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自信中传承中国传统武术

2017-11-28王继生丁传伟孟凡莉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技击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王继生,丁传伟,孟凡莉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从文化自信中传承中国传统武术

王继生,丁传伟,孟凡莉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种类的外来体育被中国人民所熟知和接受,作为中国传统项目的武术,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并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自觉自信”的角度对中国武术在前进中的困境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根据中国武术面临的困境给予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认识,为培养国民的武术文化自信与自觉,使绵延数千年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结果表明:武术要腾飞需耐住寂寞, 应该从培养国人的武术文化自信与自觉抓起。在批判中增强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前进,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应有信心加强基础求发展,并借鉴媒体传播方式,注重武术推广。

武术文化;文化自信;武术传承

在人类历史的行进中,不仅有着长河漫漫的固有态势,也有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新河道探寻。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国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传播与交流,是东方文化向西方跨文化的传播。这种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是冲突与融合。由于东西方文化表象截然不同,引起感观与思想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是2种文化不仅相互作用,也促进了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力资源的合作与交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现代先进科技一打就垮, 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当下不仅是对外武术传播的问题,而是如何培养国人的武术文化自信的问题。回顾民族传统体育所经历的千秋岁月,中国武术原本是辨认中华民族身份的标志与象征,牵绊着民族情感,今天却走进了一个极其焦虑与痛苦的文化发展境况中。从局部来看,竞技武术“一枝独秀”、学校武术“名存实亡”、大众武术“极度萎缩”、传统武术“冷清萎靡”。从整体来看,受到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异域武技的冲击,中国武术更是被挤压到了社会文化的边缘,如此的发展状况中国武术的未来着实让人忧心[1]。

以史为鉴,中国武术作为东方文化载体之一,在继承和传播中尤以对东方文化充满自信最为重要。把中国武术看作是一道中餐,无论怎样追求时尚,但最终还是要追求它的韵味,追求武术的精髓,这是中国武术在走向世界时的文化自信。中国武术作为华夏先民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是在东方传统文化的抚育下,按照东方民族人文理念所创造的一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认真挖掘整理,继承传播,在自信中前进。

以从文化自信中传承中国传统武术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中已有的关于武术文化、文化自信、武术传承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及借鉴基础,总结我国传统武术传承的研究现状、面临的困境。对有关资料(书籍2部,论文12篇)进行整理,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归因和逻辑分析来对传统武术在文化自信中传承进行阐述,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梳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传统武术传播、传承的历程,尤其是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文化自信问题,以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对中华传统武术传承的文化自信、自负、自卑进行分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从时代性角度看传统武术传承,正确认识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不同时期、政策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的特点,对文化认识的区别,以期为传统武术在文化自信中能够很好地发展、传承。

1 中国武术继承中的困境

1.1 中国武术在继承中的“内忧”

1.1.1 技术层面 由于西方体育在中国不断横行,西方体育的观念逐渐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逐渐被西方体育的游戏化、简单化和标准化准则所控制,朝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竞技武术不断西化,成为一个具有中国武术名字的西方化的体育运动。近代以来,我国一直学习西方的体育模式,并以此指导方针和方向来发展我国的体育运动。近些年来,为了推进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国家武术管理部门更是从评价标准和武术套路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产生了样板武术、新武术、体操化武术等;西方体育的文化观逐渐取代了中国的文化观念。“具有典型文化意义的中国武术,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走进了‘以西变中’‘以体变武’‘以奥变武’的发展场域”[2]。

1.1.1.1 技击的永存性 武术的技击含义无论是在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武术中都是存在的。在传统武术中,武术的技击价值尤为重要。武术的技击性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并在古代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搏击、军事战争中,在历史资料中武术都是经得起考察的。而在现代武术中,技击价值仍然存在。现代武术有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2种形式,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格斗技能。现代武术,它以攻防格斗为特点,但不以搏斗为目的。武术的技击价值不曾消失,失去技击价值的武术也不再是武术。

1.1.1.2 技击含义理解的偏颇 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理解武术技击的环境存在,人们也没有必要必须了解武术的技击内涵。在追求健康、休闲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武术的健身价值,而对于武术的技击价值则偏颇的理解在能不能打的层面上。“打”是武术技击含义最低层面的理解,武术的技击有其遵循的道德品质和素养。武术的技击体现为自立、自保、自安,武术注重武德,武德是武术的魂。

