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削球打法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的研究
2017-11-28李雅倩
李雅倩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乒乓球削球打法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的研究
李雅倩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针对目前削球打法无法适应乒乓球的技术发展,已经退出主流打法,成为偏门打法,并且存在渐渐消失的危险,为了让乒乓球打法有更加全面的发展,发展削球打法刻不容缓。从削球打法的历史进程及发展历程、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削球选手技术打法单一,普遍存在主动进攻意识不强,反手环节薄弱,主要依靠搓球或削球,缺少反手进攻的问题。“全方位,无死角”的攻防全面型的削球打法是削球发展的趋势。
削球打法 现状 对策
在乒乓球发展初期,削球打法曾经是最流行和最有效的打法,曾一度帮助欧洲夺取桂冠,使欧洲乒乓球运动进入全盛时期,这得益于胶皮板的出现以及器具的帮助,但是二战过后,日本人发明长抽技术后,逐渐结束了欧洲削球打法称霸世界乒坛的历史,削球打法逐渐的从主流打法退居到次要打法的地位,尔后近台快攻以及弧圈球打法的出现给削球选手的防守带来很大困难,慢慢地弧圈型打法开始称霸乒坛。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削球打法无法跟上节奏,削球技术打法成为“鸡肋”打法,但是由于乒乓球的攻防特点,削球技术打法依然有存在的意义。因此在此情况下应亟需探索出一条削球的发展道路,使削球打法在乒坛占有一席之地至关重要。
1 削球打法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从1926—1951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欧洲运动员占有绝对优势,这全都得易于削球技术打法的使用以及球台器具的帮助,带领欧洲乒乓球运动进入鼎盛时期。在这期间,由于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变革,如球台从4.8尺长增至5尺长,球网从6.5寸高降到了6寸高,球从之前的软球变成了硬球,并且日本人发明了长抽技术,进攻型运动员进攻能力逐渐加强,从此削球技术打法不再“一枝独秀”。由于削球技术打法没有进攻手段,完全依靠防守导致对手失误得分,致使一时无法适应开始走下坡路,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器材的革新,弧圈球威胁越来越大,在目前削球打法运动员几乎消失,但是为了乒乓球技术打法的全面发展,培养“全方位,无死角”的攻防转换全面型的削球打法是运动员削球打法发展的趋势。
2 削球打法逐渐消失的原因分析
2.1 弧圈球技术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发明了海绵球拍之后大大提高了来球的速度和力量,使得削球打法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流行打法从稳健的削球打法转逐渐变成以凶狠为主的快攻型打法,在60年代,日本人又发明了弧圈球技术,再一次提高了来球的速度、力量以及旋转,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削球质量难以克制进攻方的旋转与速度,削球的旋转和速度的综合质量难以抵消弧圈球的质量,削球手由此变为被动,并屡屡失分,使得削球打法面临巨大的困惑,不能伺机反攻,变被动为主动,如此打法明显落伍。
2.2 乒乓器材的转变
二战前,乒乓球球台宽146.4,球网高17.3,使用的是软球,这使削球能够稳稳的进行防守,通过落点控制调动耐心等待对手失误而得分,但是二战后则采用硬制球使得乒乓球弹性加大,增加了削球的难度,使得削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越来越不占优势,削球技术没有明显创新,逐渐在比赛中消失。
2.3 培养问题
削球打法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一名优秀的削球运动员需要掌握的技术打法要比快攻型或者弧圈型打法的运动员要多得多,并且步伐也相对复杂,因此削球运动员相比快攻型、弧圈型打法的运动员的培养周期来说相比要长许多,而且对运动员的选材难度也很大,需要协调性、力量各方面都要非常好,既能防守,能削球,还需要能够进行比较有质量的拉球,对球的空间感觉要非常好。这使得教练员不太愿意去培养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即耗时又耗力,因此这就导致削球技术打法的后备力量也很薄弱。
2.4 缺乏对削球打法的重视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及教练员对于削球技术打法的创新重视程度不够,一味的追求弧圈球打法技术的更新发展,追求快速出成绩得名次的误区,对削球打法重视不够,忽视了以防守为主的削球打法,使得削球打法无法适应弧圈球技术的快速发展。
2.5 削球器材的矛盾
为了使削球技术打法能够便于削中反攻,正手使用的海绵由较软的海绵更替为相比而言较硬的海绵,这样就有利于削球打法运动员的进攻,改变之前一味的被动防守得分的局面。这样的改动虽然让削球打法运动员有了进攻技术,但是却使得削球运动员在中远台进行弧圈球削球防守的时候带来了困扰,由于海绵偏硬,在中远台削球不易“吃住球”,也不易进行旋转变化,尤其对于加转弧圈球和顶重板的防守带来难度。
3 削球打法的发展
3.1 削球打法发展的新机遇
3.1.1 乒乓球器材的改革
在2000年后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进行了改革,把之前直径38毫米的乒乓球变成了直径40 mm的乒乓球,改大球后平均球速可降低13%。与速度实验同步进行的旋转实验证明,直径大的球旋转弱于直径小的球。定量的实验结果为:40 mm大球旋转度平均降低23%,旋转降低,缓冲了削球的压力,可更多、更积极地站位靠近球台,靠自身多加力,打出变化多端的球来。这也让削球运动员对于弧圈球的防守成功率增加。给削球技术打法带来新的生机。制作材料由之前的赛璐珞材质变成由绝大部分的塑料和极少部分的赛璐珞材料组成,球速再一次减慢,这使得削球运动员有足够时间的判断进行击球,这个新的变化给削球技术打法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3.1.2 政策的扶持
现除全运会之外,团体赛必须有削球打法或者直板打法或者颗粒胶皮打法的运动员才允许报名参加团体比赛,这就说明了国家对削球技术打法的重视,因此,应大力发展削球运动员,让乒乓球技术打法丰富起来。
4 结语
“积极主动的削”是削球打法的唯一出路。应树立步伐是基础,削球是关键,积极进攻是得分手段的思想。
步伐移动对于削球运动员来说是灵魂,只有快速精准的步伐移动,才有可能找准击球点进行全台击球。削球和进攻的步伐移动是完全不同的,更要进行有机结合,才能进行快速的转换。可以多进行前后左右的滑步并步练习、拉球步伐和削球步伐的结合练习。
现在的弧圈球具备旋转强、速度快、落点大、弧线低等特点,这就无形给削球运动员的防守带来巨大困难。因此,要加强运用多球进行全台削球,尽量作到回球弧线低,旋转变化大,落点大,促使对手回球质量减弱,给自己削中反攻创造机会。要建立顶得住、守得牢、打不死的坚固体系。
加强主动进攻意识,如接发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的一项在被动中寻求主动的技术形式,没有固定的技术模式,只要有实际效果,就算是好的接发球,因此,削球运动员要在接发球上有所突破且具有进攻,如晃、撇、弹、挑、切、拧、直接抢拉甚至直接抢攻。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进攻。
[1] 卜启娟.创新发展乒乓球削攻打法的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15(2):54-55.
[2] 魏利婕.乒乓球削球打法的现状与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12):100-101.
[3] 王艳.论削球打法的形成与发展[J].百家论坛,2012,5(3):88-89.
[4] 郑慧之.削球打法的新机遇和新思路[J].运动科学研究,2006, 5(2):62-64.
[5] 杨博.乒乓球削球打法发展趋势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7, 28(2):76-79.
G846
A
2095-2813(2017)07(c)-019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