新寨图景。

乡亲们在喜悦中欢迎阿布的到来。村民得知阿布是作为村支书,为了建设新寨才回村子工作的消息后,大家欢腾起来了。村民们在“二月里来盖新房”的歌声中期待和想象着新寨子的建起。阿布的勤恳、执着、无私、敏锐、朴实的工作表现,感染、带动了村民们改变村子落面貌的决心,使得建设新寨的工作顺利展开。让阿布始料未及的是,准备开始建设新寨的时候,有些村民还是为了盖房资金问题犯起了嘀咕。阿布给村民一一解释:“盖新房、建新寨的大部分资金是由国家拨款,这是一项惠民工程,老乡们只拿一小部分钱就可以了”。这才使得打消了老乡们的疑虑。然而,等推到旧房子准备打地基的那一天,有些村民不愿合作。在阿布的耐心解释、劝说下全村人都同意、支持建设彝寨这项惠民工程。endprint

市里派来的修路勘探队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让阿布喜出望外,专家与领导很快投入工作,为村民顺利通往外面世界奠定了基础。黄昏时分,村民急忙忙跑过来:“阿布书记,不好了,在山那边,勘探队的专家遇到了泥石流,车和人都出事了”。阿布急忙带着村民直奔山的那边。从远处的山头上传来,毕摩的清脆“子日” 声与深沉的念经声掺杂杂一起格外悲伤,阿布和村民们在毕摩仪式中送走了为新寨建设牺牲的魂灵。①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村民在强筋的喊号子中修着路,在辛勤劳动中盖着新房。村民们的汗水伴随着吆喝声,所有的付出化作为愉快心境之时象鼻村旧房改造已经进入了尾声,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漂亮的新房。

(五)第四幕:幸福彝寨

在村口,回村的阿果看着家乡变化很震撼。“阿布,你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我在你面前很惭愧啊”。阿布:“兄弟,当时你的决定也是对的,没有什么惭愧的。不然我去哪里找像你这样又有钱、又有知識的大老板来投资呢。兄弟,我们都是大山的孩子,但有些人大山走出后有了出息、有了钱,对家乡和老乡不问不管的人才是惭愧,你是我们的骄傲,村子的新产业就得靠你了。兄弟,让你参观一下我们村子的新茶园。”群山峻岭间,一片片新兴茶园与忙碌的采茶人触动着阿古和阿布。

阿芝坐在新房子前绣着传统彝绣。她是为了心爱的人阿布准备的信物。阿芝将漂亮的彝绣交到阿布手上,阿布缓慢打开后感动不已。阿芝用心绣的是新彝寨的小缩影。阿布:“我会把‘新寨作品永远挂在屋子里。阿芝!我用全部的爱照顾这家女主人的”,阿芝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村民在热闹场面中准备着二位新人的婚姻仪式。一首彝族“哭嫁歌”旋律传递着阿布和阿芝幸福美满,也传递者新寨人们的幸福喜悦。

(六)尾声:校车回寨

在晚霞的映照下象鼻村格外宁静而美丽。阿布、阿芝与母亲坐在村头等待村子校车的归来。阿布:“妈妈!你现在不像以前我们上学那样担心了吧?”。慈祥的母亲,微笑着说:“不担心了,不担心了,现在有专门校车心里就踏实了”。等待孩子放学的村民们,在村口慢慢聚集起来。每天接送的学生的校车缓缓驶来,村子里的孩子高兴的下车跑向亲人。老人、孩子、村民围成圆圈,手牵着手边唱边跳了起来,村民在歌声与舞蹈中享受新寨的幸福。崭新的新寨耸立在背后,晚霞洒在了房子上的图腾标记,格外显眼,格外亲切。

四、从导演视角阐述创作

第一,在序幕中,一是画面带入小凉山彝族村落象鼻村、故事主人公、旧房子等剧情信息。二是通过妈妈的清唱与无伴奏女生小合唱《阿依》(彝语)来表现作为母亲为孩子的牵挂和担心。②《阿依》歌词以意境描写与重复形式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担忧、祈祷,优美抒情的曲调通过无伴奏女声合唱更加增添了母爱之伟大。三是交代对于阿布他们来讲,上学路途之艰辛。幕启中只有妈妈出现,学生都以画外音处理,为主人翁的出现作为铺垫。

