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观察

2017-11-27肖华明颜明布康军阳邹积典隋强波田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流管三角区侧脑室

肖华明 颜明布 康军阳 邹积典 隋强波 田伟

(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威海 264400)

·经验交流·

经侧脑室三角区穿刺的脑室-腹腔分流疗效观察

肖华明*颜明布 康军阳 邹积典 隋强波 田伟

(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威海 264400)

侧脑室三角区;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脑室 腹腔分流术(ventricle-peritoneal, V-P)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脑积水患者85例,分别经额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颅脑CT或MRI确诊脑积水患者85例,其中男50例(58.8%),女35例(41.2%),年龄36~77岁,中位年龄52岁。经额角穿刺患者42例,经三角区穿刺患者43例。

2.临床表现: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智能障碍、小便失禁等。

3.影像学检查:全部患者行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依据头颅CT,测量侧脑室双额角最外侧连线距离和颅内板最大横径之比(额角指数)gt;0.23;或依据头颅MRI,测量冠状位上双侧脑室顶之间的夹角lt;120°;矢状面见第三脑室呈球形扩张,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变浅变钝,同时显示脑室对称性扩大、脑室周围间质水肿,无明显脑萎缩。

4.分组: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一组为经三角区穿刺,另一组为经额角穿刺。经额角穿刺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6~76岁,平均(50.3±6.1)岁,术前影像学表现双侧脑室额角外缘平均直径(5.72±0.90) cm,术前测颅压gt;140 mmH2O (1 mmH2O=0.098 kPa) 36例,颅压lt;140 mmH2O者6例。经三角区穿刺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8~77岁,平均(50.5±7.0)岁,术前影像学表现双侧脑室额角外缘平均直径(5.75±0.85) cm,术前术前测颅压gt;140 mmH2O (1 mmH2O=0.098 kPa) 37例,颅压lt;140 mmH2O者6例。两组年龄、术前脑室大小、颅内压力等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手术治疗:全部选用美国进口脑室-腹腔分流管,分别经额角和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测颅压gt;140 mmH2O(1 mmH2O=0.098 kPa)患者使用中压分流管;颅压lt;140 mmH2O患者使用低压分流管。全部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中、低压脑室 腹腔分流管。手术方法采取全身麻醉下手术,平卧位,分别选额角与三角区穿刺,额角穿刺点位于中线旁2.5 cm,冠状缝前2 cm,做纵切口,颅骨钻孔后穿刺,方向平行矢状面,垂直于两外耳孔连线,进针约4~5 cm后有突破感,继续进管约1 cm,固定。三角区穿刺点位于外耳道后、上各4~5 cm处,做纵切口,颅骨钻孔后穿刺,方向垂直于脑表面,进针约4 cm后有突破感,继续进管1~1.5 cm,固定。然后连接分流阀,证明分流管通畅后做皮下隧道将分流管引入腹腔,腹腔内游离端长度gt;30 cm,缝合包扎伤口。

6.评价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流有效率、一次手术成功利率、术后并发症等发生率、患者自己感觉的美观及舒适程度进行比较。

7.统计学方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lt;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20个月,额角穿刺组脑室端梗阻2例,腹腔端梗阻2例,其中颅内感染1例、腹腔感染2例,经更换分流管及抗感染后本组有3例患者症状加重、死亡;三角区穿刺组脑室端梗阻3例,腹腔端梗阻2例,其中颅内感染及腹腔感染各1例,经治疗后亦有3例患者放弃治疗、死亡。其余患者CT示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分流有效率、并发症及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额角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有效例数39例(92.9%),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21.4%),清醒患者自感满意舒适30例(71.4%),二次手术4例(9.5%),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有效例数40例(93.0%),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20.9%),清醒患者舒适满意39例(90.7%),二次手术4例(9.3%)。经统计学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而三角区穿刺组9.3%的患者术后舒适度差,较额角穿刺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表1 不同穿刺部位分流有效数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情况比较 [n(%)]

组别n有效例数感染脑室端梗阻腹腔端梗阻出血舒适度差二次手术 额角穿刺4239(92.9)3(7.1)2(4.8)2(4.8)2(4.8)12(28.6)4(4.8) 三角区穿4340(93.0)2(4.7)3(7.0)2(4.7)2(4.7)4(9.3)a4(9.3)

aPlt;0.05,vs额角穿刺组.

