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2017-11-27殷卫娟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机器人

■殷卫娟

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殷卫娟

从学生英语阅读思维缺失的现状出发,分析该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来改变这一现状。立足课堂,从妙用书本插图、巧设开放性问题、深挖文化内涵、思写提升感悟等方面入手,可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判断力的阅读者。

阅读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策略

一、问题提出

目前,无论是英语中考还是高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共识:得阅读者得天下!教师强调学生阅读,认真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规定阅读量;家长重视学生阅读,积极配合教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阅读任务;学生重视阅读,每天会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有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

但实际情况是,阅读水平低下仍然是相当多学生的英语学习拦路虎,阅读量的增加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付出并没有得到该有的收获,这是较多学生感到很困惑的一个问题。

反思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阅读“量”增加了,但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提高。真正的阅读者一定是一个思考者。缺乏思考习惯的学生,即便阅读量再大,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们仔细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它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一线教师认真研究。

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阅读过程中思维存在的问题往往是隐性的,难以考查。因此,笔者只能从阅读考试的角度,分析其思维缺失的现状,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为读而读,只读不思。部分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阅读练习,但就读而读,缺乏对阅读文本基本的分析思考能力。文章读不懂,问题不理解,学生凭感觉猜答案。这种“为读而读,只读不思”的阅读方式在英语学困生中普遍存在。英语阅读占据了他们不少时间,但收效甚微,这使得他们的英语学习雪上加霜。

2.思而不深,思而不透。部分学生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基本理解文本的大意,但时代对学生英语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基本理解的浅思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在当下英语阅读考查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即在阅读考试中,只有少数选项能在文章里找到,大部分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对文本深入理解、深入思考分析,才能做出正确选择。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技能,否则,尽管花了大力气,阅读理解的大量失分仍是他们获取英语好成绩的障碍。

二、原因分析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思维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教师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过去“被动接受、机械学习”的英语学习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就自然而然忽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和能力。部分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讲语法多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读、背、默写多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重视客观性标准答案多于注重学生个性思维习惯的养成。思维缺失的英语阅读课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缺失的阅读习惯,英语阅读进入“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

基于以上英语阅读思维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笔者试着从问题产生的源头,即课堂教学入手,从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角度,来改变学生阅读思维缺失的现状。批判性思维是阅读思维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地做出主张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质疑、推断等,充分挖掘作者的言外之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在对文本深层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策略研究

1.妙用书本插图。

细致地观察、分析、推断等,都是批判性思维中的认知技能。在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阅读文本常配有丰富的插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预测、推断等任务,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这些技能。

以8B Unit 4 Reading为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呈现图片与配文(如下图),引导学生推断出huge的意思为not small。接着教师追问:可以用big替换huge吗?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判断可以,但少数学生开始仔细观察图片内容,他们判断不可以,因为他们发现小人仅仅是Gulliver的手指那么大,他们开始怀疑big是否可以体现大小差距如此之大,因此他们推断不适合用big,huge的意思应该是“巨大”。

教师巧妙利用插图和文字,不直接“灌给”学生该词的意思,而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比较big与huge的差异,从而推断huge的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书本插图和文字信息,通过分析筛选,从而获得正确的信息,在词汇学习中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妙用插图,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断力和创造力,学生不是就读而读,也非读而不思,或思而不深,而是通过对图片和文字的分析、比较、筛选、推断等途径,获取有效信息,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提高。

2.巧设开放性问题。

阅读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理想平台。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贴近生活,师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共鸣,也会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相互提问方式,交流自己的问题和想法。

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回答多元开放。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遇疑而问,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

以9A Unit 8 Reading为例,文章的题目是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

师:读文章标题,你能推断有关Audrey Hepburn的哪些信息?你能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想象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答案各不相同:

生1:通过Hollywood一词,可以判断Audrey Hepburn是一位演员。

生2:Audrey Hepburn应该已经去世了,因为这句话是对她的终结性评价。

生3:Audrey Hepburn肯定做了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伟大的事情,因为作者称她为“永远最好”。