第二,“第一幕”中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升国旗》仪式是本场符号化的设计,将国歌、国旗可视作国家在场和党的温暖。尤其,音画与器乐合奏的结合,顺其自然的增添了主人翁与国家密不可分的联系。二是,群舞来表现主人翁上学路路途的艰辛,以及孩子们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主人翁考上大学的情景。三是,通过器乐合奏的形式呈现彝族女孩子的传统成人礼。

第三,在“第二幕”中,通过独唱、对唱以及情景表现手法,一是表现大学的朝气、活泼的校园生活;二是呈现主人翁在校园学习过程中作为村干部实习,交代阿布即将成为大学生学生村干部,阿古找到成心工作继续在城市发展的剧情。在音乐情景表现的基础上,将阿古与阿布的交谈,设置在学校草坪上二人的对话环节,利用旁白、音画来为观众渲染“一封家书”的亲切与真实情感,尤其加强阿布回家乡建设的坚定的信念。

第四,在“第三幕”中,阿布作为志愿山区的下派村干部,通过一首《我的小凉山》心中的歌表达了对建设新彝寨工作的信心。通过阿芝与久别的恋人相见场面,用以对歌形式与阿布的交流,表现在彝族对歌民俗中他们俩的甜蜜爱情和对新彝寨建设的美好期待。通过一场为村建设牺牲专家的毕摩送魂仪式,一切回归现实,阿布带领村民重回建设新寨的过程中。其中通过歌舞、音画以及道具创意舞蹈等形式表现出热闹、有效的劳动场面。该场次音乐意境创设中,一是采用传统与现代因素结合,例如,彝族毕摩音乐与现代编配结合;二是,抒情与悲壮意境相结合。

第五,在“第四幕”中,该幕为观众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采茶歌舞形式突出新彝寨建设后的美好图景。二是通过为阿芝的彝绣、婚礼哭嫁歌以及舞蹈三兄夺魁来突出彝族女性文化的柔美方面与二位新人的美满婚姻热闹场面。通过这些场景来建设彝寨的美好景象。

最后,在“尾声”中,通过校车的缓缓驶入村落的剧情来呈现建设彝寨所取得成效,一是现在的山区彝家孩子不用跋山涉水上学而阻挡他们求学之路,而是安全、快乐的上学的美好情景;二是通过传统歌舞形式来表现建设彝寨后,彝族民众的幸福生活以及对共产党的感恩。

五、结语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歌剧音乐剧剧本创作中,只顾及戏剧性而不考虑音乐性命题,绝对称不上是合格的剧本”。③正因如此,笔者在《情系彝寨》原创音乐剧文本在序幕、四幕及尾声的短短场次设计中,涵盖了独唱、合唱、舞蹈、旁白以及民俗音乐创作形式,为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在舞台化创作提供了有效创作文本。《情系彝寨》在剧本创作中将党中央精准扶贫这一主题置于彝族传统生活空间,巧妙构思出宏大事业与个人为理想奋斗的叙事之手法。犹如在序幕中妈妈的歌唱“迎着山风的呼吸,前行吧阿依,听着大地的声音,前行吧孩子。踏着春雨的细语,前行吧阿依,顶着雷鸣的诅咒,前行吧孩子”所描述一样,把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祈祷、担忧、思念之情与主人翁的学习、工作相联系起来,尤其在剧情叙述中将亲情、爱情以及个人情感与融入到彝家新寨这一精准扶贫主题之中。

注释:

①“毕摩”是彝族古老自然宗教核心人物,现在彝族诸多仪式活动中都由毕摩来主持。

②“阿依”,彝语意为孩子。

③居其宏:《论歌剧音乐剧剧本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中国音乐》2011年地期。

参考文献:

[1]王国臣.影视文学脚本创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华林.西南彝族历史档案[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阿卢黑格.大小凉山彝族足迹[M].民族出版社,2008.

[4]居其宏.论歌剧音乐剧剧本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J].中国音乐,2011(3).

[5]居其宏.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当下现实与振兴之道[J].艺术百家,2011(1).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彝族音乐剧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East Side Story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驻村第一书记
看音乐剧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