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的中小学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

2017-11-27武云飞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221116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纲要体育教师

武云飞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2211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认为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是中国强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根基工程、立命之本。而“健康中国”梦想成真的千百个层面集中指向“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中小学生,千百条途径集中指向了健康教育。健康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的优劣决定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优劣。设想一个人不知道怎样生、如何活、怎样说、如何做,身处不知方圆、毫无保护圈的怪圈中,如何支撑起为己为人为国的重任?个体组成群体,群体组成国体。健康教育是铸造建设健康中国根基性工程的绿色通道,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中小学、青少年层面更是首选。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所致,我国健康教育在课程设置、配套用书、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此,笔者旨在直面问题、立足现实分析上述问题,探寻破解之对策。

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健康教育课程设置问题

1990年卫生部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试行)》中提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100%。但在2001年的课程设置中,明确规定健康教育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设置。2008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规定、提法在目前考试分数统领教育的实际情况下,具体到落实环节显得无执行力与约束力。另外,以建设健康中国为根基,铸造世界强国的立国目标的特殊要求,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特殊、特色课程,也可谓“立国”的国策课程,只有确立健康教育课程的独立设置,才有望破解难局。

2.健康教育课程配套用书问题

虽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有了针对健康教育各个学段的内容、要求、评价、教学策略提示等,有的地方虽编著了学生用书,但此类书未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用书目录,不能配套发行,致使师生无本,缺少学习工具。

3.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问题

美国在1997年的职业分类中就有健康教师,有20余所大学可以授予健康教育硕士、博士学位,健康教师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受过健康教育本科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二是护士;三是受过健康教育并获得专门证书的其他教师(包括专业体育教师)。日本的健康教师除去主要担任健康课程外,还可担任学校的“健康主事”,成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落实健康教育的协调者与咨询者。我国台湾的体育教师承担健康教育必须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健康教育资格证。更值得一提的是其地方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整体教育、各科教师的教学都能正真地融入、渗透健康教育。我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应给予重视。

国务院1990年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提出了“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的要求。但至今无论是国家、省、市,还是县(区)、部分学校均无校医、保健教师的专职编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及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区域寄宿式学校的形成,为数不多的校医工作量与工作风险剧增,学校的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评比,再加上校医还面临着身在学校、职评在卫生临床系列的难题,很难从事太多的健康教育。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纲要》提出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载体,体育教师理所当然地承担健康教育,这的确很牵强,又不结合实际,原因是体育教师在职前职后都无系统地学习健康知识、技能,所知甚少,难免“水过地皮湿”地去教,从这一层面上讲体育教师难以胜任。《课标》中规定的健康知识、技能也只是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有关联的一小部分,与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所涵盖的功能和效果来比,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调查显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设率约为50%,兼职教师约为60%,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缺额达60%,体育教师缺编严重。中学体育教师每周授课超过18节、小学体育教师每周超过20节甚至达到25节,加上晨锻、大课间、课外活动、训练与竞赛等工作,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远超其他学科。再加大量的备课、场地器材、安全隐患等因素的笼罩,知识、技能的缺失,工作压力巨大,从这一层面上看体育教师也难当此任。

4.健康教育评价体系问题

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对于开设健康教育课程起到正常平稳开设和持续高效开设的保驾护航作用。目前,虽有评价标准、细则、方法、要求等,但在“四无”的现状面前都是纸上谈兵,再加目前中小学教育分数挂帅,众多教育层面责任、担当的缺失,又无硬性规定,开不开、做不做没什么真正的说法,正如社会上流行的“说起来重要,考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局面一样。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素养的低下,必须直面建设健康中国的需求及立足国情,正本清源,与时俱进,否则通过建设健康中国来强国的工程就会失去根基。

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有效开设的对策

1.加强国家层面上的健康教育政策法规建设

将全民健康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健康教育上升至国家教育优先战略,进入法规、法制、法律轨道,制订出面对实情、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殊需求、特色的健康教育法规性文件,体现政治性、经济性、全民性、教育性、实效性,真正落实人人享受健康教育。将中小学健康教育纳入必修必学课程,将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保障、评价体系纳入法制轨道,对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等实行问责制,教育督导评估实行“一票否决制”。以体现国家意志、法律法规、方案措施与抓铁有痕的实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强化健康教育的行政推动

基于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低下,知识、技能、良好行为习惯的严重缺失,教育指挥棒的偏颇,健康教育课程无独立开设,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作为,尽快将健康教育确立为独立课程,列入国策,明确课程时数设置,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康教育学院、科、系,培养专职健康教育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培训现有校医、保健教师、体育教师、其他科教师,将培训、考核结果列入其职称评定的继续教育必备要求,加强国家、地方、学校健康教育的教科书、学生用书,统筹编著与发放,将学生健康教育学科考核成绩列入升学的必备序列中。

3.提高健康教育的社会认知度

加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宣传教育,提高以人为本、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认知,促成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辨析分数与“分值”的关系,减轻社会、家庭对学校健康教育、学生学习形成负能量的施加,创设科学、开放、前沿性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

4.加强“四位一体”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化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其精神,按目前和今后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健康教育的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国、社会、地方、学校融会贯通“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健康教育结构性体系,构建健康教育独立课程,并能以校为本制订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校本教材与评价标准,设立健康教育学习实践优秀学生标兵等,自觉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成绩纳入升学序列。教师明确己任,增加专业储备,将健康教育融入、渗透、贯彻自身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增强适时适度传授,随时监督、检查、引导学生学习健康知识,掌握运用技能、指出缺点和不足的责任意识。学生自觉接受课程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相互帮学,争做健康教育学科的优秀学生标兵、文明习惯少年等。以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并带动全社会关注健康,圆健康“中国梦”。

[1]习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N].人民日报,2016-08-21:1.

[2]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3]武云飞.谈基础教育课程中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学校体育,2010(3):50-51.

[4]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8]12号,2008-12-01.

[5]李小伟.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引关注[N].中国教育报,2013-01-05:1.

[6]武云飞.谈中小学的健康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69-70.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纲要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刍议纲要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