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改进与实施策略探讨

2017-11-27曹占良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改进与实施策略探讨

受到“核心素养”新理念的影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融入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无疑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许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一、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现状的简要述评

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方面,核心素养必须为人们追求个人生活目标提供支持,为个人兴趣、梦想及终身学习的愿望提供动力[1];“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2]。所谓“核心”,指向事物本质,对事物全局起支撑性、引领性和持续促进发展的作用。核心素养之“核心”应当是基础,是起着奠基作用的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的基础性决定着核心素养的内涵、重点和发生作用的方式[3];核心素养使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原事物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状态,使原来学科本位的多个知识纵横联系,聚合裂变,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世界、整体考察、系统思考、全面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4]。我国界定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无论是课程开发者抑或一线教师都需要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展开运作”[5]。

综上所述,近年来从核心素养研究与实施情况来看,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无疑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引领和参考,但也应看到我国目前进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学校屈指可数,现有的研究来自一线教学实践的成果不多,特别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实施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

二、对核心素养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本期参与研讨的教师对“核心素养”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有以下观点。

内蒙常德玉认为:真正的核心素养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陕西赵俊萍认为:所学知识或者掌握的技能是外在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可以“量化”的;而“素养”,则是知识或技能已经蕴含渗透于自己的认知本体和他的生活、行为等方面。核心素养主要是解决2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及怎么样培养。换句话说,核心素养提出了育人的目标体系,它将指导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指导教学实践,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育评价,即培养评估如何进行。江苏张怡梅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堂核心素养包含健康意识、健康理念、体育技能和知识、体育品质、体育锻炼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体育道德风尚等。

2016年9月,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总体框架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6]。

参与研讨的教师引用较多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7],具体表述如下: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自尊自强,积极克服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与途径

基于对核心素养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参与研讨的教师在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策略上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建议:

江苏王竹平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需要对症下药:首先要挖掘教材本身的健体育人价值;其次在学练过程中要创设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情境,让学生既学到了技能技术,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鱼和渔”都能兼得,有时获得一种成功体验和被认可的价值感比学会一项技能更加重要。山东牛明华举例阐述了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如,在实心球教学时,可设置向敌人碉堡投炸药包,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时进行体育品德的教育,学生自身要积极锻炼,要有好的体魄,学生之间要有帮助与合作,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善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江苏欧园明举例阐述:在进行篮球教学时,除了重点关注运球、传接球、投篮等运动技能的掌握之外,还应利用篮球团体运动特点发展学生合作、分工、守规则等意识,让学生更全面发展。

综合参与研讨教师的观点,从体育教育教学角度来看,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方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能够促进运动能力提升的活动很多,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从而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制订与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等。在体育教学中,宜围绕以上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体验、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创新等机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中的身心体验和实践,以达到提升“运动能力”的目的。如,在教授某个技能时,可引导学生相互分析同伴技术动作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能练习时,可指导学生学会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的方法,并会用所学方法根据自身实际科学锻炼;在游戏、竞争与合作类的教学比赛时,可将相关的规则和裁判方法融入其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技战术运用水平。

2.健康行为的促进。在学练过程中,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等都体现着体育的健康行为,这些行为的呈现更多源于学生心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形成锻炼习惯,在学练中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呈现健康行为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明察秋毫,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重视从心理上指引学生行为的规范性,积极参与到健康行为的体验中。如,构思一个精彩的情境或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情境或话题宜与学练需要和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讨论在这个情境中哪些是健康积极的行为,哪些行为还需要修正和完善。从而让学生在彼此之间的相互点评、经验分享和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对健康行为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健康行为的提高。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学科教学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动态的、合作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心理体验和行为呈现的主体,让学生在交流、协作和体验中,真正经历思考、探究以及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以此提高健康行为素养。

3.体育品德的形成。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自尊自强、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意识和行为均体现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之体育品德。在体育教学中有更多的内容体现着集体性,学生在这种集体环境中学会合作,在学练过程中的合作、探究、竞争等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交住的机会。同伴间在相互融合、共同完成学练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责任意识;在身体练习中磨练了抗挫折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心理调节能力等。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经常采用合作、探究、竞争等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身心体验机会。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中,摒弃机械枯燥的绕圈跑方式,用“依次领先跑、莱格尔跑、贴报纸跑、合作牵引跑、定向跑”等富有竞争、合作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耐久跑练习的效果。练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促进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运动能力”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主动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责任担当等体育品德的形成。

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评价

参与研讨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下,对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评价的实践操作方法提出了不同看法:

山东周信香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评价时,要讲究多元化评价,避免单一性评价,除了单纯地将技术成绩评定作为一个方面外,还要渗透体育道德及情感投入方面的评价。江苏张建认为:应注重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锻炼习惯等方面的评价,不以体能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吉林王永发认为:应为学生建立体育成长记录袋,将学生的体育成长过程进行完整记录,这也是个不错的评价方式。山东王瑛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视角下,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采用简便易操作、有效性强且可观测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如,可在学期初,制订学生评价跟踪记录卡,做到学生每人一卡,方便记录及反馈。

综合参与研讨教师的观点,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综合评价,应体现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以此来检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维度和培养路径维度的实现状况。在实施评价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用跟踪记录等动态评价的方式,注重品德、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如,每名学生核心素养的起点和发展程度不同,对学生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既不利于实现学生个体的发展,也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评价中宜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点滴变化客观评价。以800m跑测试为例,基础素质好的学生可能不需要努力就能轻松达到测试“标准”,而基础素质较弱的学生就是再努力也未必能达到。在实测中,有些学生会觉得“标准”离自己太远、难以超越,便会逐渐失去信心。此时,可将统一的测试“标准”进行调整:在第1次课中,教师声明该次考试不计时,每名学生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行。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暗暗记下每名学生的时间。第2次课的测试中,提出了调整后的考核“标准”:跑进前10名的学生为优秀;对照上次课自身“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幅度排前10名的为优秀。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拼搏进取、懂得合作、责任担当等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素养得以发展和提升。

本期研讨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国情、研究方向、研究阶段出发,对核心素养作了方方面面的探讨,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在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哪些成果更接近实践需要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作为中小学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拥有一线课堂,那么,就应将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落实作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等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为指导,做中小学一线教师能力与优势范围内的事情,也期待广大一线教师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总结出更多的成果。中小学阶段正是关键能力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优良品格的塑造的重要阶段,伴随一生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多在这个阶段形成。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牢牢把握住课堂这块核心素养有效落实的主阵地。

[1]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2]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3]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5(7):24-25.

[4]窦桂梅,胡兰.“1+X课程”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人民教育,2015(13):13-16.

[5]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3-25.

[6]人民日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N].2016-9-14,12版.

[7]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学科网[EB/OL].http://www.zxxk.com/soft/5302021.html,2016-5-19 .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研究”(课题批准号ZD16126)阶段性研究成果]

——曹占良(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133200)整理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