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论到唯理论:生成语法哲学溯源

2017-11-26李楠李杰

文教资料 2017年22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李楠+李杰

摘 要: 本文对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做了介绍,并从唯理主义的角度分析生成语法的语言观、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系统的描写到生成语法对语言能力的解释,其背后映射的其实是经验论到唯理论的哲学思想转变。从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哲学理论对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生成语法 唯理主义 乔姆斯基 语言能力

在当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乔姆斯基所创导的转换生成语法一直被视为影响力最大的流派之一,有学者甚至认为可以将“之一”二字去掉(石定栩,2007)。拥护者有之,视乔氏理论为圣经宝典;反对者有之,以批判乔氏理论为自我提升之捷径。双方的共同之处是都避不开转换生成语法这一当代语言学的主流理论。这种现象本身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乔姆斯基和生成语法对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都有重大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乔氏理论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同时最新的理论体系与二十世纪60年代的初始体系相比早已面目全非。因此,某些学者断代取义,以己之长攻其之短,对其进行主观批判。尽管乔氏理论体系经历诸多变化,但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始终未变。天赋观和唯理论是乔氏理论发展至今一直沿用的理论基础,理清这条主线将让支持者准确把握生成语法的发展脉络。

1.生成语法理论简介

生成语法理论的诞生以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其一出现,便震动了当时整个语言学界,因为它是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反动。转换生成语法是当代大多数学者对乔氏理论的统称,但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乔姆斯基明确抛弃了“转换”的说法,本文以生成语法代之。比较统一的观点是把乔姆斯基理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标准理论(Standard Theory, ST)时期;扩充了的标准理论(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EST)时期;修正了的扩充标准理论(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REST)时期;管辖与约束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GBT)时期;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 MP)时期。也有学者将前三个时期称为标准理论时期,后两个时期称为原则与参数时期(石定栩,2007)。历经风雨,生成语法已经成为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因为语言学与哲学的特殊关系,对某些哲学问题的讨论也绕不开生成语法。不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不管是语言学家还是哲学家,都不得不承认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当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之一。

2.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

乔姆斯基推崇理性主义,并认为理性的普遍性决定了语法的普遍性。他批判经院哲学的三段论,提倡用理性演绎研究语法问题。实际上,生成语法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唯理主义。理性主义肇始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其著名的“我思故我在”阐述的是普遍怀疑论。当“我”在怀疑时,“我”一定在思考。当我们的理智能清楚地认识一个事物时,该事物一定不是虚幻的,必定如我们所认知的那样。唯理主义学派认为可靠知识不是感觉和经验的结果,而是理性演繹的产物。因此,世界上一定存在着不需要感觉经验进行验证的先验知识,理性演绎能获得绝对真理。唯理论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乔姆斯基影响深远。经验主义则认为真理必须是从实际体验当中归纳而来的,任何研究都必须直面事物本体,即现象。以哲学上的经验主义和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进行的主要是语言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语言本体的认识一直模糊不清。直到乔姆斯基提出I-语言和E-语言,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的区分后,语言的抽象性得以确立,对语言本体的认识才得以比较清楚地展示出来。

3.生成语法的哲学基础:唯理论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语言是哲学研究的工具,又为哲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材料。哲学研究的成果一直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以生成语法的语言观、理论目标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看乔姆斯基语言学对理性主义哲学的借鉴和继承。

3.1生成语法理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受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的影响颇深。洪堡特认为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知识由人的种属特性所决定,“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这一有机体属于智能人的生理范畴”(姚小平, 1995: 109-100)。正是基于语言的生物特征属性和先天属性,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的区分。正如一个好木工并不能保证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是尽善尽美的,人也不能保证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符合自己的语言能力,尽管他们从生理遗传特征中继承了语言能力。某些外在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运用,如疲劳、心不在焉或者紧张导致的口误等。在总结语言规律、撰写语法规则时,不能以语言运用当作终极目标,而应是语言能力。

