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转型思考与实践
2017-11-27史小军朱前东
史小军 朱前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资源;学科建设
摘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学校学科不断调整与变化、读者需求日益增长、文献资源不断涨价、采购工作规范化与程序化日趋严格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合理转型。文章指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及馆员应具备学科意识、绩效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特色意识、读者意识和程序意识,并将这些意识成功融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创新实践中,有效地保障和推动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的更快更好发展,增强图书馆在高校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1-0034-03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担负着保障和满足学校教学、科研活动文献资源需求的重任。因此,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和重要职能。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国家和高校日益重视学科建设与评估,图书馆如何紧密围绕学科建设做好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在文献资源不断涨价且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如何保证文献资源建设体系的有效性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在商业性数字资源日益普及和读者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图书馆是否还要继续进行特色资源建设?随着政府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不断规范化,图书馆如何采购才能符合采购工作的规范化要求?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具备7点意识,并介绍了这些意识如何融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转型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1文献资源建设转型思考
1.1具备学科意识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根本,学科建设与发展程度代表了高校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开展社会服务的能力。因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学校学科建设这一中心。首先,图书馆应保障学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资源需求。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是学校发展的重点,是学校的名片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应主动深入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所在院系,调研科研团队、师生对学科资源的需求。对于资源需求比较多的学科,图书馆需要与学科相关师生沟通,将资源按需求迫切程度进行排序,在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全部资源需求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优先购买学科最需要的资源,达到保障重点学科重点需求的资源建设目标。其次,图书馆应主动跟踪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动态,及时、适度调整资源建设的学科分布。目前,学校层面的学科规划与学科动态调整,很少直接通知到图书馆。因此,图书馆负责资源建设的部门与馆员必须主动关注学校学科变化与调整。最后,图书馆应从宏观层面规划与协调资源建设的学科平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通常无法满足所有学科的资源建设需求,图书馆需要利用有限经费,尽量满足各个学科的重要文献资源需求,既突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增学科的文献需求,又保障其他学科的重要文献需求。
1.2强化绩效意识
绩效分析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已购文献资源的利用效果,进而科学、合理地调整文献资源建设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发挥有限经费的最大使用效益。纸质文献资源的绩效分析主要是分析文献的借阅率。数字资源的绩效分析有多种方式和多种评价指标,图书馆界已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1-2]。目前,图书馆绩效评价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数据库商,但数据库商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维持图书馆续订状态,其提供数据的客观性值得怀疑。因此,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使用统计平台,或采用第三方比较成熟的数据库使用统计系统。
1.3树立质量意识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始终坚守质量意识,只有坚守质量意识,才能保证形成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收藏体系,才能保证后期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服务学校学科建设需要,满足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文献资源需求,因此,文献资源的质量因素包括文献内容的学术水平、对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的支持程度、对人才培养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支持程度等。此外,因數字资源依赖于一定的网站、软件等技术服务系统,图书馆还需评估该类信息技术服务系统的质量水平。
文献资源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出版商或数据库商出版政策和出版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图书馆必须持续、定期地评估文献资源质量。
1.4关注资源供应商服务
资源建设的服务意识指图书馆应关注出版商、数据库商、馆配商及代理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图书馆不仅要考察商家的服务内容,还要关注其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质量意识针对的是文献资源内容和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系统,服务意识针对的是商家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前者是资源质量内涵,后者是资源质量的外延与保障。图书馆重视资源质量和服务质量,有利于保证资源的后期使用绩效,有利于图书馆发挥学校文献资源保障的重要功能。
1.5继续特色资源建设
特色资源是图书馆馆藏特色与优势所在。特色资源通常具有专业性、稀缺性和标志性,不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且对普通大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需要有长期规划并进行持续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特色资源内容的规模性和系统性,才能使特色资源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成为图书馆乃至学校的重要名片。
1.6读者意识
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要将读者需求放在第一位,应主动调研读者需求,尤其是引导和吸引读者参与文献资源建设[3]。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正在研究与实践的PDA采购模式就是一个例证。此外,高校除学术、科研需求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有教学资源需求,学生有自主学习资源需求,因此图书馆对相关资源也需予以考虑。
1.7程序意识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而财政资金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要求。为此,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即采购工作要有程序意识,采购工作要做到合法与规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采购工作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二是采购流程完备,数据库采购需要有试用、询价、评估、论证等环节。为了保证资源建设的程序意识,图书馆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并与学校采购主管部门沟通,制定本馆文献资源建设条例,使程序意识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传承性和实践效果。endprint
2暨南大学图书馆实践
2.1服务高水平大学学科组团的文献资源建设
