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中尸体硅藻检验污染1例

2017-11-30马雁兵胡孙林温锦锋何树文郑冬云

法医学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硅藻超纯水检材

赵 建 ,马雁兵 ,石 河 ,刘 超 ,胡孙林 ,温锦锋 ,何树文 ,郑冬云

(1.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30;2.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30)

水中尸体硅藻检验污染1例

赵 建1,2,马雁兵1,2,石 河1,2,刘 超1,2,胡孙林1,2,温锦锋1,何树文1,郑冬云1

(1.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30;2.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30)

法医病理学;尸体;硅藻类;显微镜检查,电子,扫描;微波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2015年某日,在珠江某河段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尸体检验发现机械性窒息征象,但不能确定死者入水后是否仍有生命活动,故提取死者肺、肝、肾及现场水样进行硅藻检验。

1.2 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女性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左眼睑结膜见出血点,右眼睑结膜充血。颈部右侧见散在斑点状皮下出血。双肘部见对称性皮下出血,左侧肩背部见片状皮下出血。

尸体解剖:左颞部头皮下片状出血,颅骨无骨折,硬脑膜外、下及蛛网膜下隙无出血,脑组织无挫伤、出血。左侧胸骨舌骨肌出血,舌骨、甲状软骨无骨折。气管、支气管腔内无异物、溺液。双侧肺淤血,表面散在气肿,切面有大量血性泡沫液体溢出。心包完整,心腔内血液呈暗红色流动状。腹腔各器官位置正常,未见破裂、出血,胃内有淡黄色食糜。

1.3 硅藻检验

1.3.1 首次检验

在珠江边码头进行解剖,提取(未更换手套及器械)肺 2g、肝 10g、肾 10g、水样 4mL,采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进行硅藻检验[1],检验结果见表1。因肾中检出大量硅藻,且数量高于肺,不符合硅藻检验理论,提示检材受到硅藻的转移或污染。为找出原因,重新提取检材再次进行检验。

1.3.2 重新检验

在广州市公安局解剖检验中心提取尸体的整个左肺上叶、肝右叶100g、整个右肾(带包膜)送检(提取不同器官均更换手套及使用一次性器械);实验室内反复用超纯水清洗各器官5次,一次性刀片去除肺和肝表面组织,分别切取2g、10g。剥离肾包膜7g,使用超纯水清洗2次;一次性刀片切取肾表面组织及肾组织各10g;吸取水样4mL。采用微波消解-扫描电镜联用法进行硅藻检验[1],硅藻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两次硅藻检验结果比较 (个/10g)

2 讨 论

大量研究[2-8]显示,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死因鉴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多数学者关注消解方法研究,对硅藻检验检材提取及防污染的细节关注较少。硅藻检验有意义的先决条件是检材提取及检验过程中没有硅藻转移或污染。实际工作中,受解剖条件的限制,有时难以避免检材提取过程中的硅藻转移或污染,当相应检材硅藻检验呈阳性时,其价值如何判定极易引起争议。

随着硅藻检验灵敏度的提高,检材受到硅藻转移或者污染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尸体表面、反复使用的手套、解剖器械附着的硅藻以及冲洗尸体自来水中的硅藻均可导致硅藻转移或污染内部器官,造成实验室硅藻检验的假阳性结果。

本例首次硅藻检验的检材在尸体被打捞上岸后就地解剖提取,器械反复使用;由于送检组织量少,直接对送检组织进行检验,结果肾组织中检出的硅藻含量为1070个/10g,远高于肺组织的161个/10g,提示检材有硅藻的转移或污染。为证实该推断,重新检验时,采用一次性解剖器械,提取足量检材;实验室检验时,使用超纯水反复清洗,每一步操作均更换一次手套及解剖刀,切除器官表面可能被污染组织后再提取足量内部组织进行检验,结果在肝、肾中均未检出硅藻,仅在肺中检出少量硅藻,符合死后入水特点,死因系机械性窒息,性质为他杀。破案后证实为嫌疑人扼压死者颈部致其死亡,7d后再将尸体抛入水中。

本案例检验结果再次提示了法医学硅藻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本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确保结果的真实、可靠:(1)过程控制。提取检材时,应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先腹腔后胸腔,使用一次性器械工具,不同器官取材时要更换手套、解剖刀,避免器官之间的转移;提取足量检材,如带包膜的完整肾或股骨,应去除表面可能污染的组织;检材不可使用自来水冲洗,应立即装入存储盒(袋)中,冰冻保存或送检,避免可能的外源性污染。实验室检验时,用超纯水反复冲洗检材;先提取肾,再提取肝、肺;去除表面后提取内部组织消解;每一步骤均采用一次性解剖器械。(2)数据分析。若肝、肾组织中的硅藻数量大于肺组织(或水样)中硅藻的数量时,或器官表面组织检出硅藻,而内部组织呈阴性时,均提示外源性污染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硅藻检验在水中尸体的死因鉴定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具体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的判定仍然需要结合尸体解剖、案情调查等综合判断,而不是单纯根据硅藻检验的结果。

[1]ZHAO J, LIU C, HU S, et al.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s a sensitive method for forensic diatom test[J].Int J Legal Med,2013,127(2):459-463.

[2]POLLANEN M S.Forensic diatomology and drowning[M].New York: Elsevier,1997.

[3]ZHAO J, WANG Y, WANG G,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 for diatom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drowning[J].J Forensic Leg Med,2015,33:125-128.

[4]赵建,袁自闯,张彦吉,等.两种硅藻检验方法的比较[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1):62-65.

[5]张巍,郑吉龙.溺死诊断的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7,33(1):42-47.

[6]孙丞辉,王彪,李正东,等.溺水尸体硅藻检验的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5,31(6):462-465.

[7]LUDES B,COSTE M,NORTH N,et al.Diatom analysis in victim's tissues as an indicator of the site of drowning[J].Int J Legal Med,1999,112(3):163-166.

[8]AUER A.Qualitative diatom analysis as a tool to diagnose drowning[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1991,12(3):213-218.

2016-02-04)

(本文编辑:邹冬华)

DF795.4

B

10.3969/j.issn.1004-5619.2017.05.026

1004-5619(2017)05-0554-02

公安部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5JSYJA03);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17GABJC07);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5A020217001)

赵建(1988—),男,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鉴定和硅藻检验;E-mail:768594951@qq.com

刘超,男,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死因鉴定及个体识别研究;E-mail:liuchaogzf@163.com

猜你喜欢

硅藻超纯水检材
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硅藻人工智能搜索系统检验效能评估
Synthesis of new non-fluorous 2,2'-bipyridine-4,4'-dicarboxylic acid es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for metal ions extraction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硅藻泥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疑难生物检材DNA的检验探究
超纯水也是一种毒药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直接扩增法提取脱落细胞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