生4:作者很喜欢Audrey Hepburn,对她做出了最高评价。

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标题:从作者的用词all-time,best等来推断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推断人物的身份和特殊性;可以从题目意思来判断人物已经离世……教师巧设开放性问题,促进了学生多元、开放、全面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巧设开放性问题,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回答问题,缺乏质疑意识,思维总是被教师带着走。如果自身缺乏主动思考意识,思维能力则难以达到该有的高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思维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批判性地接受,就能更深入地触及文本内涵,自身思维能力就会获得提升。

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热点,学生对阅读的材料感兴趣,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为师生互设开放性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怀疑文本中的相关信息,逐步培养问题意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之一。

3.深挖文化内涵。

以真诚的态度求真、发现,并提出自己的主张,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的特殊性之一是阅读文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只有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在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很多看似简单的文本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学生阅读的深度会受到影响,对文本就无法达到更为理性科学的深层次理解。

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中很多阅读文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节日文化、餐饮文化、风俗习惯、旅游文化等,值得学生仔细思考研究。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以8A Unit 2 School life为例。文章主要介绍英国和美国的中学学校生活。文章中,英国重点介绍了阅读周,而美国重点介绍了伙伴俱乐部和体育社团活动。一般教师在介绍完两个国家的学校生活特点后,会让学生做出比较和选择:假如你有机会去其中的一所学校留学,你会选择哪一所?为什么?

在实践中,学生因为没有深刻理解作者介绍“英国校园阅读周”和“美国校园伙伴俱乐部和体育社团活动”的背景,所以在选择时思维往往停留在“阅读”和“交友、运动”这个层面,不能从这两个国家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的思维高度去做出更为适合的判断和选择。

我们知道,英国是一个全民阅读的国家,阅读造就了英国严谨文明的绅士风度;而美国人崇善交往能力和口才表达,运动也是他们交友的重要方式。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个国家的学校生活做深入的研究,并与中国的校园文化相比较,分析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的特点,学生就能更辩证全面地审视分析,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

外语学习为学生打开了通向不同文化的窗口,有利于学生与具有不同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人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显然,接触、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够和本国文化背景下的态度和价值观相比较,有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生在英语文本阅读过程中,深入探究其文化背景,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差异,能更好地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思写提升感悟。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型的、心灵开放的思维,阅读者需要能清晰表达、严谨推理、合理论证,以培养思辨精神。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师生共同思考探讨的问题以“思写”的方式输出,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以9B Unit 3阅读课Robots为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姜先生和机器人。文章讲述了从一开始对机器人持轻松快乐的态度,到机器人有了病毒后的生气失望,到最后把机器人归还给商店的故事。

阅读文本后,教师问:“作者通过这一故事,表达了他对待机器人怎样的态度?是欢迎还是拒绝?为什么?”

学生需要从故事最后“姜先生的生活被机器人搅得一团糟,最后忍无可忍将其归还给商店”这一结局,推断作者在暗示“机器人不会给人类带来轻松快乐的生活”这一态度。

教师又问:“你怎样评价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教师设计这一问题,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作者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包容性很大,机器人作为新时代科技的产物代表,虽有争议,但它正悄悄改变着人类生活。

教师播放两部电影片段:《机器人总动员》和《机器人管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人类利用机器人得当,机器人就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教师布置学生思写任务:你怎样看待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为什么?思写任务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思维碰撞的美丽火花收集起来。这样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他们最终能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

由以上教学案例发现,思写任务需要教师注意几个关键点:第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经历由疑惑到开朗、由狭隘到开阔的提升过程。第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个性化发展,学生的思考并不趋向一致,而是求个性、多元发展,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超越文本内容,获得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第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多的经典被引入英语阅读,如电影片段、经典诗歌、名著等,这让学生的思维和眼光更为开阔,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得以提高。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从课堂开始,延伸到课外英语阅读,不断强化巩固这一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才能真正使得批判性思维成为学生看世界的智慧。

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极大地改变学生阅读思维缺失的现状,不仅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而且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从一个有判断力的阅读者转变为人生的思考者。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课堂学程生态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E-c/2016/19)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1]罗明江,李旭.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2]钟畅蓉,朱文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12).

[3]罗敏江.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2).

[4]程晓堂.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5]李善良.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中学小学教材考察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机器人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