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11-26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民办高校资助

从中国教育部官方网站获知,截至2015年5月,全国高等院校共计2800多所。其中河南民办高校有37所,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河南省民办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各项工作机制比较健全。与公立院校相比,在贫困生资助工作系统的规范性上,河南省民办高校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

一、河南省民办高校的特殊性

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依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精神,兴办民办学校是为了充分发挥民间资金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拓宽民间资金参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基于以上特性,民办高校在收费上与公办学校有所不同,学费一般为公立大学学费的三倍之多,这增加了民办学校学生的经济压力,特别是贫困学生。河南省民办高校更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少数民办高校只知道一味争抢生源,盲目招生,却没有相应的补助政策或补助体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不能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没有有利的外部环境来促进民办高校中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河南省民办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特征

河南省民办高校“贷、奖、助、勤、补、减”的资助体系正在逐渐完善,现阶段资助方式呈现多样化:第一,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定是每学年一次,可分为A、B两档,A档是特困生。第二,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三,国家助学贷款。贷款学生要在规定期限内还款,否则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除此之外,还有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三种资助途径。

河南省民办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制度设计系统具有全面性。相应的政策体系实现了对学生的全覆盖,在资助方式上也出现立体式、多元化的局面,实现了财政投入、学校资金、社会捐助、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同时服务学生,力求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第二,在资助体系中,政府投入占主体地位。第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帮扶弱势群体,逐步实现民办高校内的精准扶贫。

资助工作之所以有这么多种类划分,是因为该项工作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环节。资助工作的高效、高质和精准可以更好地保障每一位学生正常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

三、加强河南省民办高校受资助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首先,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对学生开展相应教育,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成效。通过把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资助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确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其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显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情感关怀,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次,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在校生总数中,民办高校中在校贫困生几乎占据了25%,这个比例很大。民办高校中在校贫困生是全省大学生群体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学生的育人教育必须与资助政策下的经济帮助结合在一起。最后,要更好地完成涵盖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的高校资助体系,既需要对受助贫困大学生进行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又需要对民办高校中负责资助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肩负起重大责任,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保持良好的工作面貌,能够让学生安心接受资助,顺利完成学业,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四、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同其他公立大学一样,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第一,理想信念教育。第二,感恩教育。第三,诚信教育。第四,自强自立教育。在具体实践中,河南省民办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相应的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确立。第二,大学生自立自强精神缺乏。第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相对薄弱。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认识水平上十分有限,无法在大学初期就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来指引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第四,受助贫困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

在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生资助过程中,不仅受助的贫困生在思想上存在问题,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往往与资助工作脱节,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和资助工作的进展极其不吻合。在每一个工作环节,学生都可能出现不同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并跟上资助工作的步伐,齐头并进,不能等到有了问题才来解决问题,资助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不能脱节。二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严密的相关性。贫困大学生思想上存在问题,学校只有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帮助其提高认识,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然而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做得远远不够。三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资助工作如果不能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仅仅依靠其自身而发挥育人功能是不现实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校虽然普遍都很重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但是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

五、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要加强河南省民办高校受资助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其调整心理,树立自尊和自信心。第二,要引导受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强自立,开展实践教育有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第三,除了要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高校资助还要让受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用行动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第四,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受助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开展一些让受助大学生可以深入社会的感恩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日常的学习生活机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第五,鼓励受助学生勤奋学习,掌握真实的本领,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这也是受助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感恩。第六,必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高校要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有效联系,将学生的诚信情况及时与各方面交流和沟通。第七,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提供和谐的社会氛围来促进受助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学校组织的讲座、交流会,以及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各种途径来营造,把健康、积极、向上的观念呈现给社会公众,从而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为贫困大学生的成长营造出和谐的舆论环境。此外,高校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了解资助政策的价值指向,帮助大学生规划大学四年的生活,特别是在大学生入学初期,更应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

[1]徐子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学位论文。

[2]陈晓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学位论文。

[3]朱松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学位论文。

[4]刘征:《高校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赣南师范大学2013年学位论文。

[5]宋冰:《如何加强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学理论》2014年第27期。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民办高校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