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观念建构,培育生物学社会责任
2017-11-28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广东深圳518054
赵 辉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深圳 518054)
龙秋月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 广东深圳 518101)
基于生命观念建构,培育生物学社会责任
赵 辉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广东深圳 518054)
龙秋月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中学 广东深圳 518101)
在梳理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及各大素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学阶段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责任5大主题,并基于生命观念的建构,提出中学教学中培育生物学社会责任的4种可行方案。
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社会责任 STEAM教育
为应对当前“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方面的不足,增强21世纪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教育部发布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的“立德树人”文件。紧接着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三方面六大核心素养框架,其中“社会参与”方面的“社会责任”作为六大素养之一被放在醒目的位置。本文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进行探讨,有助于发挥生物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1 生物学核心素养内涵解读
生物学教学专家刘恩山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设计的指向标,是教育目标的‘抓手’;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课程中的分解和落地;生物核心素养是课程宗旨,指向学生持久的品格和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后终身受益的结果,能展现生物学课程特有的育人价值,需要在每节课中加以培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其具体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方面。四大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其中,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其建构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始终贯穿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图1)。
生命观念涵盖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等内容,具体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领悟生命观念是形成和践行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建构起生命观念,才能在此基础上培育和树立起相应的生物学社会责任。
图1 生物学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2 生物学中的社会责任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联系紧密,新世纪以来在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促进生物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学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责任教育亟待加强。
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包括: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识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笔者在研读初、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总结出5个与中学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责任主题:
(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认同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参与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保活动的宣传和实践,参与当地环保建议的讨论。例如,初中教材中“生物与环境”部分指出,任何环境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高中教材中“稳态与环境”模块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时,告诉学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在进行人类生产活动时,要遵循适度的原则,以维持生态平衡,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关爱生命意识:生命源于自然随机事件且能够在与环境的互作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新陈代谢特征的物质形态。生命来之不易,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起珍爱生命、善待他人、爱护动植物等责任意识。例如,在生殖发育一节,通过让学生观看受精、胚胎发育及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对自然界万物生灵的热爱之情;进化论告诉人们现存生物都是在长期生存斗争、经自然选择进化而来,人类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地球的主宰,生命无贵贱。
(3)健康生活意识: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并践行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主动运用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保护自身健康,结合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合理配置家庭小药箱,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防控措施。例如初中教材中“健康的生活”主题下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高中教材中“与生活的联系”专栏及“生物科学与健康”模块讲述了基因诊断、器官移植、避孕、人工授精、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理膳食、烟酒毒品的危害等健康生活小知识,对学生健康生活意识的形成起到很好的引导。
(4)社会参与意识:关注并讨论生物学社会议题,运用生物学观点,辨别并揭穿伪科学。例如初、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设置了“科学·技术·社会”专栏,以专题形式呈现生物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中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学以致用”习惯,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感受学习生物学的无穷魅力。
(5)科学实践意识: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通过科学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学相关问题是学习生物学的价值所在。例如,初中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课外实践”栏目中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发豆芽、对某种植物进行无土栽培、参加当地绿化;高中必修1教材“探究”专栏中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细胞的呼吸方式、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
3 生命观念建构基础上社会责任的培育对策
3.1 深入挖掘教材,体会生物学的应用价值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生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学生物学教材中蕴含大量的生物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凸显了生物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呼吸作用原理用于发酵制造酸奶、泡菜、酿酒以及农作物松土、果蔬贮藏等,光合作用原理用于作物增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等;免疫原理运用于疾病防控治疗,细胞工程技术用于生产新品种,生态工程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种群增长曲线用于确定最佳捕捞时间,遗传分析用于确定后代的性状及某些遗传病的诊断。
3.2 关注社会热点,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转基因、黄金大米、瘦肉精、速成鸡、地沟油、艾滋病、H7N9、癌症、毒胶囊、白酒塑化剂、三聚氰胺、“非典”等是本世纪以来风靡全国的生物学社会热点议题。某些议题甚至一度引起民众恐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缺失。在中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热点议题,运用生物学知识理性分析和科学论证议题背后的真伪,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社会参与意识。
3.3 积极开展生物学实践,激发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可见,开展生物学实践探究,是培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生物学社会责任感的激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通过实地调查某地生态环境治理过程及治理前后的环境变化,学生会感受到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从而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3.4 引入STEAM教育,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STEAM 教育是与科学 (Science)、技术(Technoly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相关的教育,是多学科的有机融合,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STEAM教育具备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九大核心特征。教师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生物学相关的STEAM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践行生命观念,通过相互协作,在培养中学生跨学科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例如,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的探究性课题中,学生围绕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展相协调这一生命观念,通过相互合作,探讨并选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观察和分析所做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各组分的相互协调才能长期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履行维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蔡元培先生有言:“预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在学校课堂内外开展生物学相关的STEAM教育,学生在践行生命观念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相互协作,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学学科本质的认识,还提升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从而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也在动手实践中得以激发和提升。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 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14- 03-30.
[2] 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
[4] 赵兴龙,许林.STEM教育的五大争议及回应[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62-65.
[5] 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4-16.
G633.91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0-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