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柔力球教学
2017-11-28梁小莉
梁小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柔力球教学
梁小莉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柔力球圆弧轻直,看似软弱无力、轻松自在,然力度拿捏、方位掌握均耗损巨大,一场网式柔力球下来,轻则汗流浃背,重则腰酸腿软。柔力球作为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阴与阳的柔性理论更好地融合到柔力球项目中去,在带给练习者身心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品位和感悟能力,对实现高校体育教育质量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1 柔力球运动项目的特色及功能
1.1 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柔力球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将阴与阳的概念有效地融合到柔力球运动项目中,保证了其柔韧结合,具有很强的文化功能。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巧击蛮、以小胜大以及和平圆满的思想成为其主要的战略,从而把传统文化思想进一步地呈现出来。在这种传统文化思想的作用下,柔力球更加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从而能够实现心灵的高度放松。总之,柔力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将阴与阳的思想真实地融入到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加厚了其文化功能。练习柔力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身心素质,更能有效提升其文化感悟能力。
1.2 具有体育功能
柔力球具有很强的体育功能,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从而达到全身心放松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颈、肩、腰、腿等多个方面的训练,极大地调动身体内部的训练中枢神经,从而更好地保证个体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这对于不断地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强化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1.3 强调技术要素的渗透
在高校体育柔力球项目的教学中,它更加强调技术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在实际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球与球拍、球速与拍速的对应关系;充分地理解惯性和离心力,并将其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做好迎、引、抛三个环节动作,从而实现全过程的实践。通过对左右摆动、八字绕环、正面绕环、水平转体、正反抛接、垫步绕环等多个具体的过程和步骤进行充分地了解,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柔力球基本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体育技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高校体育柔力球实践教学中,必须对其技术要素进行有效的把握,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2 目前高校柔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
2.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目前高校柔力球教学中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高校柔力球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动作演示、动作练习与理论指导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过程过于粗糙,很多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准确地把每一个动作都进行细致化地了解和学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进步。与此同时,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缺乏多媒体等手段的渗透和实践,教学过程过于枯燥无味,学生很难充分地提升自身的学习兴趣度,主观练习动力无法实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2 教学情境设定不足,代入感较差
教学情境设定不足,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代入感,导致不少学生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更无法实现对于柔力球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认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快速地教给学生,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很多学生无法迅速地完成对于知识的梳理和掌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练习和成长。过于枯燥化的教学内容,缺乏教学情境的支持,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利于保证他们自身的想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利于增进体育教学效果。
2.3 缺乏小组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
缺乏小组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是目前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往往会过多地强调花式柔力球,忽视了网式柔力球的练习,不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占据了教学主导,学生没有自我消化的时间,更无法与小组的成员进行深入地讨论和了解,很难充分提升教学效果。
2.4 文化理念和思想渗透效能不足
文化理念和思想渗透效能不足是目前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多时候高校体育教学过多地侧重于花式柔力球的练习,而忽视了网式柔力球的练习,导致出现教育重心失衡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柔力球教学实践来说,很多学生尽管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但是对于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和内容缺乏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学意义的实现。
3 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柔力球教学
3.1 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在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精选教学内容,结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选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产生整体的感知和认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不断结合学生的练习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先讲解柔力球的特点和基本技术要领,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加大其动作难度,逐渐提升学生的网式柔力球的竞技能力。学生深入掌握了动作要领之后,再对进行系统化地整合,实现小组教学、小组展示等,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于柔力球技能的掌握。
3.2 情境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代入感
大多数学生对于柔力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和专业,有必要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提升他们的练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柔力球教学的时候,荷塘月色、花季雨季、小夜曲等都是十分动听的音乐,通过音乐带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这样可以在根本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旋律实现与具体动作的对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使其进一步领会其中的核心动作和思想,可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3 分解与整体并行,增进教学效果
柔力球教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应通过有效分解与整体并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这项体育项目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首先,从整体的角度来说,柔力球项目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内在的功力和外在的自由自在,从而彰显出一种自得其乐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有必要通过分解的方式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套具体的动作真实地展示出来,并将这套动作细分为多个重点动作,以此通过片段化的动作进行演示,从而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指导。在对单个的动作进行深入地实践基础上,再把所有的动作统一串联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柔力球教学质量,就必须采用分解与整体并行的方式,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3.4 表象训练,强化学生整体感知与领悟
对于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来说,为了强化学生的整体感知和领悟能力,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有效地表象训练,从而减小整体训练的难度。例如,初学者在进行正面绕环的练习时,可通过闭上眼睛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复的方式进行动作的回顾和认识。在具体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善于观察教师的动作,学习教师的技巧和方法,有效地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练习,针对所学的内容和知识,时常在大脑中放映,这样可以快速地实现整体知识的回顾和反思,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通过有效的表象训练法来进行教学,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3.5 分组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对于柔力球教学实践来说,可以通过小群体的分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切磋和理解,增进他们的整体体育素质和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堂过程进行重新反思,有效地对具体课堂时间进行解构,如可以前半节课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的讲解,后半节课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训练,这样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其次,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并对他们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技术指导,保证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3.6 多媒体教学,保证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生动性,通过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实现形象性和可感性,可最大化地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于多媒体诠释整个动作流程,对于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动作进行慢镜头的播放,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升他们的练习效果。在进行柔力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间断性地插入声音或者音乐,对具体的动作进行密切配合,保证柔力球的教学效果。要想从根本上来提升高校体育柔力球教学效能,就要善于对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挖掘,不断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度,从而全面提升柔力球教学的质量,深化素质教育改革。
4 结 语
柔力球体育项目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对于高校柔力球体育项目教学来说,积极地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接受度,提升教学效果。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柔力球教学,应该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引入情境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代入感;分解与整体并行;表象训练,强化学生整体感知与领悟;分组实践教学,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多媒体教学,保证教学形式的新颖性等,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 1 ]宋丽. 普通高校太极柔力球选项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J ].四川体育科学,2008(6).
[ 2 ]柳振纲,汪黎明.太极柔力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 3 ]杨玉亭,冯丽明,刘运胜.普通高校柔力球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研究[ J ].青少年体育,2015(1).
G849.9
A
1674-151X(2017)04-104-03
2017-02-2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项目:我校柔力球运动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JG201657);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金资助。
梁小莉(1970~),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