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府佛教音乐探析

2017-11-27赵旭超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衬词广府乐句

赵旭超

广府佛教音乐探析

赵旭超

(韶关学院 音乐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广府地区是汉传佛教海路传入中国的起始地。印度佛教“梵音”在广府地区和当地方言相结合,在赞佛、礼佛等佛事活动中用“外江话”演唱。广府佛教歌曲速度缓慢,节拍规整;运用民族调式,旋律缠绵,以平稳进行为主;运用衬词、衬腔,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广府;佛教音乐;旋律;歌词

汉传佛教由陆路和海路两条线传入我国。其中的海路最早是从广东地区传入中国,“相传东汉灵帝之末(170-171),已有佛教徒来广州。”[1]1827西汉元鼎年间的光孝寺,西晋时期的三归寺、王仁寺,便是梵僧弘扬佛教的场所。之后,广东佛教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播发展,佛教信仰深入民间,佛教音乐也获得很大的建树。佛教音乐在佛教传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用以赞佛、礼佛、弘扬佛教的一种宗教音乐,佛事的诸多程序,如开光、接佛、拜禅、关灯等,都需要佛教音乐。

佛事活动的诸多程序需要佛教音乐,它对于弘扬佛法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寺庙间佛曲的内在联系,正是佛教流派传播的重要考证。广府“梵音多为外江乐,在省内视为正传,流传广泛”[1]1829,甚至远至泰国等地。现保留的广府“佛曲多为全国通用的曲目 ,且用‘外江话’吟唱”[1]1829。因此,广府佛教音乐的研究,对于捋清“海路”汉传佛教在岭南乃至全国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

目前,我国相关广府佛教音乐的研究,仅有《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以下简称集成),收集了6首广府佛教歌曲谱例,论述了广东佛教的历史以及音乐概况。本文研究的广府佛教音乐主要指的是佛教歌曲,将以集成收集的6首谱例为基础,从广府佛教歌曲的调式、节奏、节拍、曲式、速度、衬字、衬词的运用等方面展开探讨,填补广府佛教歌曲音乐分析研究的空白。广府佛教歌曲音声形态,见表1。

表1 广府佛教歌曲音声形态一览

一、歌词特征

佛教歌曲虽然在诸多环节中专曲专用,但是一曲多用的现象非常普遍,曲调会根据经文歌词的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虽然佛教歌曲的歌词大多是经文,但是由于不同寺庙所传承的法事有所区别,唱腔中所运用的衬字、衬词也不尽相同。下面从歌词结构以及衬字衬词的运用等方面探讨广府佛教歌曲的歌词特征。

(一)歌词结构

广府佛教歌曲的歌词结构是非规整的,前后句歌词的字数通常是非等长的。据统计,在广府佛教歌曲中,每一句歌词字数以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居多,其中字数最少的为三字句,字数最多的为十二字句。

例如,广府佛教歌曲《台前赞》的歌词共有6句,每一句歌词字数各不相同,前4句歌词字数递减,第5、第6句歌词字数递增。句间歌词呈先递减后递增的规律构成,歌词如下:

妙菩提座百宝庄严,跌坐正安然。

世尊说法在西乾,功古无边,

唱诵利人天。南无妙宝座菩萨摩诃萨。

(二)衬字、衬词的运用

广府佛教歌曲大量运用“啊、呀、耶啊、甘呀”等衬字、衬词,这些拟声的衬字、衬词没有实意,却营造了古朴、庄严的气氛,具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这些衬字、衬词的类型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在歌曲中出现的频率却很高,且衬字、衬词的运用具有一定的规律。

1.歌词和衬字交替出现

广府佛教歌曲中的衬字、衬词类型比较单一,均为拟声字。其中部分歌曲仅用拟声字“啊”或者“耶啊”,且该衬字、衬词和歌词交替出现,形成一定规律。

歌曲《万古圆融赞》通常在超幽度亡、吉祥道场、早晚修持时,运用慢速演唱,歌曲中仅运用单一的衬字“啊”,该衬字有规律地在每一个歌词后面,在每一拍的弱位循环出现。据笔者统计,歌曲中衬字演唱时值超过了实词演唱的时值。

2.句末衬字、衬词的运用

在部分广府佛教歌曲中,衬字、衬词在乐句中和歌词交替出现,尤其在每一句的末尾规律性的运用衬字、衬词,形成句末拖腔,韵味浓郁。

歌曲《戒定真香赞》通常用于超度亡灵与吉祥法事时演唱,每一乐句除了在句中运用衬字“啊”之外,还在每一句末尾反复运用衬词“耶啊”,形成句末拖腔,增添了旋律庄严肃穆的气氛。

二、旋律特征

集成所收集的6首广府佛教歌曲“速度较慢,情调较缠绵低沉。”[1]1836旋律的进行没有大起大落,以级进为主,没有做直线的上行或下行,通常为连续的波浪式进行。曲式结构有一段式、二段式以及多段式三种类型。下面从调式、节奏、节拍、旋律音程进行等方面探讨旋律特征。

(一)调式特征

这6首广府佛教歌曲的调式有宫、角、徵3种调式,多数为单一的宫调式,多个乐段的歌曲通常有转调,最后乐段一般用的是宫调式。这6首佛教歌曲的调式音列采用五声及多于五声的调式音列,其中,五声调式1首(14%),六声调式3首(43%),七声调式2首(29%)。