三、讨论

目前CT诊断脑积水应依据:①脑室系统均匀性扩大;②无脑沟增宽;③脑室周围尤其是额角周围出现间质性水肿。王忠诚[1]认为脑积水的MRI诊断应依据:①冠状位上双侧脑室顶之间的夹角lt;120°;②矢状面见第三脑室呈球形扩张,视隐窝和漏斗隐窝变浅变钝;③同时显示脑室对称性扩大、脑室周围间质水肿,无明显脑萎缩。④脑脊液动力学改变。侧脑室-腹腔分流术(V-P)目前被认为是交通性脑积水治疗中首选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降低颅压,缓解症状,已被广泛采用。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术者经验的积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由52%降到24%。但分流管梗阻的几率仍有14%~58%。谢勇[2]报道分流系统梗阻为13.7%,与国外相当。该组病例经三角区穿刺组共有5例发生分流管梗阻,经额角穿刺组共有4例发生分流管梗阻,指标均好于文献报道。脑室-腹腔分流术常选用的脑室端穿刺点有三处:侧脑室额角、三角区及枕角。枕角穿刺需要侧卧位,且方向不好把握,除非特殊情况,目前很少采用。三角区及额角穿刺患者仰卧位即可,目前应用较多。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是影响分流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为分流管阻塞及术后感染。分流管阻塞是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脑室端堵塞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凝血块与破碎脑组织堵塞分流管;②分流后脑室缩小,分流管脑室侧孔嵌入脑室壁或脑实质内;③脉络丛堵塞脑室端的侧孔;④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预防脑室端梗阻术前应充分准备,脑脊液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超过500 mg/L或有新鲜出血者视为手术禁忌证。手术中应注意:①脑穿针穿刺成功后拔出穿刺针让脑脊液冲洗穿刺的窦道,将窦道内的破碎脑组织清除,亦可观察窦道内有无活动性出血,置管时严格按照原穿刺方向穿刺,避免产生新的脑组织碎片;②脑室内分流管长度要适宜,一般为2~3 cm,也可根据CT测量后决定放入深度;③皮下隧道置管时要冲洗探条,且由头端向腹腔端导入分流管;④避开脉络丛包裹;⑤避免血液进入脑室内。

Mancao[3]等报道,脑室 腹腔分流术后最初8 w是感染的高峰期,而在28 w后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感染治疗后重新置管的感染更为常见。宋明等综述文献感染率为 3%~29%[4];分流术后感染多为存在皮肤的正常菌群导致,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Jeelani[5]等报道205 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占59%,葡萄球菌占18%,其致病机制与其产生黏质有关,并可延长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过程,干扰正常的免疫应答。王建军等[6]证实感染病例脑脊液培养多为表皮葡萄球菌,说明手术操作过程的沾染是分流手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暴露面积减少分流管的行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反生率。经三角区穿刺分流管的行程较经额角穿刺要短,感染的发生率要低。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额角无脉络丛,可避免脉络丛对分流管的堵塞。Lin等[7]发现将近60%的液体流入脑室端分流管最近端的孔内,超过80%的液体流入脑室端分流管最前端的2个裂孔内。所以一定要保证分流管前端的通畅。术中患者仰卧,定位准确,脑损伤小,室间孔前的侧脑室无脉络丛,分流管脑室端不致接触室管膜或脉络丛引起出血和梗阻,而且将压力阀囊放在耳前上方,可避免患者睡觉时挤压。但路径相对较长,污染几率大,对于消瘦的患者,额部皮下的分流伐向外突出影响美观,28.6%(12/42)的患者自诉舒适度下降。而三角区穿刺只要定位准确,术中垂直颅骨穿刺,成功率亦很高,且分流管行程短,接触污染机会降低,感染几率下降,分流伐位于耳后方,不影响美观,且枕颈交界处皮肤较厚,不容易引起感染,仅9.3%(4/43)患者感觉不适。

文献报道V-P分流术后癫痫发生率为9%~25%,发生时间大多为24 h~3年,主要以大发作为主。癫痫的发生是因脑室穿刺而造成皮质损伤所致,特别是反复穿刺,经侧脑室额角置管者,分流系统感染者,脑室内分流管较正次数多者,发病率高。脑电图显示的癫痫灶位于置管侧半球,提示与分流管有关。本组85例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未见癫痫发生。

本组经额角与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比较提示,经三角区脑室-腹腔分流术同额角穿刺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性,患者自感的舒适度及美观程度优于额角穿刺。经三角区穿刺脑室-腹腔分流同样可以作为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优选手术方式。

1王忠诚, 主编. 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76-377.

2谢勇.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处理的临床体会 [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 13(4): 361-362.

3MANCAO M, MILLER C, COCHRANE B, 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 infec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mobile [J]. Acta Paediatr, 1998, 87(6): 667-670.

4宋明, 战祥新, 吴斌, 等. 脑室腹腔分流术常见并发症与对策 [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1, 27(4): 528-530.

5JEELANI N U, KULKARNI A V, DESILVA P, et al.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wound leakage as a predictor of shunt infection: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5 cases [J]. J Neurosurg Pediatr, 2009, 4(2): 1-3.

6王建军, 孙炜, 周剑云, 等.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及术中管理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 20(11): 1077-1080.

7LIN J, MORRIS M, OLIVERO W, et al.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proximal flow in ventricular catherters. Technical note [J]. J Neurosurg, 2003, 99(2): 426-431.

1671-2897(2017)16-358-03

R 684.7

B

肖华明,主治医师,E-mail: 458055095@qq.com

*通讯作者:肖华明,主治医师,E-mail: 458055095@qq.com

2016-03-22;

2016-12-30)

猜你喜欢

分流管三角区侧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脑积水额角穿刺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脑室端分流管堵塞1例报道
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腹腔端置管方法分析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地震时是躲是逃?
MRI在孕中晚期胎儿侧脑室扩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胎儿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区悬顶处理措施研究
身上有四个“危险三角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