2015年,暨南大学遴选了13个高水平大学学科组团,力求在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团队引进、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与快速发展。暨南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高度重视上述学科组团的学科建设需求,召开高水平大学学科组团资源建设协调会,了解学科资源紧缺情况与迫切需求,并就高水平文献资源建设费统筹、院系合作、学科服务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会后,我馆馆长带领业务骨干分别深入新闻与传播学院、理工学院和环境学院等,进一步调研相关学科组团、教师代表的资源与服务需求。我馆还安排专门的学科馆员对接未调研的学科组团,详细了解其文献资源及学科服务需求。
针对调研反馈的需求,我馆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①坚持学科意识、读者意识、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我馆紧密围绕13个学科组团相关学科,汇总调研需求,并根据调研时院系、师生反馈的资源需求迫切程度进行排序。我馆通过资源试用了解资源内容质量,通过兄弟馆的评价了解资源提供商的服务内容与质量。在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的基础上,我馆优先购置各学科急需、师生多次荐购、高质量的文献资源。②重点关注学科调整与变化。部分理工医类学科组团属于学校新增重点建设学科,且我馆相关学科文献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缺少国外高质量、专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我馆利用有限的文献资源建设费,尽最大努力保障这些学科文献资源需求并做到学科分布平衡。我馆针对力学、光学、材料科学、化学、医学等学科组团,分别购置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数据库(ASCE)、美国光学学会数据库(OSA)、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数据库(RSC)和美国医学会期刊(AMA)等。这些资源极大地支持了学科组团的教学、科研活动,受到院系与师生的广泛欢迎和好评。③注重学科平衡[4]。不仅理工医类学科组团之间,理工医与人文社科类学科组团之间都需要考虑资源建设的学科均衡与协调发展。在进行理工医类资源建设的同时,我馆引进了人文社科类学科组团急需的资源,如慧科新闻搜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和BvD数据库等。④合作共建文献资源,共同争取学校更大的支持。我馆因经费有限无法购买所有学科组团急需的资源,因此,我馆提出“馆—院”合作模式,与学院共建资源,如与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建,引进了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和皮书数据库。对于经费有限无法购置的文献资源,我馆与院系共同向学校申请,争取学校更多的经费支持。
2.2强化特色资源建设
我馆特色资源建设主要是馆藏特色资源建设,主题涵盖华侨华人文献、古籍文献、“金”学版本及研究文献等。
2.2.1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暨南大学属于侨校,华侨华人研究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与重点学科。我馆设有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专门从事华侨华人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2016年11月,由我馆发起,在对外联络处的支持以及华文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配合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在我馆揭牌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将为学校开展华侨华人研究、华文教育以及新闻传播、华文文学等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彰显华侨最高学府的办学特色与声誉[5]。
2.2.2古籍文献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我馆是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馆藏线装书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我馆已开发了章太炎藏书网并上线服务,并已将部分古籍文献数字化,且正在开发我馆古籍藏书网,让用户可以在线检索更多珍贵古籍资源的相关信息,更好地支持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科研与学习需求。
2.2.3举办《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暨版本展。我馆收藏《金瓶梅》的不同版本共70种、409册,金学研究著作共800多册,“金”学文献收藏种数、质量、数量位居国内高校前列。2016年10月,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主办,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图书馆承办的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暨版本展在我馆举行。本次会议将学术研究、文学名著阅读推广、馆藏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紧密结合,进一步发挥了我馆在图书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学科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3补充教学、学习类资源
因文献资源建设费有限,我馆多年来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偏重于学术、科研类资源采购,很少引进教学及学习类资源。为更好地支持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及综合能力培养,我馆引入一批教学、自主学习类资源,如中科VIPExam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引入教学、研究性资源,如JoVE实验视频期刊、Wind资讯金融终端等。引进这些资源充分体现了我馆资源建设中的读者意识,这些资源贴近读者需求,因此广受学生、教师欢迎,使我馆的资源保障和服务价值更深入人心。
2.4实行文献资源建设淘汰制
我馆一直重视馆藏文献资源的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文献资源建设淘汰制,以保证有限的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益。我馆实践包括:①使用绩效差的电子资源经过宣传、培训与推广后,如果绩效仍未提高,我馆在通知并征询读者意见后应停止订购。②引入第三方数据库使用统计系统,为文献资源续订与淘汰提供客观依据。③根据资源的学科属性制定相应的资源停订标准。如:数学、物理、历史等学科资源的使用量通常要低于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
2.5制定馆藏数字资源管理条例
我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规定,并根据学校采购中心的采购工作要求,制定了《暨南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条例》。该条例含11章内容,涉及资源建设目标、组织架构、采选原则、采购方式和采购流程等。该条例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该条例增强了我馆资源建设的程序意识,保证业务工作有据可依,尤其保证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使之不随岗位和人员变动发生较大变化,从而降低了相关采购风险,保持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稳定性。
3结语
在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中,学科意识是根本,读者意识是出发点和落脚点,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特色意识是建设标准,绩效意识是文献资源体系有效性和使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程序意识是业务工作规范化、连续性的制度保障。2015年,国务院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6]。在国家和高校日益重视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更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只有紧密围绕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建设高效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才能保障和推动学科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保证在高校体系中始终拥有地位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严丹.外语院校图书馆多语种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文献保障与教学科研视角[J].图书馆建设,2014(6):25-30.
[2]贺秀英,王晓文,呼翠侠.基于模糊语义法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2):113-115.
[3]赵波.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优化策略[J].图书与情报,2014(2):127-130.
[4]王庆雯,孙丹霞.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中的馆藏资源配置[J].图书馆杂志,2015(5):66-69.
[5]“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揭牌[EB/OL].[2016-12-01].http://lib.jnu.edu.cn/news/NewsInfo.action?id=2102&subjectid=2&expandable=0.
[6]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EB/OL].[2016-11-3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編校:崔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