(二)节奏、节拍特征

节奏有基本划分、附点划分、后附点划分、切分划分、特殊划分等多种类型。这6首广府佛教歌曲均采用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拍的节奏型,所运用的节奏型仅在基本划分以及附点划分的范畴。

在这6首歌曲中,运用的节拍有散拍子、四二拍、四四拍三种类型,其中散拍子仅出现在歌曲《大祝筵赞》、《祝圣仪》的第一个乐句,作为引入之用,随后马上进入四四拍子。因此,广府佛教歌曲的节拍是较为规整的。

(三)平稳进行为主

广府佛教歌曲的旋律进行基本上为同度、二度、三度的平稳进行,偶尔出现四度及以上度数的跳进。在歌曲中没有出现连续的同向跳进,即使偶尔出现跳进(多为四度、五度、六度)之后,马上会反向进行(多为平稳进行),予以平衡。

广府佛教歌曲《祝圣仪》的篇幅比较长,据笔者统计,在整首歌曲中,音符的进行共计355次,其中跳进31次(占8.7%)。因此,旋律的平稳进行是比较突出的,跳进进行的度数有四度、五度、六度三种类型,每次跳进之后,均反向进行予以折回。

三、旋律发展手法

广府佛教歌曲缓慢平和,旋律委婉,表现了佛教清新脱俗的特征。广府佛教歌曲的超凡入圣的气质,和构成旋律的节奏、音高以及旋律发展手法是密不可分的。在集成收集的6首广府佛教歌曲中,旋律发展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重复法

广府佛教歌曲经常运用重复式的旋律发展手法。旋律中重复手法的运用可以加深音乐形象,它可以分为“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类型。广府佛教歌曲主要运用的是“变化重复”,根据变化部位的不同,“变化重复”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同首异尾

“同首异尾”指的是在乐句或者乐汇间开始片段完全重复,后续部分有所变化。广府佛教歌曲《水忏供文》的以下片段,歌词“仗我僧众”和“称赞洪名”演唱的旋律相同,其它旋律有所不同,两个乐句为“同首异尾”关系。

2.同尾异首

“同尾异首”和“同首异尾”相反,指的是在乐句或者乐汇间尾部片段完全重复,其它部分有所变化。广府佛教歌曲《祝圣仪》中,以下三个乐句的歌词“也呀”、“帝呀”所演唱的旋律相同,位于乐句的尾部,其它部分旋律不同,乐句间属于“同尾异首”关系。

3.句中局部变化

变化重复中,还有一种类型是乐句的首、尾不变,在乐句的中部通过局部改变音高,或者增减旋律音的

手法形成变化重复。在广府佛教歌曲《大祝筵赞》的两个乐句中,第二个乐句在中部根据歌词演唱的需要,通过增、减旋律音的形式和第一个乐句形成局部的变化。

(二)顶真手法

“顶真”民间俗称“鱼咬尾”,是指后乐句(或乐节)开始的音以前乐句(或乐节)结束的音为开始的旋律发展手法。广府佛教歌曲《祝圣仪》开始的两个乐句中,第一个乐句运用散拍子,结束音为“do”,和第二个乐句的起音相同,使用了顶真发展手法。该手法的运用,使得旋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三)引申发展

引申法是指引用前面旋律中的音乐素材,作自由延伸发展的旋律发展手法。运用引申法发展的旋律,和之前的旋律没有重复关系,由于材料间的派生关系,并没有引入新的对比素材,不会形成音乐风格的强烈对比,这和僧人所演唱的内容与情景是完全吻合的。因此,在旋律风格统一的广府佛教歌曲中,引申类旋律发展手法得到大量运用。

以下旋律选自广府佛教歌曲《万古圆融赞》的第二乐段,可以分为两个乐句,第二乐句由第一乐句引申发展而成。两个乐句各不相同,由于这两个旋律材料是派生关系,两个乐句是引申关系,是“统一”和“变化”的完美组合。

广府佛教歌曲的音乐形态,既具有汉传佛教音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广府文化相交融的地域性特征。广府佛教音乐的研究尚处初步阶段,集成所收集的乐谱均选自沈允升编的《弦歌中西合谱》,仅6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对广府佛教歌曲的分析意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开展广府佛教音乐的调查研究奠定基础,为岭南广府地区之外寺庙的佛教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1]李凌.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6.

A Probe into the Buddhist Music in Guangfu Area

ZHAO Xu-chao
(School of Music,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Guangfu area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troducing the Buddhism to China by seaway.The“Brahma voice”of Indian Buddhism is combined with local dialects in the area, and sung in the dialect of“Wai-jiang-hua”in the activities of praising and saluting the Buddha. The Buddhist music in the area is rich in its slow and regular paces,national modes, lingering melodies, and full of mysterious religious colors with its smooth singing and the employed Chen-ci and Chen-qiang.

Guangfu; Buddhist music; melody; song lyric

J608

A

1007-5348(2017)10-0009-04

2017-08-14

2014年韶关学院科研项目“岭南佛教音乐研究”(SY2014SK01)

赵旭超 (1981-),男,浙江文成人,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作曲理论。

(责任编辑:廖筱萍)

猜你喜欢

衬词广府乐句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