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改善产妇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
2017-11-27康清华林燕芬
康清华 林燕芬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改善产妇抑郁症状的影响分析
康清华 林燕芬
目的 探讨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 抽取到院就诊的具有抑郁症状的产妇9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认知疗法进行心理辅导,实验组选择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指数相比常规组低,实验组产程耗时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抑郁症状的产妇采取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便于降低其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妊娠期;抑郁症状;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
产妇抑郁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国内有研究也指出10%~26%的孕妇在围产期存在抑郁症[1],主要是在妊娠期间伴有胆怯、郁闷、烦恼、空虚感、焦虑、愤怒、沮丧、自卑、绝望、悲哀等心理障碍,并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早产、生长发育受限、剖宫产率提高等。对产妇在围产期进行综合评估,并给予机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课程模式相结合进行干预,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产妇的抑郁症状。现研究我科在围产期采用心理健康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至我院就诊的具有抑郁症状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2]:符合懒、呆、变、忧、虑等临床表现,经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大于等于50分的产妇。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本次研究,排除存在妊娠合并症与并发症、既往存在精神疾病、人格障碍、智力障碍、脑部疾病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30.05±3.17)岁;孕周11~17周,平均(14.20±1.12)周;妊娠次数为1~4次,平均(2.05±0.42)次;36例非高危妊娠,12例高危妊娠;文化程度:8例高中以下,12例高中,28例大学;实验组: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86±3.21)岁;孕周为11~18周,平均(14.12±1.21)周;妊娠次数为1~4次,平均(2.08±0.48)次;34例非高危妊娠,14例高危妊娠;文化程度:7例高中以下,11例高中,30例大学。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对常规组产妇采取认知疗法进行心理辅导,每次会谈时间控制在0.5~1.0 h,通过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便于对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心理顾虑等进行了解,便于及时纠正产妇错误认知,给予心理辅导。
1.2.2 实验组 对实验组产妇给予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课程等方式进行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将干预时期延伸至产褥时期,便于对产妇进行全程指导。
(1)集体心理辅导:讲授关于孕期与产褥期的相关健康知识、心理保健知识等,并鼓励丈夫参加课程,采取技能示范、互动交流、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2)个别心理辅导:可依据某个产妇的特殊问题给予心理辅导,帮助产妇将其错误的认知思维模式及时改变,便于帮助产妇建立优良的社会支持系统,主动认识到不良情绪对母婴造成的影响。
(3)家庭教育课程:产妇家属24 h全程陪同进行家庭教育,依据产妇的需求、不同时期等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便于产妇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到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工作中。入院时发放母婴保健宣传手册,可采用板报、壁画等宣传相关的健康知识,产前加强自我检测、自数胎动、非药物镇痛方式等,产时给予导乐分娩,家属陪伴,护理人员指导各项的要点,给予心理支持,家属可与产妇聊天,分散其注意力;护理人员在产妇产后当日指导其母乳喂养方式、体位,如何对尿布进行更换等。
可在管理前对产妇抑郁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便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轻度抑郁产妇,可选择集体心理辅导模式,对于中、重度抑郁产妇,可选择集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1.3 判定标准与评价指标
采取Zung[3]抑郁量表进行抑郁程度的评价,便于对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反映,其中抑郁评分指数在0.50以内表示无抑郁状态,0.50~0.59表示轻微至轻度抑郁状态,中度抑郁状态在0.60~0.69,重度抑郁状态表示大于等于0.7。
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抑郁评分指数与产程耗时;对比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评分指数与产程耗时
实验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指数低于常规组,产程耗时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抑郁评分指数与产程耗时分析 ( x- ±s)
2.2 分娩方式
实验组产妇阴道分娩39例,占81.25%;常规组产妇阴道分娩30例,占62.50%。实验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3,P<0.05)。
2.3 产后抑郁发生率
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12例,发生率25.00%;常规组产妇产后抑郁24例,发生率50.00%;实验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5)。
3 讨论
女性的特殊生理时期包括分娩、妊娠、产后康复等,使得女性容易引发抑郁症,导致情绪十分低落、焦虑等[4]。有关研究指出,妊娠围手术期抑郁症已经发展为一类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导致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积极对其进行控制的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对妊娠期抑郁症状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使得护患关系受到影响,且难以寻找到其他的临床症状,许多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容易疏忽,导致产妇的抑郁症状进一步加剧,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干预意义重大[5]。
现研究对常规组选择一般方式进行心理指导,对实验组选择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家庭教育课程干预模式,是对产妇的抑郁症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出的护理管理措施,并对产妇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其孕期与产褥期的个体心理护理指导,并在产妇家属的帮助下给予健康教育的一类护理干预方案[6-7]。对产妇给予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便于将其分娩质量进一步提高。对于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的产妇,不是十分了解分娩健康知识,导致分娩时容易过度紧张,引发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使得减少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神经内分泌失调、降低免疫能力等,进而使得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延长产程,疼痛敏感性提高,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8]。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产妇进行心理健康管理后,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组。
在产褥期同样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状,可引发产妇行动与思维改变、躯体症状等[9]。有关研究指出,产前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对产前抑郁症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将增加,产后3个月的抑郁症状最重要影响因素为产前抑郁症状,所以说,想要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状,应在孕早期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对产妇进行孕期筛查、早期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帮助产妇建立支持系统,指导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模式等[10-11]。现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综上情况可知,对抑郁症状的产妇采取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便于降低其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1] 邹文霞,何秀玲,潘继红,等. 围产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对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4):3922-3924.
[2] 田爱弟. 心理干预对不同妇科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 1543-1545.
[3] 王文菁,谭文艳. 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 广东医学,2011,32(16): 2191-2193.
[4] 祝琴. 围生期综合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 2747-2748.
[5] 温雪珍,李利平,吴成勇,等. 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分娩认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5):2094-2097.
[6] 薛明,费英俊,金秀华,等. 心理干预对初次剖宫产孕产妇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4,9(5): 749-751.
[7] 全冬华. 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4): 595-596.
[8] 伊凤蕊,蒋娟,胡华. 心理干预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8): 1608-1610.
[9] 陈露露,彭李,唐棠,等. 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 1097-1099.
[10] 董京晶,李荣娟,王丹.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 108-109.
[11] 密红果. 心理与康复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抑郁情绪及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9):236-237.
Effect of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on Depressive Symptoms in Women
KANG Qinghua LIN Yanfe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Huli Distric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Xiamen Fujian 361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pregnancy.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rturient women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hospital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gnitive therap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Furthermo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depression index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time of labor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en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in addition, the vaginal delivery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perinatal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mode can help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of parturient women, reduce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management.
pregnancy; depressive symptoms; perinatal period;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R473
A
1674-9316(2017)24-017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4.092
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福建 厦门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