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子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本质力量

2017-11-30艾云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3期
关键词:海子

艾云利

摘要: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当代诗歌面临解构与重构的双重压力与使命。诗人同样面临自我质询的尖锐,存在价值的失落等一些精神困境。以当代诗人海子为例,从诗人如何在诗歌中突围以及他对故乡的回归与依恋,对爱情的渴望与困惑,对诗歌本质与世界、人类未来的探索和由之而生的绝望等个体生存和情感体验剖析其诗歌的情感内涵和本质力量。

关键词:海子;当代诗歌;情感内涵;本质力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悠久精致,丰富细腻。几千年历史中,诗歌经久不衰,作为具有高度自足性的文学体裁,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在重视史学的古代中国,诗歌兼容并蓄,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类型。随着近现代白话文的广泛传播及使用,诗歌也进入了新的创作时期,在经历了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等一些现代诗人及五四时期的各种新潮诗歌流派之后,现代诗歌似乎再难攀登,实现自身的壮大。尤其是進入当代,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诗歌的发展远不如其他文学形式,例如当代小说的蓬勃发展,无论在创作理论,还是具体写作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诗歌仿佛进入了停滞时期。虽然有朦胧诗的新锐势头发展,但由于自身无法拓展而最终衰减。当代诗歌在经历被第三代诗人解构之后,进入了迷途。加之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侵袭,文学创作似乎也越来越远离诗歌。现代化进程中,诗歌变成不合时宜的文学体裁。尽管很多现代诗人都企图探索诗歌新的发展方向,重构现代诗歌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使命,但当代诗歌仍旧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地步。

在第三代诗歌的蓬勃发展时期,诗人们为了当代诗歌的成功“突围”,制造了诗歌自身的哗变与暴动。其中一些重要作品,呈现出一种“满不在乎”“存心抹杀想象与本质的界限”,甚至“表现出更刻骨的阴影、疲劳和黑暗”例如韩东,于坚,李亚伟等。“第三代诗人”回归平庸、消解意义,利用奇崛,冷漠的语言,讽刺质疑现代工业文明,意图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深层次地解构了传统诗歌的美学蕴藉和内容框架。然而,在其中的诗人—海子,却是不同的。当其他诗人都在高歌猛进,推倒诗歌大厦的时候,他却寻找诗歌的出路,在试图重构,坚持追寻存在价值的诗歌理想。而第三代诗人显然处于解构,困顿之中。他们既不想往回走,又开不出新路来。海子,他同样反感现代化对土地的侵袭、对麦地的伤害以及人的异化,但海子诗歌的着眼点在于重构,寻找和回归。

诗人海子作为现代诗歌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以短短七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不朽的诗篇,写下了二百多首抒情短诗和七部长诗。其短暂的一生都在流浪,为生命动情歌唱。从《亚洲铜》开始,到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为人单纯、性格孤傲、很少乐意与周围人相处,因此人际关系简单、生活单调、交际圈很小。但他确实一位气象非凡、有着独特文化抱负的诗人。“那个时代流行的诗歌习气是只关心现代审美,而海子独独牵系当代诗歌的文化抱负。……海子是少数几个真正在诗歌与价值的关系上进行认真思索的当代诗人”。从海子“关注生命存在本身”的理想,不难看出海子对诗歌情感内涵和本质力量的探索。

一、诗是归途,诗是回家的道路

海子,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把生活与诗歌相统一的诗人之一,同样面临着现代工业文明浪潮的席卷。出生于农村的海子,敏感、纤细、偏执、热烈。徘徊在农村与城市之间,感受自身价值的失落。加之为人单纯、性格孤傲、不善交际又造成了海子人际关系的简单,交际圈很小。包括离群索居的苦闷生活以及痛苦绝望的几次爱情。于是,诗人海子先开始寻找自身的出路,开始在诗歌中栖息生长,渴望通过诗歌抵达精神的原野,渴望通过诗歌的实现,接触到更深层次的自我。在海子的诗歌里,有故乡与远方的期待,有麦地与粮食的守候,也有爱情与绝望的倾诉。他得到缪斯的眷顾,向这个世界宣战,要把坐穿牢底。诗歌变成了归途,引领海子回到家乡。他在诗歌之中寄托自己,在诗歌之中安身立命。企图通过诗歌在这个尘世找到属于自己身份的任何一种认同或者归属。海子一直过着一种极端寂寞单调的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朋友。海子的几个女友是通过诗歌使她们和海子联系在了一起;海子和几个主要朋友的友谊也是通过诗歌建立起来的。最关键的是:海子并不想改变这种封闭的生活状态。海子一个人在这条归途上孤军奋战。诗人西川曾这样评价海子的诗歌:“泥土的光明与黑暗,温暖与残酷化作他生命的本质,化作他出类拔萃、简约、流畅又铿锵的诗歌语言,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种种残酷的现实与其理想主义的困境形成的冲突,让海子纯洁的心灵处处受伤,他只有向往远方,也只有在诗歌中来倾诉。海子企图借助诗歌,完成自己生命的回归,为自己的生存道路铺设桥梁。在他的诗论《诗学一份提纲》里,海子说他的诗《土地》是要说“由于丧失了土地,这些现代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和指称,可见我们已经丧失了多少东西”由此可见,海子将诗歌作为一种方式或者说手段,回归土地,回归故乡的必经之路。是他生命的归途,是他与俗世战争的武器。在其《我的女孩子》、《给母亲》组诗、《四姐妹》:“荒凉的山冈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 走向月亮形的山峰”。从其中都能深刻感受到海子对故乡,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绝望。通过诗歌倾诉遭遇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对抗的痛苦冲突,并以生命外部困境和生命内部激情间的矛盾搏斗结构成诗歌主题的基本模态。

