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7-11-29吴立国马民凯
吴立国 马民凯 秦 维
(1.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县 072350;2.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 保定071000)
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吴立国1马民凯1秦 维2
(1.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河北 唐县 072350;2.河北省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河北 保定071000)
目的观察清热疏风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hs-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前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清热疏风通络方加减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血清IL-6、TNF-α、hs-CRP。
急性脑梗死 清热疏风通络方 血清C反应蛋白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局部脑组织供血障碍,脑部缺血、缺氧坏死,具有高度致残及死亡率的一类疾病[1]。对于轻型急性脑梗死,经系统治疗可获较好预后,而重者则可造成永久性器质性损伤和机体功能障碍,甚至死亡[2]。病发6 h内进行溶栓是西医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民众认识不足,多错过了溶栓的机会,导致疗效不满意。笔者采用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制定[3]。2)中医辨证标准:临床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感觉减退甚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秘,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河北省唐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符合诊断标准[3]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26±5.21)岁;平均病程(41.90±9.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1±3)分;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2例,2型糖尿病者15例,高脂血症者17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60.24±5.32)岁;平均病程(40.32±8.2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22±4)分;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3例,2型糖尿病者16例,高脂血症者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分散片调脂稳定斑块,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营养脑细胞、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等,并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15 d为1疗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热疏风通络方:秦艽 15 g,独活 20 g,羌活 20 g,川芎 15 g,当归 20 g,丹参 20 g,赤芍 15 g,桃仁 10 g,红花 10 g,防风 10 g,白芷 15 g,黄芩 15 g,熟地黄 20 g,生地黄 20 g,苍术15 g,炙甘草10 g。水煎取汁300 mL,分2次口服,每日1剂。15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价。
1.4 观察指标 血清炎症因子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及住院15 d时采取患者全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由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5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文献[3]拟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为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总有效包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及进步。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 0 3 5.4 2±1 0.3 6 1 5.5 8±5.6 1*△对照组 4 0 3 5.8 6±1 1.2 4 2 2.7 5±8.7 5*
2.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前 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T N F-α(p g/m L)h s-C R P(m g/L) I L-6(p g/m L)治疗组 治疗前 3 5.8 2±5.6 4(n=4 0) 治疗后 7.9 5±2.5 3*△对照组 治疗前 3 6.0 1±4.2 1 1 3.5 6±4.6 7 2 3.3 8±5.0 6 1 3.5 6±4.6 7 1 1.2 4±2.5 6*△1 3.3 8±4.8 2 2 2.8 1±4.9 2(n=4 0) 治疗后 1 0.7 5±3.0 7*1 3.5 6±4.6 7 1 5.5 7±4.8 4*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脑部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而引发不可逆的损伤[4],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常见病因,有研究表明血清炎症因子在动脉斑块破裂时显著升高,炎症指标的高低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的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炎症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其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同步[5]。张作念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许多炎症因子呈正相关,颈动脉易损斑块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6]。hs-CRP是一种常见炎症标志物,一般当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时血清中CRP含量较少,而若机体出现炎性病变,CRP量合成增加[7]。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其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可促进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加重脑组织局部炎症反应,还能够促进血栓素合成及释放,促进血栓的形成[8]。IL-6可通过促进斑块内巨噬细胞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来诱导泡沫细胞的产生而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9],说明炎症因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热疏风通络方由秦艽、独羌活、川芎、当归、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防风、白芷、黄芩、生地黄、熟地黄、苍术、炙甘草等组成,其中秦艽、羌独活、防风、白芷疏散风邪,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熟地黄养血等,全方具有疏风通络、清热养血的功效。王玮等[10]研究显示大秦艽汤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的作用。羌活水煎醇沉液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川芎嗪能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对脑功能自身恢复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赤芍总苷可显著降低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稠度,降低血栓的生成。当归及其有机酸成分阿魏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阿魏酸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11-12]。 乐智卿[13]研究表明,当归醇水提液可抑制TC(LDL-C升高,延缓AS形成。药理研究表明,丹参所含的丹参素可抵制体外血栓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增加血小板的流动性[14]。红花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黏滞度、对抗红细胞聚集、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阻止血小板凝聚,对治疗及预防脑梗死再发具有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变化使用红花注射液可以得到改善[15-16]。
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同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说明清热疏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可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1]王鹏飞,岳新颖.化痰通络组方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13及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8):31.
[2]庞超,尹磊.IL-6、TNF-α、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J],2015,18(20):57-58.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许云鹤,刘永刚,赵小妹,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 sTRAIL、OPGTNF-α 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3-4.
[5]庞超,尹磊.IL-6、INF-α、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0(18):57-58.
[6]张作念,王志晔,顾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关系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10):1376.
[7]于广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41-42.
[8]齐红双,薛士鹏,段冰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6,37(9):2227-2228.
[9]常伟东.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 IL-6 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101.
[10]王玮,邓庚,陈利达,等.大秦艽汤对脑缺血大鼠凝血及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2):116-117.
[11]邱芬,刘勇,张蓬勃,等.川芎嗪对成体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质和纹状体半暗带细胞增殖的作用[J].中药材,2006,29(11):1196.
[12]王停,韩玲,荆鲁.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口服制剂临床前拆方研究中的问题[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99.
[13]乐智卿.当归补血汤及黄芪、当归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斑块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14]蔡琳,彭鹏,郭甜.丹参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6,45(17):51.
[15]万先惠,秦亚利,颜涛.红花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1,39(6):109.
[16]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变化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33(3):153-155.
R743.9
B
1004-745X(2017)11-2049-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7.11.052
201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