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研究

2017-11-26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学子贫困生

一、国家资助政策效果明显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吹响了高校扩招的号角。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学生在校人数达到3700万,世界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使很多贫困生望学兴叹。为了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2007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高校大学生资助政策的顶层结构设计,并强调资助政策在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地位,要求各高校积极细化落实《意见》中的政策要求。截至2015年,全国资助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500亿元,其中用于高等教育投入达到849.97亿元。

高校资助政策是国家推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正、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解决家庭贫困学生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目前,全国各高校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贫困补助和学费减免(即“奖、助、贷、补、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和不断完善,资助政策体系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较好体现,数千万贫困生在资助政策的关怀和激励下,都能顺利进入高校,努力奋斗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校资助政策的实施,切实帮助了无数的贫困家庭,解决了广大莘莘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这已经普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资助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经济上的帮扶并不能真正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培养大学生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很多受助对象缺乏感恩和诚信品质,人生志向不高、目光短浅、三观不正,并没有形成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在资助工作中要加强研究,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做到扶贫、立德、励志、成才相结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资助政策执行偏离目标

国家出台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金额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广大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将来为祖国作贡献,部分学生受家庭或社会影响歪曲了国家资助目的。一些贫困生在获得资助以后,不能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产生攀比要强心理,使用资助经费购买奢饰品,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一些被资助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更多选择环境好、待遇高、较轻松的职业,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这背离了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资助育人工作有待提高,缺乏“扶志”教育

资助工作不仅要扶贫,也要扶志,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往往只注重经济帮扶,却忽略了心理帮扶,忽视了后续资助育人工作。各高校仅仅要求在资助工作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但缺乏对学生自身能力如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引导。另外一方面,助学金的功能是帮助贫困有志的学子完成学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完全发挥其作为经济手段的激励教化作用。有些学生获得资助后,缺乏上进心,不思进取,好逸恶劳,生活态度消极。倘若“扶贫励志”只注重“扶弱”,长此以往资助工作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积极意义,导致一种不良风气的形成。

3.贫困生身份认定缺乏合理机制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大致分为三档:特别贫困、比较贫困和一般贫困,即A、B、C三类。其中A类特困学生主要来源是:家庭遭遇重大疾病,父亲或母亲生重病需花费巨额医药费,且丧失劳动力以及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学生难以支付上学的各种费用;B类比较贫困学生主要来源是:各种低保家庭、单亲、父母离异、多子女上学和生活在贫困及边远地区收入较低的学生;C类一般贫困学生主要来源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学生。

在资助工作中,特别困难的学生相对容易认定,但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学生的认定不易把握,一方面地区差异明显,各个地区低收入判定标准不同,另一方面刚入学时仅凭学生携带的《家庭经济情况表》以及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困难证明,加上有的地方把关不严,提供的材料缺乏说服力。另外,班主任在新生入学后做贫困生认定工作时,也只能通过学生短时期在学校的消费状况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评议来认定学生的贫困程度,评定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学生对家庭贫困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贫困是件丢人的事,不愿申请贫困补助。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虚报贫困状况,出现“装贫困、争贫困”的现象,使不该资助的学生得到资助。

4.部分贫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一些被资助学生受现实生活中“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把贫困当成一种耻辱,将自己的清贫归因于他人和社会,成天怨天尤人;有些贫困学子来自农村,因“攀比”心理,容易产生自卑,常常独来独往,性格上沉默寡言、孤僻敏感。一些学生获资助后观念发生变化,觉得受补助是理所应当的,缺乏感恩意识。

三、在资助工作中多措并举全面实施育人功能

当前,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已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进,努力推动国家政策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发挥助困、励志、铸才作用,使受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培养成为有志向、有素质、有责任、守诚信、懂感恩的适应社会、满足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1.优化资助体系,拓宽助学渠道

及时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严格规范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准确的贫困生数据库,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新生入学时,辅导员、班主任第一时间收集贫困生家庭信息,通过与学生谈话、走访同学、观察学生平时表现等多种渠道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学校适时指派资助工作人员赴学生家乡进行实地考察以证实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对贫困生进行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动态调整。

资助工作已越来越重要,政府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并利用媒体等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大众关注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开辟校企联动助学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分担财政压力。

2.利用社会力量,助力学子成才

(1)扶持贫困学子,培养优秀人才。2015年,淮阴师范学院积极主动与社会爱心企业“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洽谈合作,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基金会秉持“助学创业,立己达人”的资助理念,已帮助数百名贫困学子解决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基金会还选派优秀贫困学子到国外知名高校学习进修,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与感情。

(2)制定成才计划,实施精准育人。淮阴师范学院伯藜学社自2015年实施“橡树林”成才计划以来,通过“五大模块”开展赋能教育,即经济、学习、心理、创业、社会五大赋能教育,为学生搭建个人成长平台,取得了良好实效,受助学子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成长成才典型,其中有数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数十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数十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

3.培育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引领

高校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资助层面,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教育。淮阴师范学院一直高度重视贫困学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1)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注重思想引领。将“恩来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细化落实到道德教育、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等各方面。通过开展周恩来生平事迹图片展、周恩来精神报告会、周恩来读书会、周恩来手抄报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将“恩来精神”渗透融入到同学的思想深处,让受助贫困学子时刻以总理为榜样,在总理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自强自立、励志成才、感恩社会。

(2)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培育正确价值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教育,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月”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贫困学子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注重社会实践,提升贫困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1)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提高贫困生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经费保障,选好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下乡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更新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真正成长为知荣辱、能作为、肯担当的好青年。

(2)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培养自立自强意识。学校应加大投入,在保持原有的勤工俭学岗位基础上,加强与地方企业单位合作,实行对口勤工俭学,将学生学习专业与助学岗位联系起来。这样贫困生借助勤工助学渠道,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经济上的报酬,提高了自身能力,也增强了自信心。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融入教育功能,深化育人内涵。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感恩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掘资助育人内涵。首先,帮助贫困学生做好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入大学后,很多贫困生会对未来感到迷茫,辅导员、班主任要给予及时指导,教他们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系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与学生分享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感受榜样的力量。同时对贫困学生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懂得感恩。最后,育人先育心,强化积极心理教育。配备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存在心理隐患的贫困生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鼓励其勇于应对挫折和困难,养成知恩图报的品质,最终完成自助和助人角色的转变,帮助学生实现“精神脱贫”。

[1]陈庆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王其炫:《当前高校资助中受助学生的不良心态及对策》,《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3]李菲:《浅谈勤工助学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网友世界》2012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学子贫困生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