二、诗是故乡,诗是精神的家园

经过诗歌创作的深入以及海子自身的生命反思,对于海子来说,诗歌不再仅仅是归途,是回家的路,诗歌同样也是故乡,是精神的家园。他笔下的大地、家园不再只是他自己的家乡,还是从麦地延伸开来的人类共有的栖息地,他在诗歌中营造了一个丰富而自足的精神世界。诗歌的生存与寄居使海子获得歌唱的力量,而海子也认识到诗歌的力量。做一只苍蝇,或者做一只蜜蜂,都是生命主体的自我选择。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诗人的视线点决定诗人的方向。海子通过诗歌看到了月亮、麦子、麦地、村庄、姑娘,诗歌本身也变成他的理想,他追寻的价值与意义。在《以梦为马》中:“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海子用诗歌和生命追寻生存的本质,追寻人类以及他个体的精神故乡。诗歌所营造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美与善深深吸引着海子。海子将诗歌本身至于一种崇高的理想之中,诗歌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在追寻不朽与永恒的路上以诗相搏,以命相搏。将海子的死亡解释成他对人生的信仰,不如说是他对诗歌本身的痴狂。所以,既要做“物质的短暂情人”,也要做“远方的真诚儿子”。其实,现实中的海子既没有能力从物质上偿还家人的恩情,又没有实现“直接关注生存本身”的理想。然而,在诗歌中,他不用面对物质的困境和理想的顿挫,诗歌变成他的故乡,精神的园地,但也从侧面为我们展示了海子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诗人在远方中不断往返,选择诗歌作为命运,最终诗歌召唤了诗人的生命,在人类灵魂的虚无之路中自我喟叹、自我放逐。作为一名诗人,海子为我们昭示了诗歌的至为高尚的本质,昭示了作为个体的诗人所可能进行的努力探索和可能抵达的高度,给后人精神上的荫泽。endprint

三、诗的力量本质上是人的力量

诗人海子是当代诗歌史上转瞬即逝的流星,光芒万丈的诗情与诗性,给予了他诗歌史上最耀眼的桂冠。但对身赴黄泉的他其实毫无意义。我们都明白,当他躺在铁轨的那一刻,一切就已尘埃落定。不需要将他的行为赋予某种神圣的寓意。他不是一个行为艺术家,他只是一个对世界绝望的诗人,诗歌也唤不回他失落的灵魂。诗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时,会寻找自我的精神救赎之路。诗歌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几段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所给予的力量。海子的诗歌背后缺乏深刻的现实依据与实际支撑,只能是暂时慰藉自身的忧愁。对于海子来说,他既没有实现关于诗歌的理想,也没有借助诗歌实现自己。可这绝骗不了海子,海子明白从明天起只是自己关于美的童话,今天的道路上已经身心疲惫。这样轻盈的诗歌,这样沉重的人生。在山海关卧轨的两个月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后来被广泛流传的诗歌,看似饱含了对生命的关注,本质上的落脚点却还是海子对自己心灵的慰藉以及深重的绝望。尽管“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但海子本人“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且为什么“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而不是从今天起?因为今天是残酷无情的现实?残酷的现实生活入侵海子精心构建而又脆弱不堪的精神乌托邦,给他以沉重的精神打击。海子却仍旧沉湎于自己“诗的世界”,甚至从中试图寻找继续生存的勇气。当海子清醒地意识到他给予自己及他人生存以幸福承诺的虚妄性质,当他终于明白个体生命幸福价值必须进入现实世界才能实现的事实,他的精神终于崩溃。

因为,像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而他似乎未曾真正踏足世界。人类作为一个共生共存的群体,彼此所给予的力量是需要借助外物实现的。在这个精神稀薄的世界里,灵魂的相互救援是生命最深刻的意义。海子用诗歌传达他的力量,关于生命,关于诗歌,关于爱。诗歌本身是死物,注入人的力量才获得生命。海子将生命的困惑咀嚼成絕望,这也预示了海子企图通过诗歌本身获得生命的力量必然走向失败。“他的利斧没有挥向别人,而是挥向自己”,从诗的本质上观察到海子诗歌理想的毁灭。诗歌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人的力量,生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经典诗歌鉴赏[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6.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254-256.

[3]李仕华.“出走与返乡”——论兰波与海子诗歌的共有主题[J].当代文坛:诗歌理论与批评,2015.

[4]刘波.沉于“远方”的写作 二十年后再论海子[J],诗选刊,2009,4.

[5]臧棣.海子:寻找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 纪念海子仙逝20周年[J].诗选刊,2009,4.

(指导教师:孙淑芹)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子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海子爷与老雪狼
掌灯猴的儿子
掌灯猴的儿子
爸爸很忙
海子爷与老雪狼
真正的挚友
春天,十个海子
海子爷与老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