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7-11-27董小芬丁美佳杨小凤
董小芬 丁美佳 杨小凤
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董小芬 丁美佳 杨小凤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升高(93.75% vs. 75.00%),肺功能FEV1[(1.50±0.30)vs.(1.00±0.20)]和FEV1/FVC[(65.00±8.00) vs. (61.00±7.00)]均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6.25% vs. 25.00%)、住院时间[(7.0±2.5)vs.(12.5±3.5)]均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道受限为主要特征,并且呈进行性加重,和/或伴有炎症反应[1]。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和肺泡,发挥消炎、解痉、平喘等药理作用,改善患者的肺功能[2]。研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 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32例。3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5.0~73.0岁,平均年龄(56.0±5.5)岁,病程3.0~6.0年,平均病程(4.0±1.5)年;32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6.0~74.0岁,平均年龄(57.0±5.0)岁,病程3.5~6.5年,平均病程(4.5±2.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治疗和护理方法均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002年COPD诊治指南修订版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吸氧、解痉、平喘,以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于饭前、午睡后,雾化吸入2 mg布地奈德及2.5 mg硫酸特步他林悬浊液(阿斯利康公司,批号303494),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大约为15 min,治疗10天。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卫生,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湿度。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3]:(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心理疏导,保持良好心态,详细讲述疾病的发病因素、作用机制、治疗,以及可能的并发症等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增强对治疗的依从性,充分调动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雾化吸入治疗期护理:治疗前,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动态监测病情变化,专人负责雾化吸入管道,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对吸入管道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蛋白、低脂饮食为主,建议少食多餐,做好相应的口腔护理。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治疗依从性(根据护理干预内容,设计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落实率,从而评估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问卷调查内容分为饮食、运动、服药、生活习惯、精神、定期复查等方面,完全符合为依从性好,不符合为依从性差),以及并发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1)显效:呼吸困难改善,痰量减少,肺罗音消失或减少;(2)有效:呼吸困难有所改善,痰量有所减少,肺罗音有所减少;(3)无效:呼吸困难、肺罗音没有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升高(93.75% vs. 7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FEV1和FEV1/FVC等肺功能均得到了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提高(93.75% vs.68.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3例咽部不适、3例上腹不适、2例恶心症状,观察组出现1例咽部不适、1例恶心,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6.25% vs. 25.00%),住院时间短[(7.0±2.5)vs.(12.5±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气流受限性疾病,患者肺泡壁毛细血管床面积减少,造成肺血流量不足,继而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5]。雾化吸入治疗中,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吸入剂,能够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特步他林为高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抑制内源性致痉物的释放,发挥快速解痉作用。
雾化吸入治疗时,需要选择坐位,有助于药液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等组织,对于呼吸无力患者,适当抬高床头,有利于增加气体交换[6];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处理吸入配套设备,避免交叉感染,应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发挥较快、较好的临床效果[7-9];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密切注意患者的不适症状及药物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相关处理。
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肺功能改善,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少,总而言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x- ±s)
表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表4 两组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
[1] 张燕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用氧的护理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854-1856.
[2] 张桦,张艳. 盐酸氨溴索氧动力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和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8):59-61.
[3] 王茂莲,李碧,刘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整体护理查房[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57-59.
[4] 母艳玲,陈雪,包红梅. 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7):1999-2002.
[5] 潘菊银.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和疗效[J]. 中国药业,2011,20(5):74-75.
[6] 苏君. 两组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7):2144-2146.
[7] 吴柳,武淑萍. 家庭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I级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68-1170.
[8] 郑喜艳,周欢,田玉洁,等.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5,8(10):77-79.
[9] 卢巍.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211-212.
The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ONG Xiaofen DING Meijia YANG Xiaofeng Respiratory Department,Suqi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The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3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lung func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93.75% vs. 75.00%), the lung function parameters such as FEV1[(1.50±0.30) vs. (1.00±0.20)] and FEV1/FVC[(65.00±8.00) vs. (61.00±7.00)]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93.75% vs. 68.75%), the complications (6.25% vs. 25.00%)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7.0±2.5) vs.(12.5±3.5)] were reduc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complication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PD; efficacy; complication
R473
A
1674-9316(2017)24-017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4.090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宿迁 223800
杨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