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
2017-11-27郑小焕
郑小焕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基础教研室,山西 朔州 036000)
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
郑小焕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基础教研室,山西 朔州 036000)
1 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以提高受教育者各个方面的素质为目标,重视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是注重形成受教育者健全的个性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中提到的“体”,就是所谓的体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应首当其冲。学校体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的教学任务正好吻合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于通过体育教学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劳动素质以及审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由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结果,而体育教学是达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两者不可分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2.1 传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现代体育课的需要
传统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托,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的讲解、示范、集体学习、分组练习、个别纠错、巩固与提高的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俗称“填鸭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忽视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变化,完全背离了体育教学“育体”和“育人”的目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偏向于室外的实践课教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每个学期只有在因天气原因无法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涉及,就是涉及也是点到为止或以观看视频来代替。现代体育课教学讲求“健康第一”的理念,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方式都要求多样性,而且要求整个过程要以兴趣为先导,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传统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体育课的需求,这就要求一线高校教师要结合现代体育课的特点,从素质教育的视角下,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等。
2.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反馈不足
教学效果反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递的各种信息刺激学生发生反应,及时地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信息,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及时并经常性地捕捉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1周只有1节课,一线教师首先从自身上就不重视对教学反馈信息的捕捉,也缺乏教学反馈的知识素养,再加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出现课上学生精神状态消沉、应付等教学反馈假象;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缺乏有效地时间反馈;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反馈失去了存在和生长的空间;高校公共体育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体育课的成绩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来决定,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为了给教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得到高分,而存在讨好教师、不反馈教师“教”的过程中的问题,或者简单地反馈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教学反馈不真实;在教师教学的反馈方面,很多高校都只有期末进行网上评价这一种简单的方式,反馈信息时间滞后,教师与学生不能及时、迅速地掌握对方的信息,使得反馈的信息未能发挥作用。
3 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思维与实践
3.1 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育人”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与研究,师生之间只是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沟通,缺少心灵上的交流,也缺少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素质教育背景下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起着诱导、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教师应牢牢把握好自己的定位。
3.2 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快乐教学
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对技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等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一纲多本的备课,授课中应有一项训练内容多个运动量和强度的要求,不断变化的多样性教学法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享受快乐体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下灵活地掌握与运用知识,使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放松和满足。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地理解、支持和鼓励,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学的纯技术型教学。
3.3 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在人才培养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对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的每一个项目对脑细胞的激活和开发都有现实的意义。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手段,不仅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参与的一种复杂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项技能时,首先要有极强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力;其次,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语言和动作鼓励学生参与,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仔细观察、迅速记忆、展开想象、模仿动作,通过多次练习,使动作自动化,从而完成对一项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重视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使其两者协调统一。
3.4 体育课教学改革应提倡多样性
多样性教学能达到增加或延长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视觉神经细胞、听觉神经细胞以及感觉神经细胞的刺激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和影响。经常变换学生的队形队列、增加辅助教材的多样性、丰富教师的肢体语言、变换教学场合、变换学习方式等都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其次,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可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
3.5 重视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一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等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通过耐久力跑、登山、徒步等项目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观看大型体育比赛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多地参加集体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群体类比赛项目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恪守信用的思想品质。
4 结 语
不论是在课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课的实施阶段,都要以素质教育的思维理念去规范教学、去实际操作。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让高校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项目,逐步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 1 ]吕晓楠.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 D ].开封:河南大学,2014.
[ 2 ]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G807.4
A
1674-151X(2017)03-010-03
2017-01-07
郑小焕,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