生成语法的语言观还体现在乔姆斯基对语法(grammar)的二分解释中。乔姆斯基认为语法有两种,之所以称自己所创理论为生成语法,是因为他认为语法有天然生成的,还有后天总结的。前一种语法存在于任何一个具备正常语言能力个体的头脑中,是天生的。基于这套语法规则,人们准确无误地判断哪些语句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通常人们都是进行下意识的判断,并不能清楚地说明判断的根据。人们能按规则创造句子,但并不是都能将所使用的规则清晰地描述出来,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将人们头脑中这种天然规则用语言文字总结出来就是后一种意义上的语法。两种语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说,语言学与自然科学靠得更近。

3.2生成语法理论的研究目标endprint

乔姆斯基看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系统描述有余、解释不足的局限,提出了“天赋语言观”。这和笛卡尔唯理主义的“天赋观念”是一脉相承的,笛卡尔倡导怀疑感官,并理性看待事物。乔姆斯基认为仅仅通过感官体验不能解释语言习得现象,必须通过理性推理找到答案。基于天赋语言观,乔姆斯基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Hypothesis, LAD)假说。他认为人类进化到某一阶段就会在体内,具体说应该是脑内,形成一个专管语言的器官(Language Faculty)。该语言器官是人体认知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遗传性。因为儿童出生后能在短短数年时间掌握一门复杂的语言,而且即使儿童的智商有高有低,其语言能力相差无几,所以语言能力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语言能力的遗传性就像人类的运动能力、繁殖能力一样已经部分地进入遗传系统,初生婴儿的LAD并非空白一片,而是已经具备一个最初的框架,乔姆斯基称其为I-语言的初始状态(Initial State),只需要根据所处社会群体的语言环境对这个框架进行有限的调整,激活某一部分,压抑另一部分,就能形成一套具体的语法系统。这个初始的语言基本框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同样的,即语言的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激活和压抑的过程实际是对框架内各个部分赋予不同参数值的过程,因此生成语法现在被称为原则与参数理论。生成语法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是探索这个语言基本框架的内部结构,这是人天赋能力的一部分,是抽象的,乔姆斯基将其比做黑匣子(Chomsky 1959)。

可以看出,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语言系统的描述,实现了对语言能力进行解释的转变。对语言能力的解释也解决了让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筹莫展的语言习得问题。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解释为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是语言机能(LAD),人类所共有的语言机能让人们能够以之为基础,通过所处的语言环境获取语言材料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赋值;其次是语言体验,因为语言机能是共有的通过遗传而来的,所以语言材料对基本框架的赋值改造是十分有限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有限;非语言机能所独有的那些原则。(Chomsky 2005)

4.余论

语言学要发展就必须跳出语言现象这个框框,从其他领域汲取营养。因此,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哲学问题,语言学家必须懂哲学的呼声越来越高。索绪尔、乔姆斯基、奥斯汀等人不仅是伟大的语言学家,而且是哲学家。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语言观、理论目标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探索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哲学渊源,其中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主,同时介绍了乔姆斯基对洪堡特语言能力论的吸纳和发展。尽管生成语法有明显的近代唯理主义成分,但生成语法的哲学基础肯定不止这些,乔姆斯基还从诸多哲学大家如罗素、蒯因、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对生成语法哲学渊源的探究还有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Chomsky, Noam. Syntactic Structures [M]. The Hague:Mouton, 1957.

[2]Chomsky, Noam. Review of B. 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 [J]. Language, 1959(35): 26-57.

[3]Chomsky, Noam. Three Factors in Language Design [J]. Linguistic Inquiry, 2005(36): 1-22.

[4]Saussure, Ferdinand 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1.

[5]石定栩.乔姆斯基形式句法的最新动态[J].当代语言学,2003(1):33-40.

[6]石定栩.生成轉换语法的理论基础[J].外国语,2007(4):6-13.

[7]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本研究为2015年度山东大学(威海)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派生词素视角下的外语词汇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语言能力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中国媒介环境下乔姆斯基新闻过滤器模式意义探究
跨越政治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疆界——乔姆斯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