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7-11-27

少年体育训练 2017年3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体育

徐 欢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徐 欢

(吉林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够获得更充分的生存空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期交替的特殊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稳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适应就是社会健康,适应能力的优劣与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有关。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镇定自若,游刃有余。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自主性等特点,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学生的活动领域,更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1 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1.1 社会适应能力

吕新(2006)在书中指出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霍方(2005)研究中提出,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辨别区分事物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等方面的能力。王蓓等(2006)认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以上研究主要概括了社会适应能力的划分维度。笔者认为,社会适应能力应包括对社会正确的认知能力、客观的社会角色定位能力、独立的学习、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反思能力和社会规范的适用能力。

1.2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现状

卢元镇(2001)指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概念就是社会化,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个体社会化程度的高低。陶沙(2003)根据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大学生入学适应结构的五因素相关模型。李双(2003)在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研究中指出,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提到人际关系的焦虑与苦恼,说明大学生整体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吴疆鄂等(2006)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团队精神很重要,但又基于不同因素的限制,不愿主动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苑学芹(2007)认为大学生自身还没有做好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心里准备,从而有许多不适应。杨恒心(2004)指出,大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与其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余秀华(2000)认为青年大学生个性品质脆弱、缺乏独立性、主动性,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大学学习生活往往处于迷茫和烦恼之中,致使难以适应而感到困惑与焦虑,抗挫折能力普遍较低。刘晓丹等(2006)发现,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认真听讲的很少;对于室内理论课,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认为作用不大,认真做听课笔记的不到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有些学生还有不满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不明确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综上所述,研究内容主要提到大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行动力不强,因此,通过什么途径能带动大学生参与进来值得我们思考。

2 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现状

2.1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2.2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闰克艰等(2007)论证了体育活动在人的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刘建平(2006)提到,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有利于进一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吴红胤(2009)提到,承受挫折的能力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方面,并指出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张永辉(2010)认为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在合作和竞争意识、探索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及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自身行为态度的调控都会有所提高。崔秋月(2013)谈到,体育运动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尝试不同角色的机会,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使心态有良好的提高。综上所述,内容主要表达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有提高的作用。

洪锡钧等(2008)在篮球教学中,通过创设多样化活动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中体验个人独立的意义和与人合作交往的意义,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性格取向,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韩云等(2010)表明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性影响。刘彩平等(2010)提到,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申秋燕(2011)指出,体育舞蹈能够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提高自信心,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和不同体育教学课程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对社会适应能力不同的适应群体,可以根据运动项目和体育课程各自的特点,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和课程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3 结 论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及时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大学生虽然知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但行动力差。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这两大路径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和思路出发,根据新的课程安排和教育理念着手工作。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与体育相关的娱乐活动,提出不同次数、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对社会适应能力不同程度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 1 ]吕新.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6):10-11.

[ 2 ]霍方.学校体育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研究[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 3 ]王蓓,张丽勇.大学体育在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中的目标定位[ 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58-60.

[ 4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 J ].心理科学,2003(5).

[ 5 ]李双.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及培养[ J ].衡水师专学报,2003 (3).

[ 6 ]刘彩平,郭义军.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2).

G807.4

A

1674-151X(2017)03-136-02

2017-01-15

徐欢(199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体育运动体育
轻型合成营高原山地进攻作战环境适应能力评估
体育运动
雷鸟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沙漠里的精灵
你容易适应新环境吗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