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的研究
2017-11-27王爱民马振华
王爱民,马振华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的研究
王爱民,马振华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21年的历史,在这些年的发展中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了我国较为普及的一项运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较快。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篮球水平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也开始动摇,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希望,篮球运动亦是如此,青少年的篮球水平决定着未来我国篮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必须要重视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1 篮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有体校和学校两种模式。近年来,随着大学生联赛的兴起,越来越多的CUBA球员开始走向职业赛场,在职业赛场上展现自己。但是不可否认,能够打职业联赛的大学生球员相对于整个职业赛场而言,数量相对较少。
1.1 体校培养模式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指的是具有一定的体育天赋,经过系统地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运动员的培养主要以体校为主,竞技体校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竞技体校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从学校招收一定数量的较有潜力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培养环节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选材、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管理和运动比赛。运动员的选材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少年儿童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它对今后运动训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不同的体能、心理、体形和思维,在选材过程中挑选良好的运动员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运动训练是将已经选择的运动员进行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在不同项目上得到发展。运动训练是培养运动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需要运动员、教练员的共同努力。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尤为重要,好的训练方法能够使运动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利用,反之即使有良好的天赋,运动员的竞技潜力也不能得到发展。竞技体育管理是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使运动员的选材和运动训练能够得到最好的利用与发展。
竞技体校在较长的时间内一直为我国运动员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运动员。但是,近年来我国竞技体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学校规模不断缩小、招生人数不断下降等,出现这种显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体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运动训练,忽略了运动员对文化课的学习,很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除了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之外,其他方面的技能较少;其次,体校培养模式下的运动员成材率较低,很多家长在送孩子进体校的过程中对自己孩子的前途产生了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体校的招生产生了副作用。
1.2 学校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但是随着对发达国家学校的培养方向的研究发现,学校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多方面的,不能仅局限于对文化课的培养。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地方,欧美国家运动员的选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校培养的。学校对运动员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一定的优势,从总体上来说,优势大于劣势。学校对运动员培养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学校很难聘请到具有高水平执教能力的教练员,尤其是基层学校,教练员执教能力与体校的专业教练员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改变,如通过定期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美国是世界篮球强国,其小学阶段的教练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比我国小学阶段的教练员水平低,因为美国的小学教师一般是教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体育课;而在我国,小学教师一般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且教师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不同的教师教授不同的课程,体育课由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在美国,很多教练员不愿意从事基层教学,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学生进入到中学或大学时,学校就会有大量的优秀教练员,如杜克大学的老K教练,具有执教美国国家队的水平,但是却一直坚守在NCAA的赛场。这主要是美国有很多私立学校,会对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这些学校为了提升本学校的篮球水平,会通过奖学金的形式招收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并且通过较高的年薪聘请执教水平高的教练员。我国中小学大多是公立学校,学校能够分配到篮球上的资金较少,能够聘请到高水平教练员的可能性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学校对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2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体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1 过分重视运动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校在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过分重视运动训练,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运动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对于学生文化课的学习重视程度较低;其次,体校培养的运动员成材率非常低,很多学生一旦将来成不了运动员,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制约。
2.1.2 没有把握好学生启蒙阶段的训练 体校由于学生数量较少,选择的篮球后备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有些学生在起始阶段并没有运动天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篮球运动水平逐渐展现,但此时运动员已错过了启蒙阶段的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
2.1.3 以教练员的教学思路为主,训练方式单一 体校学生多年由同一教练员按统一的思路进行训练,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对于教练员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已高度适应,很难再有提高。其次,在体校的训练中,多年由相同的队友进行训练,每个球员间的熟悉程度较高,但球员在与其他不同球队的球员进行比赛时,适应能力较差。
2.2 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2.1 投入精力少 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在我国,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对于体育运动员的培养投入精力较少。(1)资金投入方面。在我国学校的现行体制下,学校更愿意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文化课教师的科研上,以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升学率。(2)篮球认识方面。家长和学生对于篮球的认识还仅停留在娱乐层面上,并没有把篮球当作一门正真的课程去学习。(3)时间和精力方面。大多数学生学习篮球是在体育课堂上,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强调体育的重要性,国家也增加了体育的课时数,但是体育包含的运动项目较多,真正分摊到篮球上面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较少。虽然时间并不能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没有时间的保证,就很难将篮球练好。
2.2.2 篮球比赛参与度低 比赛是检验运动训练成果的标准。虽然现在中小学阶段有很多的比赛,但是能够参加的学校较少,很多学校没有机会参加较有影响力的比赛,因此很难调动教练员的训练热情。其次,教练员对于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训练投入的精力也相对较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每年举办中小学篮球比赛,提升地区的篮球氛围,提高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热情。
3 提高篮球后备人才的策略
3.1 教育主管部门提高对篮球的重视程度
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篮球的重视程度,每年举办本地区的篮球比赛,并将比赛的成绩作为对各个学校的考核。学校是篮球训练的基层场所,对于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只有重视篮球的发展,各个学校才会提高对篮球的重视程度,篮球训练才能得到强化,学生的篮球训练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3.2 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
从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体教结合是培养运动员的最佳途径。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教育经验,通过学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学校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在人数上,学校聚集了所有学生,在学校接受篮球训练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都能够展现出来,通过小学、中学、大学3级培养模式,使有篮球天赋的学生能够在学校这片土地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次,学生能够在与不同学校间的比赛中不断适应不同对手的不同打法,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临场的表现能力。
3.3 定期进行教练员培训,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基层教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练员并不是篮球专项,对于平时的训练无从下手,临场指挥能力欠缺,使得学生的训练和比赛得不到保障,后备人才的储备更是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训能不断提升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和执教能力。
3.4 教育主管部门举办年度比赛,提升学生比赛能力
比赛是检验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年举办的篮球比赛,可促进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练员之间通过比赛也能交流经验,提升本地区的篮球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训练水平和执教能力。
3.5 将篮球纳入到学业测试和升学考核中
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不重视体育的原因是体育与他们的生活没有相关性,将体育尤其是篮球纳入到学业测试和升学考核,能够使家长和学生重视篮球训练。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在课下也会和家长一起寻找场地进行训练,以提升篮球技能。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现行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体校和学校两种,这两种培养模式各有优劣。体校在培养的过程中过分地注重运动训练,忽略了运动员对文化课的学习,一旦将来学生成不了运动员,那么他们今后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学校对运动员培养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学校很难聘请到具有高水平执教能力的教练员,并且篮球训练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提升对篮球的重视程度,实行体教结合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模式;定期对教练员进行培训,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举办年度比赛,提升学生比赛的能力。
[ 1 ]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 J ].中国体育科技,2002(1).
[ 2 ]佟远堂.“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5).
[ 3 ]中国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中国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 4 ]谭长青.中小学体育业余训练选材现状的调查分析[ J ].辽宁体育科技,2002(6):77-91.
[ 5 ]孙民治,刘玉林,李杰凯,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G841
A
1674-151X(2017)03-016-03
2017-01-04
王爱民(1995~),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