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知认可现状调查分析

2017-11-29陈晓勤庄索青陈彦玲李英子杨晨宇吴丽萍许杰州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调查者医学教育学习效果

陈晓勤,庄索青,林 泓,陈彦玲,李英子,杨晨宇,吴丽萍,许杰州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医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知认可现状调查分析

陈晓勤,庄索青,林 泓,陈彦玲,李英子,杨晨宇,吴丽萍,许杰州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为了解医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知认可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现状及对PBL的认可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性格间有无差异.结果显示:有93.6%的学生知道自主学习“并非自学”,79.9%对PBL有较高认知,81.9%通过大学课程了解,60.0%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超过50%较认可学习效果.不同性别、年龄、性格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反映出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认知认可程度较高.

医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认知;认可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课堂讲授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等传统教学模式所凸显出的某些弊端已广为教育界所诟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索的尝试,不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1]的医学教育改革在我国各高校逐步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翻转课堂、数字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法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课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运用[2-4],学生对此反映各异,褒贬不一。经查阅文献发现,以往的研究多是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或总结,该课题组从学生角度,调查分析其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认知现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2015年9—10月临床医学专业、参加过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学习的学生展开调查。

1.2 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5-8],设计调研问卷。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性格;第二部分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知现状,包括定义、类型、获取途径;第三部分以PBL为例调查认可现状,包括特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课题组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调查者发放自制问卷,当场作答、回收;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8份,有效率为94.2%。其中,男性271人,占52.3%;女性247人,占47.7%。平均年龄为(18.7±0.73)岁。四年级学生88人,占17.0%;三年级学生202人,占39.0%;二年级学生228人,占44.0%。性格外向型140人,占27.0%;内向型169人,占32.6%;中性209人,占40.4%。

2.2 调查者对自主学习的认知现状

2.2.1 对自主学习定义的认知现状在518位被调查者中,有93.6%的学生知道“并非自学”;75.9%的学生知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64.1%的学生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化学习模式”,仅有37.3%的的学生知道这种说法。性别方面,女性比男性对第一、二项认识更充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同性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对自主学习定义的认知现状调查 n(%)

2.2.2 对自主学习模式类型的认知现状问卷设置“PBL、CBL、TBL、E-learning、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七种医院正在开展或逐步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调查者对PBL认知比较高,79.9%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级越高,认知程度越高。对其他类型调查者的认知均相当有限,42.1%~63.3%处于“完全不了解”,不同性别、年级、性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对自主学习模式类型的认知现状调查 n(%)

2.2.3 对自主学习模式获取途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大学课程”获取,占81.9%;其次是通过“杂志/报刊/网络等媒体”或“听周围学生/师兄姐等谈论过”,各占30.3%;而“之前所读中小学开展并参与过”仅占5.4%。不同性别、年级、性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以PBL为例的自主学习认可现状调查

2.3.1 对PBL特征的认可现状结果分别为:72.8%认可“师生角色转变”,72.2%认可“学习方式转变”,68.0%认可“团体合作”,65.8%认可“多元化学习”,62.4%认可“学习流程”,49.8%认可“目标性学习”。性别方面,女性较男性对第三、四、五项更为认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级来看,四年级学生较其他年级对第二、三、四、六项的认可程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性别、年级、性格学生对PBL特征的认可现状调查 n(%)

2.3.2 对PBL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调查者根据“资料准备、参与讨论、发表见解、总结思考”方面对PBL学习态度进行自我评价,分“认真活跃”“主动积极”“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四个等级,结果分别为:15.3%、60.6%、18.7%、5.4%。在性格方面,外向型更“认真活跃”,内向型更“被动学习”。不同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3 对PBL学习效果的认可现状分别从“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终身学习能力”六种学习效果评估,超过一半以上的调查者表示“比较认可”,如表4所示。

表4 对PBL学习效果的认可现状调查 n(%)

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完全同意”为4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结果显示:不同性格有显著差异,性格外向型与其他性格相比,学习效果量化得分更高,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性别、年级、性格医学生对PBL学习效果量化得分表

3 讨论

3.1 对自主学习的认知现状

目前,对于“自主学习”没有统一定义[9-10],我国学者普遍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必须主动地、有主见的学习,具备“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四个要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自主学习也不等同于个别化学习,更不等同于自学[11],是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鼓励者[12]。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调查者对“自主学习”定义、对师生角色的定位有较清晰、明了的认知,然而仅有37.3%的学生知道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学习模式。分析其原因,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包括医院)开展的是一种混合式的自主学习模式课程,即自主学习与传统授课同时穿插进行。课程授课仍以传统模式为主,评量手段仍以测试知识内容与多寡为主,学生对自主学习感受不深,很难从自主学习中受益。性别方面,女性较男性对自主学习的体会更充分,我们推测女性较男性敏锐,更容易觉察到事物的变化。

