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 SW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2017-11-28钱俊瑞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淮安211700
钱俊瑞 (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淮安 211700)
王书识 (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教科室 江苏淮安 211700)
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 SW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钱俊瑞 (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淮安 211700)
王书识 (江苏省盱眙县教育局教科室 江苏淮安 211700)
乡土资源是高中生物实践活动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乡土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提倡积极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生物实践活动。所谓乡土资源指本土的各类资源,既有显性资源,又有隐形资源,本文的乡土资源主要指地方的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生物实践活动是指把生物学知识与实践活动具体结合起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WSW模式即“问题—实践—问题”模式的简写,是利用“问题引导,然后实践活动,再引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实践活动模式。利用地方独特的乡土资源优势,在农村高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实践活动,使乡土资源与生物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乡土资源为生物教学所服务,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1 结合实际,对地方乡土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
1.1 对本地常见的生物资源进行分类
不同的地方往往具有不同的地方乡土生物资源,可以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为教学服务。笔者所居住的江苏省盱眙县,属于温带丘陵地区,有山有水,四季分明,动植物种类丰富。笔者在教学之余,对本地生物资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1)大中型哺乳动物:主要有狼、狐、兔、黄鼬、草獐等14个目26科约68种;(2)鸟类:本地鸟类有喜鹊、麻雀、鸽子、画眉、翠鸟、野鸡等10个目23科,约51种野生鸟类;(3)水生动物:本地的水域有洪泽湖、淮河及其他各种中小型水库,主要水生动物有龙虾、米虾、鳊鱼、鳇鱼、鲤鱼、鲫鱼等约37种;(4)中药材资源:主要有野生药用植物738个品种,药用动物42个品种;(5)林木资源:全县现存树种约计65科232种。(6)牧草资源:全县有约4.4万ha的草山、草坡,牧草品种主要有禾本科黑麦草、牛尾草、羊茅等。
1.2 对本地的乡土生态系统资源进行分类
生态系统也是中学生物实践活动的重要课程资源。例如,笔者对本地(江苏省盱眙县)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充分的考察并进行了归纳和分类。盱眙县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畔,境内有山有水,生态系统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教学实践活动价值。这里既有美丽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有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又有森林生态系统、丘陵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如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第一山国家森林生态系统;丘陵生态系统有象山公园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如龙山草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都是淡水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有洪泽湖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更是数不胜数,另外,还有独居特色的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有各种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及其丰富的物产资源正在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和改造,已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 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 SW模式的构建
WSW模式是“问题—实践—问题”模式的简写,是 “教师首先进行问题引导,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重在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再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其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实践活动模式。
WSW模式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WSW教学模式的基本系统图
在WSW模式中,第一步W(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思考问题”;第二步S(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是“指导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进行实践”;第三步W(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引发新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提出新问题”。在此三个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欢愉、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完成,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要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其“提出新问题”。
3 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 SW模式的实施
(1)第一环节:“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这一环节往往从“教学思考、确定主题、提出问题”三个方面把握。
例如,笔者在教学高中生物知识“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时,联系本地的乡土资源——平菇培养技术,确定“参观平菇培养基地”实践活动主题,然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提前到平菇培养基地去学习,了解有关知识并与平菇培养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在充分掌握相关过程的情况下,笔者创设了以下情境:平菇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含有人类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很高,你们想亲自体验一下如何进行大规模培养吗?然后提出一系列实践问题:① 平菇培养主要包括哪几个重要环节?② 平菇大规模培养的培养基配制用什么作为原料?③ 大规模培养平菇如何进行培养基灭菌?与实验室操作有何区别?④ 平菇培养时如何接种?⑤ 平菇培养时的温度和湿度有何要求?⑥ 接种后,外界条件适宜时,多长时间能够长出第一批平菇?⑦ 平菇的产量如何?1 ha培养基能生产出多少新鲜的平菇?⑧ 目前,平菇的市场价格如何?培养平菇获取的经济效益如何?⑨ 通过在平菇培养基地的实践,你对生物学和生物学技术有何新的看法?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实践活动。
(2)第二环节:“实践”(教师指导实践,学生进行实践)。在该环节,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即“周密安排,精心指导”。例如,在“参观平菇培养基地实践”时,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① 把班级48名学生分为7组,前6组每组7人,第7组6人,每组推选1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统领并进一步分工。②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指导学生实践过程要文明参与,建议带上笔、记录本进行记录。③ 按小组整队出发和返回。④ 带着问题实践(把问题打印在一张纸上发给学生)。⑤ 安排各小组长记录好实践时产生的问题,组内讨论。⑥ 各小组自主管理,最后评比文明先进组。⑦ 请平菇培养农户(菇农)现场集中进行答疑、指导。此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分组实践,把握过程细节,渗透纪律教育、安全教育、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等,并让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总结,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平菇规模性培育与课本实验室培养存在的区别以及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
(3)第三环节:“问题”(教师引发新问题,学生提出新问题)。这个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的升华,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常要从三个方面引导和把握:① 在实践指导中引导,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延伸,使之产生新问题;② 在促进交流中引导,即在学生交流及师生交流中,不断启发、挖掘,使之产生新问题;③ 在展示提升中引导,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并思考延伸,产生新问题。例如,在组织“辨认校园内常见植物并挂牌”实践活动过程中,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新问题不断产生。下面是本人在该活动中收集的学生主动提出的部分问题:① 杨树的树冠为什么会形成蘑菇形状?② 树木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不同圈层颜色不同又代表什么?③ 桃树上产生的胶状透明物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④ 常绿的松树,决定它一年四季常青的原因是什么?⑤ 樟树具有抗虫性,怎么也会被一些害虫所侵略呢?⑥ 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出现感性运动,作用机理是什么?⑦ 校园里应该选择哪些植物来净化环境呢?怎样布局?⑧ 校园里在选择植物时,除了用于观赏之外,还要考虑哪些方面呢?⑨ 如果动物细胞也有叶绿体和液泡,那么动物还会有皱纹吗,还需要吃饭吗?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谁的有氧呼吸更快呢?……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比较简单,如问题①④等;有的有随意性、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有些问题比较幼稚,如问题⑤⑨。这些问题往往不具有研究价值,教师可以适当引导、点拨。但有些问题是学生经过协商反复思考产生的,如问题③等,并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教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
4 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 SW模式研究的思考
(1)“学以致用”是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研究的核心思想。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用中学”使知识学习更有意义。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并且通过对知识进行重组和更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是乡土资源与生物实践活动整合的WSW模式的高级目标。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思维创新是关键,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WSW模式的关键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3)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WSW模式存在局限性。
由于众多条件的限制,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整合WSW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① 受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某个地方的乡土资源的种类往往是有限的。②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消耗较多的教学时间,在高中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实践活动的开展次数和范围受到限制。③ 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开展实践活动深入思考程度不高。④ 研究对象的选取往往受区域的限制,结果可能和其他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⑤ 有的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多种资源进行实践,某地的乡土资源只能进行部分操作,可能使实践活动操作不够全面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尝试、探索和提高。
总之,乡土资源与高中生物实践活动的整合的WSW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应用的支点,培养其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提出了操作的蓝图,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操作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还应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提高,这应是教师长期不懈的追求!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0-0065-03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高中生物实践活动与乡土资源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为No.D/2015/02/04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