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2017-11-27杨金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阅读期待阅读质量落实

杨金瑛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能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优化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期待;阅读质量;感悟;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79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创设,情境的营造,激起学生内心体验和探究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情出发,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的主旨后,引导学生提出疑难及感兴趣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适当筛选,形成阅读期待,便于个性化学案的生成。

一、感悟“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运用“导学案”,努力营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并习得能力。接触了“学案导学”的学习方式,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例如教学《梅花魂》一课,梳理学生的阅读期待生成了学习方案,依托学案,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疑难处师生、生生相互合作,交流,自然轻松地学习了课文,有效地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执教第一课时中,我首先检测了学生预习的情况:读准读通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并试着用小標题来概括。

学到这里,我继续引导: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探究什么?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初读之后,他们探究的兴趣点不同,提出了多样的阅读期待。

生1:我认为再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弄懂梅花魂到底是什么含义?

师:你关注到了课文题目的理解。

生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通过文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我们就能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课后习题要求我们达到的。关注课后习题,是很好的学习习惯。

生3: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师:你发现文章开头和结尾有联系,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联系呀?

生:(齐答)首尾呼应。

师:你看,首尾呼应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那进一步应该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4:这篇课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师: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很好,我们学习课文,要理解内容,还要学习表达,挺棒的。读书一定要思考!读这篇文章有没有问题?

生5:为什么这个墨梅图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它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呢?”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句子啊!我们是应该弄懂的,它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没想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如此强烈,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大胆质疑,为深入探究找到切入点。强烈的阅读期待,为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开启了学习的大门。

学习《梅花魂》,我首先关注到学生不同的阅读期待,然后进一步启发引导“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

师:要理解梅花魂的深刻含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觉得要是理解梅花魂的话应该从它的字面上理解,然后再通读课文,找一找关于梅花的句子,还有跟祖国联系起来,就可以把梅花魂的意思写出来了。

师:这是由浅入深的方法。梅花魂,一定要先读与梅花有关的事件,然后我们要联系全文来理解,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这样学习,就能够拟定出一个学习的步骤,这就叫学习方案。

就这样,结合达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拟定不同的学习方案。最后生成了三条学习方案:

学习方案一:

默读课文,结合“我”对外祖父的回忆,思考:外祖父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写批注,想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习方案二:

读读与梅花有关的事件,想一想“这不只是花,而是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体现在哪儿?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批注,并练习读出感受来。

学习方案三:

读读与梅花有关的三件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批注,再把三件事联系起来,思考“梅花魂”的含义,如果能联系全文,借助相关资料就更好。

适时关注阅读期待,正是学案生成的关键。由于《梅花魂》一课文本内涵很丰富,学生阅读期待多样:需要关注人物特点,需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需要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等,随之生成的学习方案就是不同的,这也恰恰凸显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为这样的学案是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课文难点,同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在不断拔节。

二、落实“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的尝试

正因为学生如此快乐地投入学习之中,更激发了我“关注阅读期待生成学案”的不断尝试,《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学生在初读后,形成了如下三个个性化的学习思路:

学案一:(习题修改形成)

默读“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了翠湖边,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批注,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案二:(课题、重点句)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画出有关的句段,用心读一读,写下感受。

学案三:(解决疑难)

课文结尾写道:“他的心中,一定牵挂着飞翔的鸥群。”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读读有关的句段,在感受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期待”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自身智能提高的发展观。“阅读期待”的有效利用,也是学案生成的前提。为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畅游,兴趣盎然,精彩无限,一定要关注阅读期待。

参考文献:

[1] 李琳.巧借阅读期待提升课堂质量[J].小学教学参考, 2017(10):60.

[2] 王来.如何借助阅读期待来提高阅读质量[J].课外语文,2015(12):139.

[ 责任编辑 张亚欣]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期待阅读质量落实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阅读期待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给阅读一片蓝天
阅读期待:回归文本的价值体验
掌握三步课外阅读策略 提升英语课外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