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德育课教学“1+1方案”培养模式研究

2017-11-26王建武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活动

王建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德育课教学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对于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做到教学相长,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和挖掘学生潜能等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德育课教学“理论+实践”的“1+1方案”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学相长;“1+1方案”;智囊团策划;个性释放

一、传统德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涌向高职院校读五年制大专。这些学生年龄偏小,文化层次较低,没有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和人格,因而传统的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形势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效果不佳,课后的延伸性不够;二是学生上德育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发挥不大;三是教材使用版本有所不同,德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和检验标准也有差异;四是学生社会化程度较高,管理难度加大,教师德育渗透力不够,德育课教学很难深入人心;五是德育课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启发性不大;六是作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学生个性的释放。所以,在高职院校五年制大专德育课探索“1+1方案”培养模式有积极意义。

二、传统德育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思想严重

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技术学好就可以找到工作,所以学生往往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例如,笔者在道德课教学中曾教育学生要从弯腰工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小事做起,遵守社会公德。而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对这类小事不屑一顾。

2.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思维的多元性与教学形式的单一性存在矛盾,导致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自我教育能力较低,难以主动预习复习,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传统美德教育的淡化

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往往具有任性、娇惯、怕吃苦的特点。而包括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在内的传统美德教育逐渐淡化,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普遍偏低。

4.德育课程设置体系与学生个性的释放存在差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体系设置有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法律、哲学、心理学、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个性发展。

三、“1+1方案”培养模式的操作程序及特征

“1+1方案”培养模式是教师先用一节课讲授理论(教师为主),再用一节实践活动课举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活动应根据理论讲授的内容而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相关主题活动,活动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再由学生谈感受,并得出总结报告。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选题。由教师对每一章节进行授课,并精心指导学生,交代活动要求。

第二,选才。在班上挑选六个学生组成智囊团,从中选出(或选聘)一名学生为团长,一名为秘书,其余为团成员。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整个过程都由智囊团策划,选好主持人、导演、演员、工作人员等(这些人员可以是班上其他非智囊团成员)。整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由秘书进行详细记载。

第三,实践。待一切就绪,便在选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活动,由教师组织班上其他学生观看,活动由智囊团选定的学生担任主持,一节课可以进行一到两个活动,但必须与教学内容的主题有关。演出要求布置场地,请相关教师或学生当评委。

第四,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作现场点评,并让学生谈感受,由秘书将现场情况记录下来,每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写出总结报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能够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以笔者讲授的有关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理论课为例。在实践活动课中,笔者所带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通过两场专题表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第一场专题:民间小包公——家庭纠纷、家庭道德(小品)。该专题表现的内容是一对年轻夫妇私吞父亲的遗产并把老母亲逐出家门,后由乡亲举报,经县令审问解决了这场家庭纠纷。小品演出后赢得了师生精彩的掌声,目的在于告诉学生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第二场专题:青苹果滋味——恋爱道德(话剧)。全场分为四个幕剧,第一幕为一男一女同学相遇,第二幕描述他们相识的对话情景,第三幕描述二人交往情深,第四幕描述男孩抛弃了女孩,女孩受到伤害。通过演出,学生领悟了早恋的危害以及恋爱中需要注意的道德规范及法律规范。两场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交流心得,秘书将活动情况进行记录。

同样是这一主题,笔者所带的另一班级的学生则策划了“中学生恋爱弊大于利”(正方)和“中学生恋爱利大于弊”(反方)的八人方阵辩论赛,辩论活动取得的效果同样不错。其他班级的学生则演出了《应聘》(小品)、《商贩》(哑剧)、《合作愉快》(快板)等形式的节目,比较充分地挖掘了自身的创造潜能,激发了学习兴趣。

“1+1方案”培养模式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多样性。活动题材的来源十分广泛,可选书中大小标题,也可只选某句话,表演形式也丰富多样,同一题材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相声、小品、哑剧、快板、双簧、戏、漫画、讨论、讲故事、唱歌、抢答、实话实说、演讲、道德论坛、模拟法庭等)。

第二,灵活性。活动主题可以涉及某一章节的内容,也可以涉及章节中某个要点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灵活创作。

第三,自发性。学生通过自发编创、演练,自主决定活动内容和方式,教师只进行主题导向的指导,不参与学生创作的过程。endprint

第四,创造性。活动全部由学生自主创造,教师不限制学生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五,即兴性。学生在上完理论课后的當天或第二天就可以进行构思。

第六,团队协作性。学生参与活动本身就存在同学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团队协作,创造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四、优化德育课教学的措施

1.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使课堂生动、形式多样。但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教育方法和手段落后,多媒体利用率并不高。这需要教师每堂课都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以丰富的内容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笔者在上德育课“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时,采用课件教学,由提问开始,再点出金钱的产生、金钱的作用、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布置作业“通过学习,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笔者在必要的地方插入图片和故事,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通过指导学生准备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创作出更多有意义的专题活动。

2.加强实践教学

教师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课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互动和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道德论坛、模拟法庭、磨难训练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智囊团

教师将全班分为四至五个学习兴趣小组,每组就是一个智囊团,每次的活动课由每组轮流执行,每次的活动可以进行相互评比,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舆论监督,形成德育教育的大氛围

学校可以在公示黑板中开辟“德育课程实践”“道德大透视”“时政要闻”“名人名言”四个专栏,其中,“德育课程实践”动态专栏对每周的实践活动课进行滚动更新,“道德大透视”专栏由护校队将学校中一些不良行为给予曝光,如偷窃、考试舞弊、乱丢乱扔等,对好人好事给予表扬,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真、善、美。

五、“1+1方案”培养模式的目的及评价方法

“1+1方案”培养模式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理论运用和转化实践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五是运用更加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六是课堂非常生动,情感逼真,比单纯的教师说教效果好,让学生参与并亲身体会,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七是帮助学生将来毕业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排练的地方有限、时间不够(学校应设活动室或类似于磨难训练的场所),很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度的转移,当然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这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评价此模式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把学生参与率计录下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克服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

其次,评价创作效果。如是否创作新颖,是否反映主题,是否对学生有教育意义,是否有良好的育人效果等。

再次,作业模式也要改革。由单纯的现抄式变为自创式,即由学生自主去写研究式的小论文,比如一个月一篇习作,不限字数,主要看习作成果(习作也应由教师指导)。这样,从授课结构到作业结构实现了全方位的协调与变革。

最后,把所有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册,作为学生的劳动成果和科研成果展出。按照笔者的估计,同样的教学主题因学生不同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会产生大量不同的学生作品,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把好导向关。

六、结论

整个模式由授课(教师完成)和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完成)两部分构成,其中实践活动部分包括蓝(剧)本和总结报告有关记录。评价效果主要看活动质量、总结报告和研究性论文质量的高低。按这种模式来培养学生,学生的德育素养及综合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玉琴,陶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新机制的构建[J].发现(教育版),2016(9).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培训讲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