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尝试
2017-11-28王荣华
王荣华
摘 要:改变课堂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音乐课堂。把音乐上成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高效课堂,成就孩子们的音乐梦想,让他们成为有高雅情趣、高贵气质、高尚精神的人,音乐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音乐课堂本身就应该洋溢着快乐,充满着激情。
关键词:生活经验;就地取材;实践创新;走进生活
从马云办学的理念来看(马云宣称,音体美应该是他所办学校的必修课),音体美教育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任何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不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联系。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脑中反应的产物。摒弃生活,脱离实际,是不可能创造出新活的艺术作品的。因此,音乐教学生活化,这是时代发展和艺术发展的必然。
“改变课堂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传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但是,我们很多音乐教师还是习惯于立足课堂,立足于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教材中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编排感觉麻木,在处理教材时未能挖掘生活中与之连接密切的方方面面,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教学方式上还是采用“传递-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让学生尽情体验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美的向往、追求被抑制或扭曲,学生观察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发展步伐被阻止。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音乐课堂是当今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实现生活化提出建议。
一、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杂的学习领域需要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例如:在教《国歌》时,先让学生欣赏《国歌》雄壮的旋律,然后播放《国歌》在重要场合中作为国家标志和象征进行播放的片段,包括学校的升旗仪式、国家重大活动、国际重要赛事等,让孩子们通过生活中所见所闻,了解《国歌》的代表性和象征性,教师再向学生说明,学会唱《国歌》是每一个公民必须要做到的。然后,教师在通过简谱教学、歌词解读,教学生学唱《国歌》。
在学生了解《国歌》的背景后,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心被激发出来,其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无疑最高,兴趣最浓,学起来最上心,其教学效果也就最良好。以此类推,在教学生唱校歌、红歌、民歌、流行歌及教材精选的音乐曲目时,尽可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让他们感悟这些歌曲中所弥漫的生活气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国内外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让儿童自己通过感觉、知觉的发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去描绘眼看到的客观物像,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姿。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人的经验是发展艺术能力的前提条件,音乐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以网络为例,在当今科学发达的社会,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它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好处,你可以利用网络进入各个国家的网站,不出家门就可以游览天下的名山大川;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助时,可以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我们还可以玩游戏、聊天、查资料等。网络是音乐素材的宝库,让孩子们在网上徜徉音乐的殿堂,会给他们的艺术世界打开通向“美好世界”的一面窗和一扇门。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自主在网上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总之,音乐来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是生活中最值得记忆的部分,最值得留恋的人和事的艺术再现,把音乐生活化、日常化,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故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生活化是音乐教学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题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在学唱新歌时,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验生活。学生不仅能理解音乐旋律的优美,节奏的明快,还能理解歌词所歌唱的生活的真实可信,而且能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思考、提高。让学生借助生活情境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对歌曲词和曲的理解,获得美的熏陶。
(二)组织实践活动,多角度感受美
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中,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脱离了生活,学唱的歌曲和学生年龄匹配性差。因此,在孩子理解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尽量教唱儿童歌曲,避免教授流行音乐、高雅的古典音乐,并使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学会用自己的知觉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音乐教学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组织学生的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音乐教学建议也指出:“我们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歌舞厅,各种音乐演唱会,各种文艺表演,或者音乐社团,甚至是适当地进入KTV练习演唱技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只要教师引领得当,对学生进入这样场合的目的意义进行明确,练习唱歌的氛围就构建起来了,这样生活化的环境中,让学生的音乐演唱技巧和能力得到了实战演练,从而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热爱每,追求美,用不同的声音去创造没得生活,和声的世界就是一种真正的壮美和大美。”音乐教学也要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当作自己的大课堂,以适应现代开放教育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走进生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乐土。
(三)把生活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儿童对音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音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处处充斥着声音,如果把生活中的音符艺术化,就是最为原始的音乐,如古人劳动时粗狂的号子声,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去倾听,你会发现很多声音听起来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调和节律感,很多原始的声音,不加雕饰,但却异常震撼人心。比如,以前流行的哭嫁和哭丧这些真正來自于民间的纯情感色彩流露的音乐,就是源于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音乐让学生领悟音乐的初始情感特质。
另外,还有流传于民间的最能打动人的山歌,朴实无华,深情并茂,让人领悟到一种原汁原味的古朴的民风。这些东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世界,但很多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同样可以找到其源头,并能为我所用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适用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对于音乐,往往我们被现代潮流所迷惑,忘却了生活中最原始,最本真的那些声音,而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熟悉的世界的那些声音,就是最大的创造,最有价值的美。
因此,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活密不可,从生活中摄取学生喜欢的事物,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与于生活,创造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聚宝盆,只要美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将音乐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熟悉的环境、生活和声音世界中学到对自己有用的,对思维发展有价值的音乐和音乐元素,从而构建起孩子们的音乐世界。
总之,音乐教学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如果能在教学中有效开发这些资源,使音乐教学生活化,那么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热爱和追求就应顺理成章,水到渠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