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探索①
2017-11-27王京国
王京国
(扬州职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12)
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探索①
王京国
(扬州职业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1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动力所在。近年来,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竞技运动,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扩展,成为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主体,这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影响和冲击。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和原有民族体育生存环境的消失,必须创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路径,进一步确认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人生活中的意义,推进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发展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积累发展起来的,凝聚着广大人们的智慧和结晶。民间传统体育集健身和趣味为一体,形式活泼、健康、文明,便于参与和普及,具有独创性,只要稍微对现有体育项目进行加工,就可以成为一项群众热爱的体育运动。然而近年来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对民间传统体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民间传统体育逐渐走向了没落,特别传统体育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让中国传统体育换发新的活力,是当下我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1 传统体育的发展
中国古代是没有体育这个词的,体育这个说法来自于日本,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我国最早的体育诞生于上个世纪初,当时清朝政府在湖北开办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保全身体之健旺的方针。直到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对传统体育进行了一番定义: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有武术、太极拳、气功、中国象棋、围棋等。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审美文化的一个缩影,儒释道三家美学意境对中国武术影响大。比如儒家讲究的中庸、佛家崇尚平和、道家崇尚自然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讲究形体美,形式美,更讲究体育内在的“气、韵、神、意、悟”等抽象概念,对练习武术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但是随着西方竞技体育的渗透,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崇尚的以和为贵的理念逐渐受到竞技体育的冲击,导致传统体育的没落。西方体育以“科学人文”的体育美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展,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融合,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衰落。
2 民间传统体育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并形成了农耕文明。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民间传统体育重养生和趣味性,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和体系的支撑。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随着传统社会发展而形成。民间传统体育是远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一直保留下来的一种固定形式,至今依然影响体育或者近似体育活动。随着时代变化,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体育主要分成4大类:学校体育、民间体育、竞技体育和军事体育。四者相互区别但是又相互渗透。目前关于民间体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以民间体育常常被说成是群众体育。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出现了将“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农村体育”混为一谈,这几个概念相互区别,但是又相互联系。其中“群众体育”和“民间体育最接近”,泛指广发人们群众,指的是非官方的体育运动。而“民族体育”侧重在共同的地域、语言、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共同的文化认同感。“传统体育”主要指的是世代相传下来,具有一定社会因素。比如风俗、思想、艺术、道德、制度等方面。“农村体育”比较简单指的是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聚集地。“民间体育”从广义上说,指的是人们群众,狭义指的是相对于官方的社会群体。虽然他们的概念不同,但是都与“民”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文化研究的对象,民族传统体育是记录民族体育起源、发展、形成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的源泉,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财富。所有的民间体育都是民族体育,但是所有民族的体育却不一定都是民间的。民间体育大多是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比如武术、气功、蒙古族的摔跤和赛马等等,这些体育项目大多是传统体育项目,是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农村体育可能是民间体育的主体,城市体育项目中也有部分是民间体育。
3 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3.1 发扬传统体育精神
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更加重视竞技,这也导致整个社会将竞技作为评价体育项目的一个标准。在金牌效应的驱使下,很多的运动员出现服用兴奋剂、假球等现象,一次次刷新观众的认知。现代体育成为人们追逐名利的场所,已经完全丧失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扼杀了运动员的个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传统体育注重娱乐性和养生方面,而鲜
[1]过家兴,田麦久,延峰,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2]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陆一帆,方子龙,张亚东.游泳运动训练生理生化及运动医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0.
[5]陆一帆.游泳训练理论创新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54-159.
[6]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训练中的生理生化监控实用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G812.4
A
2095-2813(2017)01(b)-02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221
王京国(1961,11—),汉,男,江苏扬州人,大专,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