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折射出的女性的集体焦虑
2017-11-30郗杨
郗杨
摘要: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里不仅强烈地表达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集体焦虑。本文通过对书中的几位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英国女性的集体焦虑,同时揭示了当时女性的集体焦虑根源。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婚姻;女性;集体焦虑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以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乡绅阶层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中产阶级世情和婚恋状况。小说中深刻细致地塑造了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伊丽莎白的形象,她成为女性意识兴起的重要代表人物,成为众多女性羡慕的完美的形象,这也是该小说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一直都有研究。其中国内研究大多从婚姻观与金钱观进行阐述,突出对女性意识的分析。但是都只局限在对女性主义的解读、婚姻观与金钱观的冲突,因此小说中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各种女性形象的深层探究仍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非常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在男女人物塑造上形成了强烈地对比,以突出的女性形象来强化女性主义意识。小说的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虽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但是书中的女性人物她们仍然要屈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他们在经济上仍然要依附于男性,最后改變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只有婚姻。小说充分折射出了英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性所表现出的“集体焦虑”—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唯一的捷径就是找到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男女平等还尚未被提出,女性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下生存,其艰难可想而知。作为“家庭天使”,他们没有继承权,她们生活的中心是家庭,存在的作用就是掌管家务。女性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唯一的捷径就是找到一桩幸福美满的婚姻。女性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困境,使其的生存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在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妻子的财产是有绝对占有和支配的权利的。继承权利的丧失,经济权力的缺失,这些都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的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的低下。婚姻更多的是由于经济需要、生存需要而存在。这种与生俱来的生存危机感深深地影响着当时整个社会的女性群体。简·奥斯汀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作为女性作家,天性的敏感让她更能捕捉到当时女性群体的焦虑情绪。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将当时英国女性的集体焦虑通过对书中的几位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的叙述传达给了读者。这几位女性人物有上流社会的宾利小姐,以及中产阶级家庭的伊丽莎白、简姐妹和中产阶级商人家庭的夏洛特。
小说中最吸引人的人物形象就是伊丽莎白。她有着超越其他女性的求知能力,爱读书善于思考,能言善辩,虽然没有姐姐简的出色的容貌,但是她的思想的光芒已足以让男主角达西无法自拔地爱上她。她充当着家庭里的智囊,是父亲最引以为傲的好女儿,是母亲在众人出丑尴尬的时候的救场人,是姐姐简的爱情参谋。她敏锐地观察到了宾利先生对姐姐的情意,她从旁帮助姐姐获得自己的爱情,提醒姐姐提防来自宾利小姐的虚伪的示好。伊丽莎白是小说中自尊心最强的女性角色,她敏感的情绪源于家庭出身的并不高贵,她在与人交往中更加谨慎,虽然她在一群女性中脱颖而出,但是其并没有摆脱“家庭天使”的影子。她内心里仍然渴望着嫁给一个有才又有貌的丈夫。伊丽莎白和其他“家庭天使”不同的地方在于,她用读书来充实自己而不是在意所谓的淑女需要学会的各种技艺,她不屑与去讨好男性,而这正是贵族男子达西所欣赏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与当时的社会旧俗做斗争的优秀女性,由于其处于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的尴尬处境,她也不得不屈从于当时的社会道德标准,所幸的是她的与众不同的气质让她赢得了一个大众所接受认可的美好婚姻。小说中对伊丽莎白的描写明显是作者的偏爱,每当写到伊丽莎白总是带给读者无限的愉悦和遐想。这样的女性,也深陷于对自己未来的焦虑中,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中的女性的集体焦虑。
简是贝内特家族女儿里对婚姻和爱情最被动的一个,她的婚姻可以说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婚姻的理想典范。文中曾借其母口中说出,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因为美貌出众而被众多男性追求,其中还有一位男性为她写了诗歌。而当她成年之后,因为她的美貌而成功地吸引了宾利先生。简是小说中最美貌的女子,她温柔顺从,心地善良,是英国传统女性的优秀代表,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式的女性,也因为社会地位和物质基础的匮乏而饱受折磨,在她向往的爱情的道路上一波三折。作者并没有因为她是一位集齐了容貌和性格优势,符合当时大众价值观的女性而给予她平顺的未来。纵使她有如花的美貌,但是难敌当时的社会对于金钱物质的衡量。她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为是女儿而没有财产的继承权,无法有足够的嫁妆,这正是横亘在她与有钱的单身汉宾利先生之间的最大的障碍。书中的简是一个心如止水,举止得体的优秀女性,但是在面对这种社会不合理的规则的时候,她也是深深地陷入了焦虑当中。她甚至亲自前往伦敦去验证宾利是否对她还有感情,在被宾利小姐欺骗之后也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当中,这些曲折困境都充分展示了即使再德才兼备,秀外慧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作为女性对婚姻和未来的焦虑也是无可避免的。
