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项脊轩志》浅谈抒情类文言文教学

2017-11-29汪月磊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28期
关键词:项脊轩志

汪月磊

摘 要:在教学抒情类文言文时,需从文本出发,认真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并主动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抒情类文言文;文本探究

作為文言名篇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抒情类文言文的教学是我们不该回避的问题。个人认为,基础知识乃至语法知识的理解,文本内容的剖析,艺术特色的鉴赏并非是教学的全部,去体察文言文作家独特的情感,去感受中国古代几千年来孕育出的深厚文化,让学生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和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和向往,去自主地产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这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途径。

下面以《项脊轩志》为例,对抒情类文言文的教学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用心诵读,悟出情感

一直以为,富有情感地去诵读一篇古文,一定会有令你停驻,入了心的文句。抛开从诵读中累积起来的语感不谈,在用心、用情地诵读中,我们会去体悟在这些经典的古文作品中所暗涌的作家的深刻情感。因而在教学之初,就需要让学生“动”起来,引领他们走进古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在《项脊轩志》的默读课文环节,不少学生会很容易发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为行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可这其中的“悲”“喜”源自何处,学生往往不易找出。这时,我会让学生用心地再听示范朗读,借名家之声去体悟。在此过程中,学生沉浸在节奏适中、情感丰富的美好情境中。听罢,在学生对此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我开始指导朗读,让学生注意语调、节奏、语气的发展变化,进而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之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能够表达出“悲”“喜”情感的段落文句,有感情地去诵读。如富有诗意地去读描写项脊轩周边环境及在轩中有关读书生活的文字,教师提醒这部分文字中短句的韵味和魅力。又如意味深长地去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揣摩人物的情感和心态。例如缅怀伤感悼念亡妻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要读出“物是人非”的怅然和思念。至此,我发现学生已能够体察到其中的深厚情谊,学生从一开始的不着边际到神情凝重再到有所觉察,这是不易的。

历来圣贤所称道的诵读绝非死记硬背,真正的诵读在于用心读,用情读,如此这般会获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二、进入作品,探究情感

在有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接下来就可以细读文本了。对于抒情类文言文的文本教学,要引导学生去亲近人物,走进作品的情感内核。在《项脊轩志》中要体会“可喜”之情,得抓住修缮前后项脊轩发生的变化,扣住恬静、舒适的书斋生活展开学习,从“室仅方丈”“尘泥渗漉”的不堪居住到“室始洞然”“借书满架”,在家境衰微、屡遭科考失利的境遇中,此时的项脊轩成了作者理想的书斋了,在这里坐着可以尽情享受个中乐趣,领略无穷的诗意,即便这有多么简陋,但却让作者怡然自得。正如刘禹锡“陋室”不“陋”一样,归有光在此苦读,充满着自足自乐之“喜”。我们在此可结合中国文人“雅趣”的情操作阐释,以便学生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对学生设疑激趣,来活跃他们探讨文意的思维。

关于“可悲”之情,可提问:

1.为什么归有光把大家庭分家看作是悲事?

2对于幼年时代的事情归有光是不熟悉的,他是从老妪那里得知的,这说明了什么?

3.作者为何单写转述诸小妹语?诸小妹为何提南阁子之事?

在此,则要先引导学生去想象归家出现的这一衰败和离析的场景。其次,借老妪的深情回忆,我们得知归有光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可随着自身的成长,这样的念想却与日俱增,甚至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他的心间,此其可悲者二。而“吾家读书久不效”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为了改变家族此时的境况,年轻的归有光立志于发奋读书,考取功名,重振门庭的“齐家”之想,是他对功名不懈追求的重要原因。这其中家人的深切关爱与期许对当时的归有光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想到“儿寒乎?欲食乎?”的先妣的早逝,想到曾经嘱托他“他日汝当用之”的大母已亡,归有光“长号不自禁”则不难理解了,此其可悲者三。情感的表达却并未因此而停滞,再想到“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的爱妻的早早离世,“人已去,屋空留”怎不令他黯然神伤,长叹不已,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归有光对过往人事的回忆就如哀转缠绵的昆曲般,一弹三叹,沁透人心。

在文本内容的探究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归有光把家族的分家一事看作是悲事,在此问题上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联系中国古代文化中“和”与“合”的理念,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三、借助实践,延伸情感

对于文本内容中情感的小结,对于课后情感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杰出代表作,也是历代美文之一,我会请学生以“寻美,品美”为主题,让学生根据上联撰写下联:

(1)花鸟愉人,风月常伴,书屋虽小情趣盎然,__

(2)枇杷树下忆亡妻,爱亦渺渺,恨亦渺渺,___

虽然有些难度,但同学们活跃的思维,深情的表述,都足以让我欣慰。“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着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深邃思想,无论是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还是能使人奋发向上的可贵品质,抒情类文言文作为传承古代文化传统的途径之一,对于其中的情感人文因素,教师要去主动地挖掘,如《归园田居》《饮酒》中作者向往田园、陶醉自然的情怀,《兰亭集序》中王羲之以文会友的洒脱情怀,同为思考人文关怀的《陈情表》等,这些沉积千年、历久弥笃的古人的深厚情感,也会在此刻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论及情感,作为教师,如果可以联系现实,从身边的小事谈起,文本里的每一折心情,每一帧景象,每一个句读,每一段故事,都足以让我们心动。尔后,不论是叹繁华如锦长恨一梦,还是写悲怨哀戚泪眼愁肠,这样教学的内容也不再空洞,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作为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背诵记忆,那么其心灵的世界是闭合的,我们还能奢谈什么学习后的收获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屈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彼时之情,去真正走入古代诸多圣贤丰富的精神世界,获得最丰富、最深沉的审美情感体验。此时寂然在灯下,用一种冷肃的姿势审视着过去的教学,以虔诚宁静之心希望我的学生能为古人的文字而嗟叹或触动。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2015级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教学中被忽略的情感探讨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及反思
枇杷树:一个不容忽视的意象
论《项脊轩志》的情感把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