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研究

2017-11-27彭继顺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农民工培训

彭继顺

摘 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以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农民工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目的性不强,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对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构建长效机制,有助于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武陵山区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新战场。多年以来,武陵山区农村一直在执行扶贫工作,但工作人员返城后农村又缺少得力干将,又返回到贫穷状态,究其原因一直以来采用的是抬举式扶贫,输血式扶贫,看似脱贫实则没有解决根基问题。扶贫工作关键是要为农村建立自身支撑之躯,恢复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在精准扶贫新征程的起点上,作为武陵山区主战场的湘西自治州全面开启了扶贫攻坚。湘西职院凭借着本地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担起社会责任,勇挑重担,全面服务武陵山区扶贫攻坚新战场,展开了一系列武陵山区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工作。

一、武陵山区农民工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利用一年时间,我们在一系列的培训中,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乡镇、年龄、学历状况、培训情况、培训支出、家庭产业等方面,共有20个培训班1516名学员参加了问卷调查,这1516名学员相对来说都是有“想法”的劳动力骨干。由各班班主任分别统计,最后由我们课题组进行分类汇总,范围包括自治州绝大部分县市乡镇。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系统处理,得出现阶段自治州农民工培训现状及问题。

如下表(以年龄为变量):

(一)农民工趋向老龄化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35岁以下的劳力占比是20%,45岁以上的劳力占35%,农民工老龄化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入城意愿高,愿意从事农村产业开发的越来越少。

可喜的是,年长的农民工越来越注重农村产业开发,可没有技术或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有心而力不足,农村产业缺少带动作用,使新一代农民工重心不在农村创新创业,导致农民工趋向老龄化。

(二)农民工整体学历不高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老一辈农民工学历水平主要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可推断出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不强,这部分农民工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实施创新创业扶持。

(三)带着创新创业目的性来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不多

通过问卷及走访谈话调查发现,50.8%农民工不愿意参加职业培训,他们认为创新创业培训只是理论上的培训,实践意义不强,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或者临时找师傅就能解决问题,不需要参加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调研中发现农民工对自己长期发展规划缺乏考虑,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当然,也有49.2%的农民工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想通过培训学得技术,发展自己的产业,能得到别人尊重,获得较高的收入等。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针对专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基本上都是免费培训,不只是包吃包住还免费学技术,甚至还有来去路途车程的补助,但是他们很多缺少目的性,是培训都参加,成了培训的“专业户”。

(四)农民工培训“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

在实施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培训内容缺乏个性,不符合当前农民工需求,“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由于国家扶贫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创新创业项目百花齐放,农民工的创业项目更是五花八门,他们对创业充满期待,渴求得到技术支持,可在实际接受培训中他们发现其实专业并不对口,比如自己在搞养牛或养兔产业,可培训内容为养羊、养猪;自己搞新品种梨的种植,培训内容却为茶叶、大棚蔬菜。难于满足所有学员的细分专业,本着学总比不学强的态度完成培训,使培训成果大打折扣。

二、加强农民工造血功能,扶持创新创业研究

(一)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构建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

当前,武陵山区民工普遍老年化、文化程度不高、培训目的性不强和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应加强政府和企业为主导,从创新机遇与创业宣传、培训模式、资金扶持、跟踪服务、考核方式、社会监督六大方面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恢复农民工造血功能并持续发展。

(二)改进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讲究培训时效性,满足农民工多元化需求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农村创业,是否丰富,是否紧贴农民工实际需求,培训方式是否灵活,是决定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意愿的关键,更是农民工创新创业的必要前提。

1.丰富培训内容,突出时效性,满足农民工多元化需求。目前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内容单一,而如今农村创业项目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应加强宣传,明确培训内容。比如:水稻种植培训,而不能仅宣传为种植培训;茶叶培训应在春季进行而不是秋季。内容在于细,在于精,切合实际,这样农民工觉得能现学现用,确实掌握技能,积极性提高,培训有效性也得到提升。

2.改进培训方式,重于实践。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方式应区别于传统培训,杜绝室内讲实践性操作内容的纸上谈兵方式,其实很多技能百闻不如一见。课堂教学是基础,是总结,真正重点还是实践性教学。培训教师现场示范,组织学员多进行操作实践,从学员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农民工学习兴趣,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回家才有创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提升培训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而不是理论专家。

(三)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

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更多的是实践性培训,理论知识较少,这就要求资金上得到保障,相比传统性的培训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撑设备购置,教学基地的往返开销等。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经费是阻碍其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性因素,费用少限制了实践性教学的课时量。因此,政府应保障培训资金来源,根据农民工技能培训类别增加实践性教学经费,将农民工培训视为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的一条路径,发展农村产业,实现农民工自我发展能力。

(四)完善跟踪服务,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农民工通过创新创业培训后返乡实施创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碰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完善跟踪服务。将专业技能、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授课,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解决农民工再培训学习组织难的问题。农民工在接受专业技能基础上需要逐步接受高等教育,满足其多层次需求,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五)完善技能鉴定考核制度,要求持证上岗

凡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都要求完成考核,拿到结业证书,完善技能鉴定考核制度,坚持学考分离的原则,即专业技能培训由培训机构完成,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由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专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统一由国家认可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组织考试并颁发合格证书。鉴定机构要加强完善技能鉴定题库建设,适时更新,符合时代发展,满足农村创业和产业升级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健全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为了调动农民工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的积极性,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农民工在扶持政策上优先对待。表彰农民工创新创业示范户,建立与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互动机制,开设农民工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培养专户专业,改变当代农村产业规模小,游离的状态,由农户变成农场主。

三、结语

在武陵山区扶贫攻坚及农村产业专业发展上农民工是产业主力军,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产业的模式,资金扶持与跟踪服务决定着农村产业的规模,实现产业自我良性循环。农民工文化层次的高低决定着武陵山区农村产业整体水平的高低。因此,开展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是搞活农村产业,发展農村经济的活水,是灵魂,对提高我国农村产业整体水平起着促进性作用。构建培训农民工创新创业长效机制是推动农村脱贫走向富余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沈柳.高职院校应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J].江苏农村经济,2011(1):64-65.

[2] 濮玲.淮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

[ 责任编辑 杜建立]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农民工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