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2017-03-17李艳
李艳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语言美,学习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诵读文章,体会归有光借项脊轩寄托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情感线索;
2.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其简约美、质朴美、深沉美,学习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
3.拓展书本知识,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1.研习细节描写,分析其特定的语境含义及其艺术效果;
2.结合补充材料,探究归有光项脊轩所寄托的内涵。
课时:1课时
辅助工具:PPT
一、情境导入
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项脊轩就是这今生今世的证据,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兴废变迁,承载了多少悲欢离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来自历史的哀哭,感受一位寒儒之子的辛酸悲苦。
二、文本研习
1.读文析意理文脉
学生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思考:全文主要记载了哪些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抱负?
PPT展示:
一记书斋变迁;
读书生活;
二记家庭变故;
三记亡人轶事;
2.细细品读感其情
(一)书斋变迁 读书生活
活动设计:项脊轩这处书斋经历了怎样的兴废变迁,又记录了归有光怎样的读书生活?
PPT展示:
第一次修缮。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齐读这段文字,说说修葺前后项脊轩有何变化?
修葺前:窄小、破旧、昏暗。
修葺后:不漏、明亮、清幽、雅致。
(2)在这样明亮、雅致、幽静的书斋中,束发之年的归有光在此读书,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
室内活动:“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庭院植物:“兰桂竹木”。
——静轩乐读、志气昂扬。
书斋变迁。
活动设计:赏析划线句,概括读书活动,体会情感变化。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赏析划线句:“扃牖而居”,关窗读书,见得专心致一;“能以足音辨人”着一细节说明在此读书时间之久。(板书:细节描写)
——闭门苦读、沉潜忧思。
……
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赏析划线句: 既写出夫妻亲密无间,也写出归有光读书对妻子的影响。
——夫妻共读、其乐融融。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赏析划线句:“室坏不修”,妻子离世,沉痛不堪,“不修”是为留下唯一的纪念。
愁思深沉,非言语可道尽,故借写树“亭亭如盖”抒发任岁月流转,怀念亡妻之情不改的衷情。
——人亡室空、悲从心生。
(板书:今昔对比 托物寄情)
(二)家庭变故
活动设计:齐读描写家庭变故的语段,品读情感。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赏析划线句:“……门墙,往往而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由“篱”到“墙”,隔膜愈加厚重,关系愈加冷漠;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通过写狗、鸡的活动来写关系生疏,厅堂荒废,表现门庭冷落,家道中衰。
問题思考:为何“诸父异爨”,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家道衰败是“诸父异爨”的根本原因,而导致家道衰落的主要原因,后文有交代:“吾家读书久不效”,子孙未博取功名,门庭衰微。
——处处门墙、犬吠鸡鸣、厅堂荒废。
家道衰、诚可悲。
(三)亡人轶事
活动设计:在第二段中,主要记了哪几位亡故的亲人?试结合划线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情感。
记先母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赏析划线句:“先妣抚之甚厚”母亲对待老妪仁厚,是一位好主子;“而母立于兹”,“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通过老妪之口回忆母亲,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仁厚待人、慈爱怜子。
记大母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令人长号不自禁。
赏析划线句:“吾儿,久不见若影”,关爱之语;“以手阖门”,关切之举;
“持一象笏至”,“ 他日汝当用之!”,对孙儿寄以厚望。
——关爱孙儿 寄以厚望
总结情感:由“泣”到“长号不自禁”,亲亡散,大悲痛!
三、读其文来识其人
既然有这么多至亲之人对他寄以厚望,归有光又时时砥砺自己,苦读诗书,那么,归有光后来实现他的理想了吗?
PPT展示:
归有光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直到60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大学士高拱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世宗实录》,以劳成疾,卒于南京。
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
活动设计:齐读这段文字,思考:古人追求三立,即立功、立德、立言,你认为归有光实现他的理想了吗,在哪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