1.1.2 文化层面 从文化层面来看,武术固有的传统文化内质逐渐被边缘化。武术越来越偏离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异化为西方体育的另类形态[3]。中国武术作为华夏民族最早的运动项目,它是在东方传统文化的抚育下,融入了东方民族人文理念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崇尚气节、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求是务实、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和“立足传统、勇于创新、开阔胸怀、兼容并蓄”的战略思想以及“中和、谨信、自强、厚德”的中国武术运动项目理念。它在其自身发展中经历了格斗技能、军事需要、娱乐形式、民间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历程。凡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没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其文化不会被世界所承认,也不可能走向世界。在经过近2个世纪的挫折,逐渐强大的东方民族开始对自身文化进行反思与关注:弘扬与传播东方文化,是时代赋予体育人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文化责任。

1.1.2.1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文化发展既有同质化的一面,又有异质化的一面。全球化与地域性、同质化与异质化不同文化力量的相互作用,甚至产生冲突,这是文化运动所产生的必然现象[4]。中国武术是东方文化,柔道是西化了的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是相互矛盾的现象,以及形成的紧张关系,冲突与融合会共存一个时期。在冲突与融合会共存一个时期内,中国武术的传播很难尽人意,其文化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原因。中国武术的传承困境,源于文化自卑,民族自信心不足,文化自卑与近代时期社会转型密切相关。社会转型必然牵动文化转型。伴随着文化转型在一定时期内会形成2种现象:1)文化的发展陷入危机,发生裂变,由纵向的传统传承走向横向的文化开拓。其表现为本土主流文化遭到质疑、背叛,异己文化得到认同,文化走向结构的沟通和重构;2)文化的发展由一元独霸或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并存[4]。但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负不同,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困境,不仅来自文化自卑,同时还来自文化自负心理。“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根深蒂固。看到空手道、跆拳道等项目在世界走红,不进行理性分析,而先予以鄙视。这其实是文化上的一种因循沿袭,停滞不前;同时反映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更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极度不自信。

1.1.2.2 对于武术文化缺乏全面认识 后现代化国家纷纷进口西方文化,以填补自身文化对这种发展认识的空缺,满足本国人民对这种经验的需要,但不能使文化认同发生危机[5];西方文化得以传播并不断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不仅是传统文化被再创造,非西方文化被视为落后与愚昧的象征,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充满向往,传统文化被视为主体性的象征一再被弘扬,从而对西方文化产生愤慨,滋生反西方的情绪。诸如此类都是对文化的性质缺少全面认识所造成的结果。以多元性来看待文化,不仅允许其他文化的进入,同时也应该出口自己的文化。中国武术只有选择地进口文化,并及时进行消化与吸收,走出过度依赖于传统,即依赖于祖辈的怪圈,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中国武术的国际推广才能走上正轨[5]。

1.2 中国武术传承中的“外患” 西方文化凭借自身的先进性和显著性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并以外在的“显性”和内在的“隐性”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跆拳道、空手道、剑道在中国很受欢迎,成为青少年消费文化产品的主流。作为强势文化的西方竞技体育打着奥运会的旗帜,肆虐地侵袭着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使得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开始偏离固有的发展轨道,以致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实质上是对民族文化的自卑与过度自信,造成了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中的失语,在世界文化中的缺失,形成了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质疑[5]。

2 前进中的发展方向

2.1 在批判中增强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前进 祖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尤其在武术方面,如,中国的太极拳、八卦掌、养生术,在武术传播中不仅要自信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武术文化,也要相信中国武术的特色与优势,而不要一味抱怨,不应拿异域武技贬低我国武术,而应将优秀的武术传承下去,不断拓展习武人群,在不同行业、层次中来传播中国武术,树立武术文化自信,可能在不同的人群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各有所见,水平也会有所差别,但从对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上来看,却是一致的。武术人就是要立足这一基础,去努力培养民间不同层次人群的武术文化自信,传统武术发展才有希望[6]。

2.2 武术的传播继承,要坚持两条腿走路 对中国武术文化自信之后,在全球的传播需两条腿走路,即以民间为主,政府支持;竞技体育化与大众健身并举。无论走哪条道路,经济的投入是基础。文化的发展很难划出一条明显的时间界限,政府主导的与民间悄然兴起的,时常会出现不同的轨迹。中国政府对民族体育运动的重视和当前全球中国武术兴起证实了这条轨迹。为此对中国武术,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环境形象在内的文化体系,要规范和完善,并进一步完善项目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探索项目发展的市场机制,加快推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尽快培养一批项目发展急需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努力推动项目的规范化、国际化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赛事活动,逐步建立政府和社会举办相结合、国家级别与地方区域赛事相衔接体系,不断提高各类赛事的水平。

