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VCS参数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7-11-28王永锋
王永锋,杨 超,辛 娜,曾 佳,高 婷,李 卓,康 炜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77)
淋巴细胞VCS参数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王永锋,杨 超,辛 娜,曾 佳,高 婷,李 卓,康 炜*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710077)
VCS技术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一项专利技术,该技术以低频电流分析细胞体积(V),高频电磁探针检测细胞核及核质比特性(C),运用激光扫描细胞,提供细胞的颗粒信息(S)[1]。其独特的三维技术不仅用于白细胞分类,而且可以提供多项白细胞VCS相关参数。该参数在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在细菌感染[2,3]、疟疾诊断[4]以及急性白血病[5]等领域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方面却少有报道。为此,笔者特对35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之前所检测血常规结果中淋巴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 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35例(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6],其中男性20例,平均年龄70±11岁;女性15例,平均年龄69±12岁。
1.1.2淋巴细胞增高组 同期因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所致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平均年龄69±12岁;女性21例,平均年龄68±13岁。
1.1.3健康对照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该组人群无肝肾及心脑血管疾病,无发热及服药,无糖尿病及感染情况,其中男性57例,平均年龄69±10岁;女性43例,平均年龄70±11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按规操作采集受试者静脉血2 ml予含EDTA-K2的负压管内,颠倒混匀,2 h内完成检测。
1.2.2仪器和试剂 LH750血液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校准、维护和保养,使仪器处于最佳状态。每日进行室内质控检测,室内质控结果在控时方进行常规检测。
1.2.3研究方法 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的35例明确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前经LH750血液分析仪所检测之血常规结果中淋巴细胞细胞VCS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1.2.3主要研究指标 MLV、MLC、MLS、LDW。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各观察组淋巴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各观察组淋巴细胞VCS参数分布情况
注:*代表,与其他两组比较,Plt;0.05
3 讨论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为一种造血组织的淋巴细胞增值性病变,特异性高[7],为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白血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8],男女比例2.1∶1[9],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10]。CLL以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为特点,受损细胞凋亡及肿瘤细胞生存期延长是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11,12]。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骨髓、外周血中出现克隆性增殖,且细胞凋亡发生抑制至细胞周期阻滞,并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出血、感染、贫血等,疾病进展缓慢,并表现为惰性,患者在临床症状方面可能无症状数年[13],容易忽视和漏诊。
虽然目前对CLL的诊断已有很大进展,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但目前对CLL的筛查及诊断,血液常规检测仍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余诊断指标和方法也是在血常规筛查发现问题时才进行。但CLL患者血常规结果并无明显特异性,相当多的患者早期仅表现为淋巴细胞增高,细胞形态无特别变化,且细胞形态观察受疾病本身、实验环境、制片染色、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难以客观和量化。加之CLL患者和淋巴细胞增高患者之血常规结果又无明显区别,故而仅依赖细胞数量变化而不关注其他参数,容易导致CLL的漏检。
从表1中可见,CLL组的淋巴细胞VCS参数中,MLV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接近而低于淋巴细胞增高对照组;MLC参数CLL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淋巴细胞增高对照组;MLS参数CLL组和健康对照组接近而明显高于淋巴细胞增高对照组;LDW参数CLL组与健康对照接近而明显低于淋巴细胞增高对照组。其淋巴细胞4个VCS参数特点为:MLV、MLS、LDW基本正常而MLC明显增高。出现此VCS参数变化的原因为:CLL患者主要以成熟B淋巴细胞增殖为主,细胞大小较一致,与正常淋巴细胞体积及胞浆内颗粒无明显差异,故其MLV、MLS、LDW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CLL患者的淋巴细胞毕竟相当一部分为肿瘤细胞,其核蛋白浓缩、核蛋白排列异常等情况可影响细胞的传导性而导致MLC参数的增高;淋巴细胞增高对照组其淋巴细胞4个VCS参数特点为:MLV、LDW明显增高,MLS明显下降,MLC基本正常,出现此种VCS参数变化的原因为:成人淋巴细胞增高多因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患者的淋巴细胞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形态上都有着很大变化,同时其血常规淋巴细胞VCS参数也与之保持一定的趋势[14,15]。有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患者中,其病毒抗原大多是在淋巴细胞胞质中产生,而这就是引起MLV、LDW变大的原因[16];淋巴细胞MMS参数下降的原因是细胞体积增大,引起浆内颗粒密度减少,MLS下降,但病毒感染对细胞核影响不大,故而MLC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CLL患者淋巴细胞VCS参数变化具有一定特点,主要表现在MLC明显增高,而其余参数基本正常,明显区别于淋巴细胞增高患者MLS、LDW增高,MLS减低、MLC基本正常的VCS参数特点。对CLL疾病的筛查具有一定帮助,在实践工作中,对于老年患者中的淋巴细胞增高者,应注意淋巴细胞VCS的变化特点,以免漏诊。
[1]李复银.COUMTER血液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及分类实现[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17.
[2]Celik IH,Demirel G,Sukhachev D,et al.Neutrophil volume,conductivity and scatter parameters with effective modeling of molecular activity statistical program gives better results in neonatalsepsis[J].Int J Lab Hematol,2013,35(1):82.
[3]Mardi D,Fwity B,Lobmann R,et al.Mean cell volume of neutrophils and monocytes compared with C-reactive protein,interleukin-6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for prediction of sepsis and nonsystemic bacterial infections[J].Int J Lab Hematol,2010,32(4):410.
[4]Campuzano-Zuluaga G,Hanscheid T,Grobusch Mp.Automated haematology analfsis to diagnose malaria[J].Lab hematol,2011,17(3):32.
[5]Haschke-Becher E,Vockenhuber M,Niedetzky P,et al.A new high-throughhput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chronic lymphatic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Clin Chem Lab Med,2008,46(1):85.
[6]张之南,沈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39-143.
[7]易 莎,张小斌,陈 燕,等.10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0,23(2):86.
[8]丛 佳,李 辉,周道斌,等.8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及预后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1.
[9]李凌浩,王 智,陆时远,等.4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回顾分析[J].齐齐哈儿医学院学报,2015,36(28):4218.
[10]Shalek AK,Gaublonmme JT,Wang L,et al.Nanowire-mediated delivey enables functional interrogation of primary immune cell:Applic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Nano Letters,2012,(12):6498.
[11]Chiorarzi N,Rai KR,Ferrarini M,et al.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N Engl J Med,2005,352(8):804.
[12]Hojjat-Farsangi M,Jeddi-Tehrani M,Raravi SM,et al.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variable region gene usage and mutational status of the leukemic B ceils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Cancer Sci,2009,100(12):2346.
[13]吴 垠.氟达拉宾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发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702.
[14]陈 贤,李珍宇,陈子荣.小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16(5):57.
[15]刘 莹,曹军皓,荣东宁,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数量与EB病毒浓度的关系[J],2010,20(37):78.
[16]邱丽君,顾 青,周少春.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42.
1007-4287(2017)11-1963-03
西安医学院重点扶持专科
*通讯作者
王永锋(1976-),男, 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方向为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康炜(1969-),男,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实验诊断和实验室管理。
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