调查者获取自主学习模式的途径来源较为被动,主要来自大学课程,主动通过媒体或周围人去了解的不多,而从中小学就接触到自主学习模式的人极少。这也不难解释调查者对自主学习模式的不同类型,认知现状不同的原因。由于PBL在该院是较早开展的自主学习模式类型,宣传力度较大、范围较广,所以调查者对PBL认知度较高,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接触的次数更多,所以认知更充分。而其他类型还处在逐步开展的阶段,认知现状极低。

3.2 对以PBL为例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认可现状

PBL设计真实性任务,将学习者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的自主观念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能在培育医师的早期阶段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6]的好习惯,有助于建立毕业后成为医疗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心态及日后持续的终身学习,以应变日新月异的医疗科学知识。

对PBL的特征,除“目标性学习”外,调查者的认可程度均高于60.0%。这从另一角度提醒教师设计教案时[13],要有一定导向,而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序讨论。不同年级对PBL特征认可不同,高年级学生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体会更深。这也提示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帮助。对低年级学生着重师生角色转变、团队合作方面的引导;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所学知识更加专业、复杂,应在资料查找、反馈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60.0%调查者学习态度积极主动,超过一半以上调查者较认可PBL的学习效果。因其经验交流分享、团队合作的特征,性格外向型学生更能从中受益;内向型学生会因为不善于表达、缺乏自信而被动学习。对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小组组合,应考虑到对不同性格、不同性别学生进行合理搭配,相互促进学习[14]。

综上所述,该院大部分医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定义认知现状较高,对PBL较为了解,但对其他类型的认知均相当有限,主要通过大学课程获取;对PBL特征、学习效果较认可,学习态度主动积极,不同性别、年龄、性格学生对自主学习体会有不同程度差异。教师应该关注到这些差异,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帮助,以便更好地推动自主学习模式的深入开展。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4/2 01010/xxgk_109604.html,2009-02-20

[2]辛岗,苏芸,李康生,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翻转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2):162-165

[3]李鹏,林常敏,陈海滨,等.主动学习班《人体结构》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解剖学研究,2017,39(1):69-71

[4]孙平楠,周小玲.医学院校整体实施PBL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2):154-156

[5]周丹丹.护理专业学生对PBL认知、态度及与自我导向学习的相关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46-52

[6]张慧霞,刘涛,马玲,等.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PBL教学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47-48

[7]王静,谢宜鹏,张承业,等.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PBL教学认知的相关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3):122-123

[8]董樑,苏蕴,陈祎颿,等.问题导向学习对长学制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6):801-804

[9]赵同领,田勇泉.国外自主学习的若干模型:述评和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3(6):54-60

[10]霍秉坤,徐慧璇,黄显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7):18-25

[11]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7):131-135

[12]邱晖,许淑琴.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86-89

[13]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16-126

[14]杨程玲.PBL教学法下教师角色行为的调查研究:以医学为例[D].汕头:汕头大学,2010:32-4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students'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Chen Xiaoqin,Zhuang Suoqing,Lin Hong,Chen Yanling,Lin Yingzi,Yang Chenyu,Wu Liping,Xu Jiezhou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China

Cogni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recognition of PBL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518 medical students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by using questionnaire.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gender,age and person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3.6%of the students knew that autonomous learning is not self-learning,79.9%had a higher cognition of PBL,81.9%learned about it through college courses,60%had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s,and more than 50%acknowledged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The survey indicated differences in gender,age and personality.It also showed that the medical students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had a relatively high cognition and recogni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

medical student;autonomous learning model;cognition;recognition

G434;G642.0

A

1004-5287(2017)06-0629-04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6005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510560037);2016年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课题(Edu-CR-2016-2-1)

2017-05-10

陈晓勤(1981-),女,广东汕头人,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内科学、高等医学教育。

吴丽萍(1966-),女,石家庄人,研究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传染病学。

电话:13790834815;E-mail:wlpzjj@163.com

猜你喜欢

调查者医学教育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慢性肾衰竭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高校经营性健身房的作用与现状调查
莲心宝宝有话说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