2.3 武术生根于民族的土壤,应有信心加强基础求发展 基础建设是项目发展的生命线。各自为政单兵作战,没有战略布局断然是不好传播工作的。基础建设包括项目的命名及专业术语的标准化工作、传统技术动作发掘整理工作、中文名及其他语种的标准翻译工作。在各类制度规范制订和修订过程中,注重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贯彻和体现。基础建设还包括:场地器材改造,重点做好摔跤台、记录计分电子显示屏的研制;开展各类辅助设施的研制与改造、启动裁判员、运动员比赛服装服饰的设计制作;传统训练器材的改良和创新,为创新训练方法和大众普及提供有效支撑。基础建设还完成项目多层次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编撰适应于大众健身的项目普及教材和适合于中小学的选编教材,编撰翻译英文初级推广教材。分别建设不同级别的“中国武术训练基地”,承担各国教练训练和培训任务。

2.4 借鉴媒体传播方式,注重武术推广 组织引导专业人员举办中国武术项目的文化大讲堂、专业知识讲座,联络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制作以中国武术为主题的文艺影视作品,注重采用互联网、动漫等新兴传播形式开展项目的普及宣传。组织引导专业人员组成表演队进行多地域多层次表演。充分利用各地传统文化的积淀,注重开发和利用各地项目的无形资产,创建中国武术的区域性品牌,开展名队、名师、名队员“三名”建设,打造一批知名的运动队品牌;引导企业投入和开发中国武术用品市场,完成如武术服、武术鞋、吉祥物、邮品、文化衫、教学光盘、训练器材等产品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专门的中国武术用品市场链条[7]。

3 结 语

中国传统武术要传承,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培养国人的武术自信和文化自觉,改变国人对武术文化不自信心的局面。无数人应注重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觉能量的发挥,站在历经了几千年沧桑的中华武术文化上,从“内忧外患”的角度思考,运用现代科技、媒体等手段方法,注重从不同角度传播、传承中国传统武术,使绵延数千年的武术文化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

[1] 刘帅兵,李鸿,吉灿忠. 从“自卑”到“自信”:实现中国武术自强的文化反思[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1):63-65.

[2] 冉学东,王岗.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J]. 体育科学,2012,(01):71-76+87.

[3] 马爱军.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1(4):1-4.

[4] 张静.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同质化与异质化[J].教学与研究,2002(5):56-61.

[5] 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4.

[6] 宋丽.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46.

[7] 姜雪婷,张洪安.从武术文化自信与自觉的角度谈传统武术的发展[J].博击(武术科学),2006(6):13-16.

[8] 孟涛.武术在美国——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

[9] 郭玉成.中国武术与国家形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0] 汲智勇.武术动漫: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76-79.

[11] 丁传伟.汉语推广对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94-197.

[12] 王岗;张大志.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J].成都体育学院,2013,39(6):1-7.

[13] 丁传伟,王继生,王雪亭.武术国际化推广研究——对外武术教练员技能素质研究[J].运动,2015(13):149-150.

[14] 丁传伟,丁保玉,张长念.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以孔子学院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创意平台建设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3):231-234.

[15] 冉学东,王岗.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新思考[J].体育科学,2012,32(1):71-76.

Inheriting Chinese Martial Arts from Cultural Self-confdence

WANG Ji-sheng,DING Chuan-wei,MENG Fan-li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China)

As the process of China reform and opening is continuously advancing, Chinese people get to know and accept more and more various foreign sports. As a traditional event, Chinese martial arts unavoidably suffered impact and also shown declining trend. This thesis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ways of researc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consciousness” and “self-confdenc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potential predicaments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nd further give advice in accordance to diffculties faced by Chinese martial arts, hoping it could provide enough theo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elf-confdence and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that extends thousands of years is carried forward.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need of rapid development need to be capable of enduring loneliness. That should begin from cultivating peoples’ self-confdence andself-consciousness about martial arts culture. Confdence in the criticism, in succession in the development, to insist on two legs, we have the confdence to strengthen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and media dissemination way, pay attention to martial arts promotion.

martial arts culture; cultural self-confdence; inherit of martial arts

G852

A

1004 - 7662(2017 )05- 0090- 04

2017-03-11

国家民委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路径与形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GMD-033)。

王继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技击中国武术传统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