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7-11-27刘奕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1期
关键词:腹部手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刘奕婷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191例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研究组(9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 治疗4周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躁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16例, 对照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30例, 且有2例躁动程度达到3分;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血压值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且心率(76.6±10.7)次/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3±9.5)次/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 明显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有助于预防术后意外事件,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麻醉苏醒期;腹部手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92

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 麻醉苏醒期出现呻吟、哭喊、胡言乱语、不自主运动、不服从医护人员的指令或自行拔除身上治疗管道等, 可导致患者的自身意外伤害;在普外科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 苏醒期躁动较为常见[1]。故本文通过研究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希望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12月在本院行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的191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研究组(9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0例, 女45例;平均年龄(44.6±5.3)岁;胃部手术39例, 肠道手术42例, 其他手术1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49例, 女47例;平均年龄(45.2±4.9)岁;胃部手术40例, 肠道手术41例, 其他手术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及精神疾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加入研究, 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术前访视、麻醉前沟通核对信息、麻醉后尿管置入及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常规心电监护和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

①术前心理疏导及相关麻醉知识宣讲:患者由于缺乏手术相关的知识, 会在术前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心理情绪变化, 此时患者的交感神经较兴奋, 即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及心率波动, 增加其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几率, 故在麻醉前向患者讲解全身麻醉的方法、过程及手术的大致过程, 放松其心情。②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去枕仰卧, 帮患者调整个舒适姿势, 可根据情况对患者使用约束带, 防止患者拔管或坠床;清理患者的呼吸道, 负压吸引呼吸道内的痰等分泌物, 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面罩吸氧, 检查动脉血气,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压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情况可予以适量的镇静或镇痛药物, 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2-4]。

1. 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苏醒期的血压、心率及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麻醉躁动程度采用0~3分进行评价, 其中0分表示无躁动;1分表示轻微躁动, 但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安慰可缓解消除;2分表示躁动较为严重, 单人可完成对其约束带制动;3分表示躁动剧烈, 需多人才可对其进行制动[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躁动程度比较 研究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16例, 对照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30例, 且有2例躁动程度达到3分;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压值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且心率(76.6±10.7)次/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3±9.5)次/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一种特殊的麻醉并发症, 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听从护理人员指示、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等[6];有文献报道证明, 这可能与患者苏麻醉苏醒后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7], 亦有资料显示, 这也与患者对麻醉手术后的身体应激反应不了解、思想准备不充分、恐惧麻醉后的疼痛感及呼吸抑制等有关[8]。由于腹部手术通常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对其腹腔内的脏器产生一定干扰, 且术中出血较多, 故更容易使患者出现麻醉后的严重不适感觉, 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 大大增加了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可能性[9]。

本文研究显示,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压值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且心率(76.6±10.7)次/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3±9.5)次/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情, 使其对术后的身体状况具有一定心理准备, 不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降低术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研究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16例, 对照组中发生躁动的患者共30例, 且有2例躁动程度达到3分;研究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16.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一般生命体征平稳推测得知, 予以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躁动发生率, 减少患者坠床或拔管等不良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有利于患者术后平稳过渡到病房进一步恢复[10]。

综上所述, 腹部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麻醉苏醒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明显降低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 有助于预防术后意外事件, 提高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邹雪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9):957-958.

[2] 杜颖, 王秀红, 李秀娟, 等.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中外医疗, 2015(21): 127-128, 131.

[3] 楚冬冬.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探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4):113-114.

[4] 陈志峰.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0):1884-1886.

[5] 吕利平. 循证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9):13.

[6] 郭晓君, 徐友芳. 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3):154-156.

[7] 李玉辉, 李萍.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前留置导尿管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当代护士, 2012(9):36-37.

[8] 于佳伶, 费华华, 刘文胜. 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全身麻醉患者蘇醒期躁动的临床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6(3):446-447.

[9] 刘正楠, 王斌全. 围麻醉期的护理干预对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 中国医疗前沿, 2013(6):1-3.

[10] 谭俊华, 白桦. 护理干预对麻醉苏醒期全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的效果观察. 当代护士, 2014(5):10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部手术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预防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拟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疼痛的研究
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效果及其防治探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