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发展,夯实训练基础
2017-11-28浙江省体育局
浙江省体育局
传承、创新、发展,夯实训练基础
浙江省体育局
近年来,浙江省竞技体育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游泳项目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浙江省游泳健儿取得了4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游泳项目也获得了1金2银2铜的好成绩。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青少年训练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了加强全省各市基层训练工作,浙江省先后出台了相关保障政策,如通过体育创强,考核各市、县(市、区)政府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通过因素法扶持各县(市、区)开展青少年训练工作;做好全省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布局工作,并要求各地按照省财政制定的伙食补助标准落实各运动项目布局经费等。同时,对重点项目制订激励政策,如针对游泳项目,在全省青少年年度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中设立选材奖、参赛经费以奖代补等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各市训练单位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杭州市游泳项目的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是杭州各项运动项目中的强项,亦是杭州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杭州游泳队组建于1956年,从1999年开始涌现出以罗雪娟、杨雨、陈桦、张艳、汤景之为代表的五朵金花,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杭州先后为省、国家培养、输送了奥运冠军罗雪娟、孙杨、叶诗雯;著名奥运选手傅园慧、朱梦惠;世界冠军单莺、瞿颖、陈桦、杨雨、汤景之、吴鹏、张艳、程嘉茹;亚运冠军、全国冠军等30余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杭州籍运动员夺得了4金1银1铜;2016年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上,孙杨获得男子200米自由泳金牌和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傅园慧获得女子100米仰泳铜牌。
杭州游泳项目取得的成就,是几代体育人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是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也是传承、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在扩大选材人口、夯实训练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训练等方面下功夫,并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事态。
一、扩大选材人口、夯实训练基础
杭州游泳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在运动员的招生、培训、筛选、训练、输送等各个环节,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金字塔”型训练模式。
(一)拓宽选材,夯实塔基。市队、县(市、区)队、传统体育学校层层“拉网”式初选,选材触角深入杭城大部分的幼儿园和小学。同时,随着杭州游泳名声的扩大,近年来全省、全国慕名而来接受训练的优秀学员日益增多,杭州始终以开放的姿态予以接纳。
(二)做好布局,强健塔身。游泳项目在杭州市各运动项目中可谓是布局最大、培训规模最大、投入最多、保障最好的运动项目,仅市本级运动员布局人数达420名,并每年落实布局伙食补助经费达315万。而实际在训人数远远大于布局数,市队每年在学校、幼儿园适龄学生中初选初级培训人数保持在3000名左右,从中选出350名左右充实到市游泳队,3家训练单位常年在训人数保持在1000名以上。同时,运动队都采用走训形式,在学生下午放学后,由家长接送到训练点参加训练,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影响较小。
(三)动态选拔,优化塔尖。以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为例,每100名初选新招学员,经再次培训,反复筛选,一年后保留吸纳进入市游泳队的通常不超过30名。正是这种保持高流动性的动态选拔机制,保障了训练队伍的尖优品质,不断提升整体竞技水平。
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良性竞争
杭州市在贯彻落实市体育局提出的“十年强基育苗”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省队市办、市队区办、教体结合、市队联办”的新机制,如杭州游泳项目的发展是在我国体育训练“举国体制”框架内实施管理模式的适度改良,不仅吸取了欧美国家完全由社会承担的“俱乐部”训练体制的长处,而且又能适应“举国体制”的训练大格局。
(一)建立公平竞争格局。目前杭州市游泳队陈经纶体育学校游泳队、市体育发展集团天水游泳健身中心和市体育发展集团大关游泳健身中心游泳队3支队伍组成,3支队伍相当于3家“俱乐部”,建立独立招生、独立培养、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各队运动员通过公平竞赛,角逐代表杭州市出征省级(包括省运会)赛事的资格。同时,这3支队伍由市体育局进行宏观管理,接受体育部门的指导和帮助,服从训练布局的调配,享受财政经费的保障,无偿使用国有体育场馆,体现了“举国体制”的优势。
(二)形成良好竞争氛围。杭州市游泳各教练组的招生与其他一些体育项目分年龄层次,进行横向招生带队的方式不同,他们打破男女组别,打破年龄界限,进行纵向招生带训。这使得教练员工作更具持续性,互相之间更具公平性、可比性,既保护了教练员的事业心,又激发了教练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练组间又有极强的凝聚力,共同为本单位力争更多的省比赛(省运会)参赛名额而不懈努力。另外,家长们期望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优秀的运动队,所以各运动队为了吸引优质生源,从招生选材环节就形成互相竞争的局面。教练员团队必须在竞争中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手段,激发竞争活力,提高竞争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效益,进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完善协作联动机制。《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对普及游泳有所规定: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游泳活动,掌握游泳技能。杭州市教育部门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科目考核内容,进一步推动了杭州游泳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群众基础与良好的社会氛围。杭州北山幼儿园、娃哈哈小学、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杭二中等学校将游泳列为特色课程,要求学生无特殊原因必须掌握游泳技能。同时,目前全市有400多家经营性体育场所,大部分游泳场馆均开设游泳技能培训课程,从而逐步形成在政府主导下,学校、社会共同协作的体教结合、体社结合的联动机制,为杭州游泳运动项目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训练
教练员是培养优秀运动员、促进运动项目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增强教练员综合素质和带训能力,才能提升青少年科学训练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游泳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基础保障,创造发展环境。市体育局在游泳教练员配备上有所倾斜,确保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市游泳队共有在编教练17名,其中包括5名国家级教练、3名高级教练,另有助理教练30余名。同时,随着杭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3家训练单位的训练场馆设施和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为教练员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
(二)加强梯队建设,促进传承发展。目前,杭州市级游泳教练队伍有领军老牌教练柏自悦、娄红梅、吴霞君等,经验丰富,素质过硬;中坚金牌教练朱颖、魏巍等,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年轻教练有世界冠军杨雨以及全国冠军郑静、孙荣、高俊宏等高水平退役运动员转投教练事业,他们熟知国内外泳坛格局和信息,掌握游泳新技术、训练新手段。同时,市体育局对3支游泳队伍进行合理的统筹调配,分别派驻高水平教练员作为各支队伍的总教练。因此,通过老带新,新促老,逐步形成了传帮带以及良性竞争的格局。
(三)体现敬业奉献,形成和谐氛围。杭州市游泳队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规范内部竞争机制,不断引导教练员将竞争意识和竞争压力转化为事业心、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转化为努力工作、提升业务水平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转化为杭州市游泳队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每位游泳教练员都以运动员为中心,尽心尽职、无私奉献,全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教练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是相互竞争,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游泳后备人才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杭州游泳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成千上万学生家长的支持,他们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每天接送,保证了学生的正常训练。
杭州游泳运动事业的发展,是几代体育人共同努力奋斗的成果,浙江省将在总结经验和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推进浙江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