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在相关性

2017-11-27郑玉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相互促进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郑玉竹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提出,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性。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四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在內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 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有机统一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存在的基本前提。道路的开辟和扩展,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新,为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现实的依据。道路在具体实践中能否快速顺利的发展,成为了检验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生命力的关键指标,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将失去现实根基,缺乏说服力和有力证明。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都离不开在理论中论述其存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都离不开利用理论的科学性保证其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方向,都离不开通过理论提高人民实践道路、践行制度、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必要支撑。“制度是刚性的,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其优势就在于以固化的方式,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形成的经验、理论和道路固化下来。”无论是在道路中实现国家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是在理论体系中进行理论的不断创新,还是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符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又能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制度,能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文化的认同感,为三者的发展提供长久和稳定的支持。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必要的精神素养。“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了长期的心理准备和精神积淀而形成,影响着中国道路的探索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此前提条件是其能与中国文化“兼容”并从中找到生长点,才能避免水土不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坚守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边界,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之路和完善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首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断提供实践动力。道路以开辟和拓展过程中,源源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发展。具体来说,道路要求理论不断创新,形成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道路要求制度不断完善,形成合理的制度保障新的实践;道路要求文化不断更新,形成先进的文化满足实践的新需求。

其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指导作用。我国目前距离共产主义的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理论层面对道路的正确性和制度的优越性进行论证,以科学合理的理论解释让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发展产生充分的信心;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为革命文化的经验总结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再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发展,必须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持。道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理论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文化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通过缓解各方面的矛盾,调解各种利益冲突,从而提供持久而稳定的保障,减少道路在实践过程中的阻力,激发社会各界创新理论的信心和热情,提高人民进行文化创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最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历史的发展不会尽如人意,道路的开辟和扩展,理论的形成和创新,制度的创设和完善,必将充满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被压倒,而且还大步地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厘定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边界,让人们在精神领域扎根信念和牢固认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有机统一,共成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都与马克思主义保持紧密的联系,都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以实现伟大“中国梦”为历史使命,这一系列的内在共性,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四者之间能够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来源于,也将回归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为在活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中华民族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是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参考文献

[1] 韩庆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J].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8.

[2]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3]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2014-10-15.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2).

[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互促进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职业技能教师与职业院校的需求差异性探讨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