与简对婚姻的完全被动相比,卢卡斯家的夏洛特就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了,作为一个长相不美但是拥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的女孩子,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长到二十七岁,从来不曾好看过”,她认为“出嫁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归是女人最适意的保险箱,能确保他们不挨冻受饥”。夏洛特对自己的婚姻完全是积极主动的,有任何的机会都要去把握。作为女主人公认可的好友,她确实是一个充满风趣和机智的女孩子。但是作为家中的长女,她的家族不可能给她提供未来的生活保障,即使结婚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也不会有任何的嫁妆。因此,她的未来只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这里不难品味出作为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的悲哀。并不是人人都有伊丽莎白和简的幸运,更多的女性就像夏洛特一样,即使拥有睿智的头脑和足够的知识,但是因为当时男权社会的限制,中产阶级未婚女性总是会成为社会中的婚姻滞销品。简·奥斯汀对于夏洛特的婚姻的描写其实也正是其对于大多数平凡女性的生存关注,他们的人生有可能最后都是“摒弃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正像夏洛特做的那样,在柯林斯遭到伊丽莎白拒绝之后乘虚而入,引诱柯林斯向她求婚。夏洛特想法也充分体现了同时代大多数女性的悲哀的想法—“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来说,嫁人是唯一的一条体面出路”。endprint
宾利小姐是在财产和容貌上都远远胜过一般女孩的上流淑女。她“在各方面自视甚高,瞧不起别人”,她出生于体面的家庭,嫁妆也有2万英镑。作为上流社会的淑女,她同样也有同时代的其他女性的生存焦虑。即使是有钱人,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也是有很多衡量标准的。她的家庭富庶但是祖上仍然是商人家庭,对于当时的上流社会来说,她并不是贵族男子择偶的第一位人选,她也不可能下嫁于比她的阶层更低的男性,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境,她选择了主动出击去争取最英俊,有钱的男子—达西。为了能够配得上贵族男子达西,她更期望自己的哥哥去娶达西的妹妹,因此蓄意隐瞒信息,刻意误导自己的哥哥,为了自己的婚姻而去牺牲自己哥哥的幸福。同时因为觉察到达西对伊丽莎白的心意,她不断地在达西的面前对伊丽莎白进行诋毁、嘲讽,希望达西能够对伊丽莎白厌恶,转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是机会主义者,夏洛特有着中产阶级的女性悲哀,宾利小姐作为上流社会的女性,也有着和夏洛蒂一样的焦虑和悲哀。简·奥斯汀通过对宾利小姐的侧面描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事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论阶层和贫富,所有的女性面对自己的生存与未来都是一样的焦虑和无奈。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四位典型女性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阶层,但是其共同之处在于:不论是有2万英镑的嫁妆的宾利小姐,还是没有任何嫁妆的商人之女夏洛特,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她们都在为自己的婚姻而殚精竭虑。他们从成年之后就面临的集体焦虑就是“除了婚姻之外无法用其他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本书中的开门见山的那句至理名言—“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既是简·奥斯汀对当时男权社会的无情嘲讽,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集体焦虑和悲哀。即使是光芒四射的充满智慧的伊丽莎白,她也没有真正的走出过婚姻之外的道路,他们都不曾也无法去真正谋求过经济的独立,因此也从未体现出婚姻财产之外的价值。伊丽莎白和简不过是幸运地找到了在经济上能够帮助他们的男性,以此来缓解来自当时社会的压力而已,但是他们并没有跳脱出“家庭天使”的局限,后半生除了依靠自己的丈夫,她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
简·奥斯汀用嘲讽的笔触写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无奈的从属依附地位,虽然这种女性意识的表达在现在看来不够鲜明,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已经为女性意识的解放做了一定的努力,她用文学的笔触在向当时的男權社会无声地抗议着。时至今日,“女性对于自身的出路的找寻和探索”仍然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傲慢与偏见》仍对我们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依然会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力量给予有着生存困境的女性深入心灵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AUSTEN J.Pride and Prejudice[M].Beijing:Aviation Industrial Press,2007.
[2]DE B S.The Second Sex[M].London:Pan Books,1988:295.
[3][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4]简·奥斯丁著,孙致礼译.傲慢与偏见[M].译林出版社,2000.
[5]候维瑞,李维屏.英国小说史(上)[M].译林出版社,2005.
[6]朱虹.奥斯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7]蔡岚岚.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福建师范大学,2003.
[8]赵淑萍.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西方婚恋观——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12):122-125.
[9]刘玉红.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J].时代文学,2009(18):62-63.
[10]李俏,王建华,张超,等.从傲慢与偏见解读现实婚姻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5(5):47-51.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